一种导电聚氨酯膜的制备及其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59181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聚氨酯膜的制备及其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中的应用,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通过采用经化学改性后的带有羟基的碳纳米管参与到与聚氨酯预聚体的合成中,从而使经合成的改性聚氨酯具有导电性。将这种改性后的导电聚氨酯经成膜工艺形成导电聚氨酯膜,而这种导电聚氨酯膜不仅解决了以往聚氨酯膜不导电的问题,而且还保留高弹性等良好性能并能大规模生产。将导电聚氨酯膜应用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中的两个电极中,其发射电子的效率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当外力作用于传感器表层时,电容式传感器中间不导电的聚氨酯膜使得阴阳极间距改变,微安电流表显示的电流也改变,即微安电流表的电流值表征作用于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之间的压力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聚氨酯膜的制备及其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中的应用,属于电子信息

技术介绍
聚氨酯是一种是由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或小分子多元醇、多元胺或水等扩链剂或交联剂等原料制成的聚合物。它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具有耐磨、抗冲击性高等特性。通过改变原料种类及组成,可以很容易且能大幅度地改变产品形态及其性能,得到从柔软到坚硬的最终产品。目前,而压力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压力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虽然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膜具有耐磨、柔软等特性,但是不具有导电性,所以不适合将纯聚氨酯膜应用在压力传感器上。近年来,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在研究用于压力传感器的材料,如中国专利CN200910022971,公开日为2009年11月25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具有纳米SiC薄膜的压力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SiC薄膜的压力传感器,使用纳米SiC薄膜作为压力传感器材料。但是这种以SiC为材料的薄膜多半是使用化学气相沉淀、分子束外延、升华法生长等方法制备的,该方法不能大面积均匀制备SiC薄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聚氨酯膜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是采用由化学改性后带有羟基的碳纳米管参与到由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和催化剂构成的聚氨酯预聚体的反应中,包括下列步骤,a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按质量份数分别为:异氰酸酯????????5~20份聚醚多元醇??????30~80份催化剂??????????0.01~0.1份加入到通有纯度等于或高于99.999%的高纯氮气的,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四口反应釜中,加热搅拌反应1.5~3小时,反应温度为65~70℃,形成聚氨酯预聚体,其中所述异氰酸酯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四氢呋喃,聚四氢呋喃的分子量为2000,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正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聚氨酯膜的制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是采用由化学改性后带有羟基的碳纳米管参与到由聚醚多元醇、异氰酸酯和催化剂构成的聚氨酯预聚体的反应中,包括下列步骤,a聚氨酯预聚体的制备按质量份数分别为异氰酸酯5 20份聚醚多元醇 30 80份催化剂O. 01 O.1份加入到通有纯度等于或高于99. 999%的高纯氮气的,带有搅拌器、温度计的四口反应釜中,加热搅拌反应1. 5 3小时,反应温度为65 70°C,形成聚氨酯预聚体,其中所述异氰酸酯为4,4'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四氢呋喃,聚四氢呋喃的分子量为2000,所述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b导电聚氨酯膜的制备将化学改性后带有羟基的碳纳米管按质量份数为O.1 10份溶解于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内,经超声后溶解至完全分散,得到一种碳纳米管溶液,将碳纳米管的溶液按聚氨酯预聚体的质量份数为I 10份加入到聚氨酯的预聚体中,反应3 6小时后,再加入按聚醚多元醇质量份数为I 5份计量的1,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李海英李沐芳赵青华陆莹蒋海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