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金属片成型为罐体并将其送入焊接台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91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成型罐体的方法和适用该方法的设备,在焊接台(14,15,16)上焊接的罐体(11)是沿一条直线形传送路线一个区域接一个区域地将平面金属片(2,3,4)逐渐地弯曲成型,直到成型为罐体为止。这条直线形的传送路线同时引导到焊接台。从而可使罐体能够以这种方式高速地生产和焊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金属片成型为罐体并将罐体送入到焊接台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到实施该方法的设备。迄今为止通常是由分送台从侧边将金属片送入轧圆机,罐体就在轧圆机中成型。然后将成型的罐体传送到焊接台上,在该焊接台处焊接罐缝。传送罐体的路径是成L形,且金属片和成型的罐体沿传送路经几次加速和减速。这种方法已经证明具有缺点,因为现代的焊接台能够以极高的速度操作,而这就对常规的罐体成型和输送的方法造成了困难。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组织金属片成型和输送的操作运行,以便在焊接台上达到尽可能快的加工速率。在所提到的这种类型的方法中,本专利技术的这一目的是通过使每个金属片沿大体上成直线的路径输送以将其成型为罐体并送入到焊接台上而实现的。实际上,金属片不再在其行程的指定点处于轧圆机中成型,而是在其移动中即继续行进的途中成型作业,而且行进的路径为直线,而且路径并非如通常那样成90°角,这两个事实使得能够将罐体非常快地供应到焊接台上。实施上述方法的设备,其特征为,用于每个金属片成型用的装置沿输送该金属片的直线路径排列。下面将参照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及方法,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一台制造罐体的机器的示意图;图2是从分送台到焊接台所采用的工艺流程的侧视示意图;图2a和2b各表示一个通过图2流程的垂直截面;图3是图2工艺流程的平面图;图4是两个成型罐体用的轧辊的前视示意图;图5是表示涉及将金属片成型为罐体的过程的连续步骤的图解;图6a至6d各是用于成型非圆筒型罐体的轧辊的前视示意图;图7表示涉及成型非圆筒型罐体的过程的步骤的程序。图1中示意性地表示出一个罐体焊接机。按常规方式中该机器包括一个上焊接轧辊15和一个下焊接轧辊1b,以及一条用于焊接罐体11缝隙的焊丝14的供应线。已焊接好的罐体12被送走用于进一步的加工。金属片在焊接台的前面成型为罐体并送入焊接台。按照本专利技术,这个送入和成型金属片的过程被条理化,从而使单个的金属片2-10沿着输送线成型。这已示意性地表示在图1中。金属片在分送台1上发送。金属片叠层仅用最下层的片2和最下层的两片3和4代表。在任何时候最上层的金属片从分送台取出并沿直线路径移动到焊接台上。金属片在其输送行程中逐渐地被成型为罐体,如图1中金属片5-10所代表。图2是金属片输送行进路线的侧视示意图。单个的金属片由分送台1分送并首先供应到一对移送轧辊21上,随后进入多对仿形轧辊22-31,这些仿形轧辊沿着输送线一个区域挨一个区域地使各个金属片5、6、7、8发生形变,从而沿输送线从最初的平面金属片生产出罐体。图3表示同一输送线顶视图。还可以看见被用于传送罐体的带传送机40、41和42。位于金属片下面的外轧辊每个都图示出;位于金属片上面的内轧辊在图3中未图示出。图4表示一对仿形轧辊29的前视图,其用以图解罐体是如何成型的。每一个设置在金属板下面的外轧辊和设置在金属板上面的内轧辊都有曲面的外肩部。两个轧辊的相应的外肩部各自组成轧圆区,在轧圆区中金属片的相应区域受到变形。图5表示用此种方式使一个平面金属片变形为圆筒形罐体所涉及的不同步骤。图5中所示变形过程的步骤1对应于由一对轧辊22实现的变形,步骤2对应于由一对轧辊23实现的变形,等等。图4所示的一对轧辊29实现图5中步骤8所示的变形。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罐体分10个步骤一个扇形区接一个扇形区地轧圆,每一步骤的轧圆都构成2×18°的扇形区段。由各对仿形轧辊22-31形成的输送线的扇形轧圆区段后面跟随用于确定罐体尺寸的输送线区段。为了确定尺寸,设置了一个下臂50,该下臂固定到座架51上,而罐体被推到该下臂50上。沿输送线的定尺寸区段为预定尺寸轧辊52和53,它们首先作用在罐体上。皮带传送机43也设置在定尺寸区段上。在预定尺寸后,罐体进入一个装有许多个定尺寸轧辊56的定尺寸环。图2a和2b分别表示预定尺寸和确定尺寸操作的垂直截面前视图。一旦罐体被定好尺寸,它就被推入到焊接台,焊接台实际上是已知的,因此不再详细说明。图7表示一个非圆形罐体是如何成型的,其包括13个成型步骤。图6a表示在图6中由步骤1到步骤2的成型阶段处的内外轧辊。图6b表示用于从步骤5到步骤6的成型阶段的轧辊。图6c相应地表示从步骤9到步骤10的成型阶段,而图6d表示从步骤12到步骤13的最终成型阶段。权利要求1.将金属片成型为罐体并将罐体送到焊接台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金属片是在沿大体上为直线的传送路线行进时被成型为罐体并送到焊接台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片是从设置在传送路线的传送轴线上的分送台上分取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型是利用一系列沿传送路线设置的轧辊进行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成形最初是沿传送路线用一系列在金属片两侧的轧辊进行,而后利用从外部作用在预成型罐体上的确定尺寸的轧辊进行。5.一种实施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有一条金属片(2至11)和成型装置(22至31,52,53,56)用的直线形传送路线,成型装置沿所述传送路线设置,以用于沿传送路线连续地或步进地成型每个金属片。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成型装置是由一系列轧辊构成的。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沿传送路线的第一区段设置一排互相配合的内外轧辊装置,它们的宽度沿排列减小,每个轧辊装置具有对金属片提供相应的成型区的侧向肩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沿传送路线的第二区段配置有一个达到部分成型的罐体内的导臂(50)和多个从外部作用在罐体上的校准轧辊(52,53,56)。全文摘要一种成型罐体的方法和适用该方法的设备,在焊接台(14,15,16)上焊接的罐体(11)是沿一条直线形传送路线一个区域接一个区域地将平面金属片(2,3,4)逐渐地弯曲成型,直到成型为罐体为止。这条直线形的传送路线同时引导到焊接台。从而可使罐体能够以这种方式高速地生产和焊接。文档编号B21D5/08GK1079682SQ9310734公开日1993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18日专利技术者P·盖西, A·因内兴, G·利维 申请人:埃尔帕特朗尼股份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将金属片成型为罐体并将罐体送到焊接台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金属片是在沿大体上为直线的传送路线行进时被成型为罐体并送到焊接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盖西A因内兴G利维
申请(专利权)人:埃尔帕特朗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