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口式冷却管及汽车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83133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5 07: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扩口式冷却管,其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本体,在本体至少其中一端固连有内部中空且与中空腔体连通的胀接部,所述胀接部内部中空面积大于中空腔体面积。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汽车散热器包括上主板、下主板、上水室、下水室,在上主板、下主板之间固连设有连通上水室和下水室的扩口式冷却管,上主板和下主板至少其一设有安装通孔,该安装通孔的面积与叠放状态的各冷却管胀接部的面积相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扩口式冷却管及汽车散热器,通过在冷却管上增设胀接部以增大冷却管管口面积,在水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冷却管内阻力变小,减小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压力,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并且缩小了散热器的体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扩口式冷却管及汽车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中的构件,尤其涉及一种扩口式冷却管,本技术 同时涉及一种具有该扩口式冷却管的汽车散热器。
技术介绍
散热器是交通运输设备、发电设备、化工设备等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之一,散热 器的可靠性及散热效果决定这些设备能否正常工作。散热器包括冷却管、散热翅片、上主 板、下主板、边板、密封圈、上水室、下水室,以汽车散热器为例,其与发动机水套组合在一起 形成一个密闭容器,实现储水和散热功能。现有技术中,冷却管为管片式结构,直接插装在 主板上,插装之前没有进行胀管,管口形状不变,冷却液从上水室流入冷却管时,由于冷却 管管口总体面积小于上水室面积,在水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冷却管内部阻力增大,导 致整个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压降增加,导致水泵负荷压力以及其他零部件内部压力均增大, 同时由于发动机长时间运转,会出现零部件耐压性变差,防冻液泄漏,造成水温升高,发动 机爆缸。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扩口式冷却管,在水流总 量不变的情况下,使得冷却管内阻力变小,减小了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压力,提高散热器的散 热效果,并且缩小了散热器的体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扩口式冷却管,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本体在本体 至少其中一端固连有内部中空且与中空腔体连通的胀接部,所述胀接部内部中空面积大于 中空腔体面积。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胀接部通过过渡部与本体连通固连。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所述胀接部、过渡部、本体顺次连接呈漏斗状。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胀接部的纵截面形状为长方形。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胀接部、过渡部和本体为一体式结构。作为对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在本体两端均设有胀接部。本技术同时提供了一种汽车散热器,包括上主板、下主板、上水室、下水室,在 上主板、下主板之间固连设有连通上水室和下水室的冷却管,冷却管具有上述方案所述的 结构,上主板和下主板至少其一设有安装通孔,该安装通孔的面积与叠放状态的各冷却管 胀接部的面积相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效果如下1、在冷却管一端或两端上增设胀接部,将多个冷却管顺次叠放后固联于散热器的 上主板与下主板之间,冷却液由上水室进入冷却管时,由于胀接部中空面积大于本体中空 腔面积,在水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流速变小,使得冷却管内部压力下降,从而减小了发动 机冷却系统的压力;2、上主板、下主板至少设有一个安装通孔,减少了主板成型的工艺,降低了主板加 工成本,缩短了加工周期;3、改变冷却管管口形状和上主板、下主板结构后,在保持水流量不总变的情况下, 可减小散热器的体积。综上所述,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有效降低冷却管内部压力,提高散热器 的散热效果,具有体积小、造价低廉的特点。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未扩口前具有本体I的管片式整体制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扩口式散热管与上主板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视图。图中1、本体;2、胀接部;3、过渡部;4、上主板;5、上水室;6、下主板;7、下水室; 8、冷却管;9、安装通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扩口式冷却管,由图2所示,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的本体1,本 体I具有管片式结构,在本体I的两端分别固连有与本体I连通的过渡部3、胀接部2,胀接 部2、过渡部3和本体I顺次连接后呈漏斗形状。胀接部2内部中空,其纵截面形状为长方 形,且胀接部2的内部中空面积大于中空腔体面积。本实施例在制造时,将图1所示结构的管片式整体制材结构的两端,分别用扩口 设备进行扩口,进而形成胀接部2和过渡部3,而中部未被扩口部分即为本体I,这样,本体1、胀接部2和过渡部3三者一体成型。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汽车散热器,由图3所示,包括上主板4、下主板6、上水室5、 下水室7、冷却管8,其中,冷却管8具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结构。冷却管8的两端分别固连 在上主板4、下主板6上,并且与上水室5、下水室7连通。为实现冷却管8与上主板4和下主板6的固定连接,在上主板4和下主板6上均 设有长方形的安装通孔9,如图4所示,安装通孔9的宽度与胀接部2的长度相适配,安装通 孔9的长度与多个胀接部2顺次叠放后总体宽度相适配。本实施例装配式时,将多个冷却管8依次排列,使每个冷却管8的胀接部2依次叠 加在一起后,整体放入安装通孔9内,将各个冷却管8与构成安装通孔9的上主板4和下主 板6进行焊接,最终完成冷却管8与主板的装配。本实施例使用时,冷却液从上水室5依次经过胀接部2、过渡部3、本体I进入下水 室7中,如图5所示,在经过胀接部2时,由于水流的通过面积增大,在水流总量不变的情况 下,本体I中的水流流速下降,使得本体I的内部压力下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扩口式冷却管,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本体(1)至少其中一端固连有内部中空且与中空腔体连通的胀接部(2),所述胀接部(2)内部中空面积大于中空腔体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扩口式冷却管,包括具有中空腔体的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本体(1)至少其中一端固连有内部中空且与中空腔体连通的胀接部(2),所述胀接部(2)内部中空面积大于中空腔体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口式冷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胀接部(2)通过过渡部(3)与本体(I)连通固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扩口式冷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胀接部(2)、过渡部(3)、本体(I)顺次连接呈漏斗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扩口式冷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胀接部(2)的纵截面形状为长方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扩口式冷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娜桥万杨杨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