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LED芯片结构,尤其是一种氮化镓基同侧电极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属于LED芯片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ED)芯片可靠性与电流扩展关系密切,而P型GaN (氮化镓)的接触成为关键,由于P型GaN很难做到良好的导电性,故在此基础上普遍采用透明导电层的方式来实现电流扩展,本身电极位置的设置,在电极与电极之间会形成明显的电流阻塞区域,从而影响LED器件本身的出光和可靠性及寿命。而解决此问题大家普遍采用在电极下方制作一层钝化层的方式,但由于钝化层方案本身由于粘附等问题影响器件可靠性,另加工步骤繁琐不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氮化镓基同侧电极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该二极管芯片结构改善了电流的传输堵塞,结构简单紧凑,提高了 LED芯片的发光效率,与现有加工工艺相兼容,延长了 LED芯片使用寿命,安全可靠。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氮化镓基同侧电极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包括衬底及位于衬底上方的P电极和N电极,衬底上淀积N型氮化镓层,N型氮化镓层覆盖于衬底上;在所述N型氮化镓层上设有量子阱,量子阱上设有P型氮化镓层,P型氮化镓层上设有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覆盖于P型氮化镓层上,并与P型氮化镓层电连接;所述透明导电层上淀积有钝化层,钝化层覆盖于透明导电层上,并包覆透明导电层下方的P型氮化镓层与量子阱;在所述钝化层上设有接触孔,P电极填充于该接触孔内,P电极与透明导电层等电位连接;其特征是在所述P电极下方的P型氮化镓层上刻蚀形成P型蚀刻区,P型蚀刻区从P型氮化镓层的上表面向N型氮化镓层的方向延伸,P型蚀刻区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氮化镓基同侧电极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包括衬底(1)及位于衬底(1)上方的P电极(5)和N电极(6),衬底(1)上淀积N型氮化镓层(2),N型氮化镓层(2)覆盖于衬底(1)上;在所述N型氮化镓层(2)上设有量子阱(3),量子阱(3)上设有P型氮化镓层(4),P型氮化镓层(4)上设有透明导电层(7),透明导电层(7)覆盖于P型氮化镓层(4)上,并与P型氮化镓层(4)电连接;所述透明导电层(7)上淀积有钝化层(8),钝化层(8)覆盖于透明导电层(7)上,并包覆透明导电层(7)下方的P型氮化镓层(4)与量子阱(3);在所述钝化层(8)上设有接触孔,P电极(5)填充于该接触孔内,P电极(5)与透明导电层(7)等电位连接;其特征是:在所述P电极(5)下方的P型氮化镓层(4)上刻蚀形成P型蚀刻区(9),P型蚀刻区(9)从P型氮化镓层(4)的上表面向N型氮化镓层(2)的方向延伸,P型蚀刻区(9)在P型氮化镓层(4)内延伸的距离小于P型氮化镓层(4)的厚度;所述P电极(5)填充于P型蚀刻区(9)内,并与P型氮化镓层(4)等电位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氮化镓基同侧电极发光二极管芯片结构,包括衬底(I)及位于衬底(I)上方的P电极(5)和N电极(6),衬底(I)上淀积N型氮化镓层(2),N型氮化镓层(2)覆盖于衬底(I)上;在所述N型氮化镓层(2 )上设有量子阱(3 ),量子阱(3 )上设有P型氮化镓层(4 ),P型氮化镓层(4)上设有透明导电层(7),透明导电层(7)覆盖于P型氮化镓层(4)上,并与P型氮化镓层(4)电连接;所述透明导电层(7 )上淀积有钝化层(8 ),钝化层(8 )覆盖于透明导电层(7)上,并包覆透明导电层(7)下方的P型氮化镓层(4)与量子阱(3);在所述钝化层(8)上设有接触孔,P电极(5)填充于该接触孔内,P电极(5)与透明导电层(7)等电位连接;其特征是在所述P电极(5)下方的P型氮化镓层(4)上刻蚀形成P型蚀刻区(9),P型蚀刻区(9)从P型氮化镓层(4)的上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高云,张淋,邓群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