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用板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75173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4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管桩用板钩,包括吊耳,其特征在于吊耳由上吊耳与下吊耳构成,所述上吊耳的底部与下吊耳的顶部中间通过固定锁连接,所述上吊耳的一端设置有一手持孔,上吊耳的顶部设置有一吊孔。所述的手持孔为长条形。在板钩上设置有手持孔,使得操作人员更加容易的操作板钩,使其不易滑落,造成人员伤害,上吊耳的顶部设置有一吊孔,使其钢丝绳可直接与吊孔连接,吊耳由上吊耳与下吊耳构成,所述上吊耳的底部与下吊耳的顶部中间设置有固定锁将其固定,使其上、下吊耳可上下移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使用安全可靠,起吊搬运时更加易于操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金属吊运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桩用板钩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混凝土管桩的制作和搬运过程中需要航车,航车与管桩之间需要吊索和板钩,起吊时,多采用两种方式,其一、用钢丝绳缠绕管桩后,用板钩反挂钢丝绳进行两点式捆绑起吊,在费工费时的同时,钢丝绳绑扎易产生滑移现象,存在着安全隐患;其二、工人用手拉动板钩,将其固定在管桩的桩孔位置,由于板钩由金属制成,易滑手,不易操作且板钩设计较简单,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的管桩用板钩,包括吊耳,其特征在于吊耳由上吊耳与下吊耳构成,所述上吊耳的底部与下吊耳的顶部中间通过固定锁连接,所述上吊耳的一端设置有一手持孔,上吊耳的顶部设置有一吊孔。所述的手持孔为长条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在板钩上设置有手持孔,使得操作人员更加容易的操作板钩,使其不易滑落,造成人员伤害,上吊耳的顶部设置有一吊孔,使其钢丝绳可直接与吊孔连接,吊耳由上吊耳与下吊耳构成,所述上吊耳的底部与下吊耳的顶部中间设置有固定锁将其固定,使其上、下吊耳可上下移位,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使用安全可靠,起吊搬运时更加易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吊耳,2-下吊耳,3-固定锁,4_手持孔,5-吊孔,6-管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上吊耳I的一端设有一形状为长条形的手持孔4,上吊耳I的顶部开设有一吊孔5,上吊耳I的底部与下吊耳2的顶部中间通过固定锁3将其固定,所述下吊耳2的突起部分与管桩6的桩孔连接。使用时,操作人员将两个钢丝绳套同时挂在板钩顶端的吊孔5内,操作人员将手放置在上吊耳I 一端的长条形手持孔4内,便可轻松安全地将板钩安放在管桩6两端的桩孔内,当起重机起钩收紧钢丝绳时,使左右板钩钩紧管桩6内壁,在起吊工作完成后,起重机吊钩松绳,左右板钩在自重作用下会自动脱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桩用板钩,包括吊耳,其特征在于吊耳由上吊耳(1)与下吊耳(2)构成,所述上吊耳(1)的底部与下吊耳(2)的顶部中间通过固定锁(3)连接,所述上吊耳(1)的一端设置有一手持孔(4),上吊耳(1)的顶部设置有一吊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用板钩,包括吊耳,其特征在于吊耳由上吊耳(I)与下吊耳(2)构成,所述上吊耳(I)的底部与下吊耳(2)的顶部中间通过固定锁(3)连接,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秀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永生鑫和管桩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