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9352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桩连接装置,包括外层紧固环筒、连接体、内层插入体、缓冲层、中部插入体、横向插入体和插入孔,所述连接体为短圆柱体,所述连接体上下两侧均设有外层紧固环筒,所述连接体上下两侧中部均设有内层插入体,所述外层紧固环筒和内层插入体之间设有环形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上设有多个中部插入体,所述中部插入体底部与所述连接体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中部插入体环绕内层插入体设置,所述外层紧固环筒上对称设有两个插入孔,两个所述插入孔之间设有横向插入体,所述横向插入体中部穿过所述内层插入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连接速度快,稳定性高,安全性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桩制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管桩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开始大量应用于铁道系统,并逐步扩大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由于地质条件的因素,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更适合管桩的应用,目前管桩已占全国水泥制品行业产值的50%左右。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个地区土质地形的不同,埋于地表以下管桩的长度也不一样,但是,由于管桩所用材质、运输条件的限制,单根管桩的长度受到限制,因此,在需要增加埋设于地表以下管桩的长度时,必须将多根管桩进行有效的连接。在现有技术中,使用管桩连接器进行操作,而该管桩连接器则采用螺栓紧固的方式将两者连接,由于管桩多为圆筒状,该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不便于安装。同时上述连接方式,容易造成管桩整体稳定性不高,影响工程质量。因此,由于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的技术缺陷,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管桩连接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装不方便且稳定性不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桩连接装置,包括外层紧固环筒、连接体、内层插入体、缓冲层、中部插入体、横向插入体和插入孔,所述连接体为短圆柱体,所述连接体上下两侧均设有外层紧固环筒,所述连接体上下两侧中部均设有内层插入体,所述外层紧固环筒和内层插入体之间设有环形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上设有多个中部插入体,所述中部插入体底部与所述连接体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中部插入体环绕内层插入体设置,所述外层紧固环筒上对称设有两个插入孔,两个所述插入孔之间设有横向插入体,所述横向插入体中部穿过所述内层插入体。优选的,所述缓冲层为橡胶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厚度为8-12厘米。优选的,还包括内层缓冲层,所述内层缓冲层环绕在所述内层插入体外壁上,所述内层缓冲层外壁上设有多个凸起。优选的,所述外层紧固环筒、内层插入体、连接体和中部插入体由钢或铁一体化铸成。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对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管桩连接装置进行改造,在外层紧固环筒和内层插入体之间设置了中部插入体,从而可在将两端管桩插入时,可将中部插入体插设在管桩端部的孔中,使其稳定性更强;并在外层紧固环筒上设置横向插入体,可在安装管桩上相应位置打通孔眼,在实现连接体和管桩对接后,将横向插入体插设在外层紧固环筒和管桩之间,使管桩连接更加稳定。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连接速度快,稳定性高,安全性显著提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层紧固环筒;2连接体;3内层插入体;4缓冲层;5中部插入体;6横向插入体;7插入孔;8内层缓冲层;9凸起。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桩连接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连接速度快,稳定性高,安全性显著提高。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一种管桩连接装置,包括外层紧固环筒1、连接体2、内层插入体3、缓冲层4、中部插入体5、横向插入体6和插入孔7,所述连接体2为短圆柱体,所述连接体2上下两侧均设有外层紧固环筒1,所述连接体2上下两侧中部均设有内层插入体3,所述外层紧固环筒1和内层插入体3之间设有环形的 缓冲层4,所述缓冲层4上设有多个中部插入体5,所述中部插入体5底部与所述连接体2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中部插入体5环绕内层插入体3设置,所述外层紧固环筒1上对称设有两个插入孔7,两个所述插入孔7之间设有横向插入体6,所述横向插入体6中部穿过所述内层插入体3。更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4为橡胶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厚度为8-12厘米。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内层缓冲层8,所述内层缓冲层8环绕在所述内层插入体3外壁上,所述内层缓冲层8外壁上设有多个凸起9。内层缓冲层8的设置,能够在内层插入体3插入到管桩内腔中后,起到紧固缓冲作用,并在内层缓冲层8外壁上设置多个凸起9,从而在管桩内壁和内层缓冲层8之间产生摩擦力,同样提高了紧固性能。更进一步的,所述外层紧固环筒1、内层插入体3、连接体2和中部插入体5由钢或铁一体化铸成。铸造成型的整体结构能够使其稳定性更好,防止出现裂缝。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在管桩制造过程中,将管桩端部设置端板,并在端板上设置插孔,使管桩在连接时,插孔与中部插入体5相配合,并在管桩端部横向打孔,使其在安装时能够与外层紧固环筒1上的插入孔7相配合,方便将横向插入体6插设在插入孔7中;将两个管桩的端部分别插设在连接体2的两侧外层紧固环筒1中,使中部插入体5与端板上的插孔相配合,并使管桩侧壁上的孔与外层紧固环筒1上的插入孔7相配合,再将管桩对接好后,将横向插入体6插设在两插入孔7之间,从而实现了管桩的快速稳定连接。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对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管桩连接装置进行改造,在外层紧固环筒和内层插入体之间设置了中部插入体,从而可在将两端管桩插入时,可将中部插入体插设在管桩端部的孔中,使其稳定性更强;并在外层紧固环筒上设置横向插入体,可在安装管桩上相应位置打通孔眼,在实现连接体和管桩对接后,将横向插入体插设在外层紧固环筒和管桩之间,使管桩连接更加稳定。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连接速度快,稳定性高,安全性显著提高。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 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桩连接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紧固环筒、连接体、内层插入体、缓冲层、中部插入体、横向插入体和插入孔,所述连接体为短圆柱体,所述连接体上下两侧均设有外层紧固环筒,所述连接体上下两侧中部均设有内层插入体,所述外层紧固环筒和内层插入体之间设有环形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上设有多个中部插入体,所述中部插入体底部与所述连接体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中部插入体环绕内层插入体设置,所述外层紧固环筒上对称设有两个插入孔,两个所述插入孔之间设有横向插入体,所述横向插入体中部穿过所述内层插入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紧固环筒、连接体、内层插入体、缓冲层、中部插入体、横向插入体和插入孔,所述连接体为短圆柱体,所述连接体上下两侧均设有外层紧固环筒,所述连接体上下两侧中部均设有内层插入体,所述外层紧固环筒和内层插入体之间设有环形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上设有多个中部插入体,所述中部插入体底部与所述连接体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中部插入体环绕内层插入体设置,所述外层紧固环筒上对称设有两个插入孔,两个所述插入孔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洪涛张俊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永生鑫和管桩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