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精密机床加工
,涉及。
技术介绍
在机床加工零件的过程中,由于车间环境温度和机床内部温度升高会引起机床热变形,导致刀具与机床工作台原来相对位置发生变动,从而引起工件的加工误差。而精密机床由于几何误差小,热误差就成为影响加工精度最大的因素。研究表明,热误差最大可以占到加工误差的70%,因此对精密机床热误差进行建模补偿是提高加工精度的关键因素。目前,对机床热误差建模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成果,建模方法主要有线性回归、神经网络、灰色系统等。线性回归算法建模简单,但模型鲁棒性差;神经网络和灰色系统需要大量训练样本数据,模型适应性不好。由于以上建模方法中的测温点不能直接布置在热源位置处,从而需要从大量测温点中寻找最佳测温点,费时费力,同时还可能发生由于传感器布置不当遗漏最佳测温点的现象,且当测量位置发生变化时模型输出就会有很大变化,模型可移植性差、稳定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地是提供,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从大量测温点中寻找最佳测温点,费时费力;同时还可能发生由于温度传感器布置不当遗漏最佳测温点的情况;且当测量位置发生变化时模型输出就会有很大变化,模型可移植性差、稳定性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布置温度传感器采用红外成像仪寻找机床发热点,利用红外成像仪显示的机床每部分发热红外图像,找到每个发热区域温度最高区域,并在每个发热区域的温度最高位置布置温度传感器;步骤2、得到系统的脉冲响应模型先通过实验测量热源处温度作为输入信号,机床的热变形量作为输出信号,然后采用反卷积的方法得到系统脉冲响应模型,将目标 机床视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与补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布置温度传感器采用红外成像仪寻找机床发热点,利用红外成像仪显示的机床每部分发热红外图像,找到每个发热区域温度最高区域,并在每个发热区域的温度最高位置布置温度传感器;步骤2、得到系统的脉冲响应模型先通过实验测量热源处温度作为输入信号,机床的热变形量作为输出信号,然后采用反卷积的方法得到系统脉冲响应模型,将目标机床视为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每个温度传感器作为系统一个输入,热误差在空间各个方向上的变化为系统输出,根据选定好的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变化序列xj=(xj0,xj1,xj2,...xjn),j=1,2...r,其中的r为系统输入端个数,n为输入的采样个数;机床热误差序列yi=(yi0,yi1,yi2,...,yin,yi(n?1),...,yi(n?m)),i=1,2,...p,其中的p为系统输出个数,m为输出比输入多的采样个数,n>m,具体取值根据建模精度决定;对应第i个输出的机床系统脉冲响应模型矩阵为Hi=Hi1Hi2...Hir;对于第i个输出:Yi=X1X2...XrHi1Hi2...Hir+vi,其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与补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布置温度传感器 采用红外成像仪寻找机床发热点,利用红外成像仪显示的机床每部分发热红外图像,找到每个发热区域温度最高区域,并在每个发热区域的温度最高位置布置温度传感器;步骤2、得到系统的脉冲响应模型 先通过实验测量热源处温度作为输入信号,机床的热变形量作为输出信号,然后采用反卷积的方法得到系统脉冲响应模型, 将目标机床视为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每个温度传感器作为系统一个输入,热误差在空间各个方向上的变化为系统输出,根据选定好的温度传感器,测得温度变化序列Xj =(Xjo, Xj1, Xj2, · ·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张成新,李艳,武鹏飞,赵柏涵,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