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6235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1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与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四周的封胶框之间形成有一周边区域;所述液晶面板由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通过四周的所述封胶框对盒形成,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在与所述液晶接触的表面上,并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加快所述液晶自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向所述封胶框一侧扩散填充速度的引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上构造用于加快所述液晶自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向所述封胶框一侧扩散填充速度的引流结构,解决在液晶面板的周边区域液晶扩散慢的问题,避免真空气泡的出现,大大提高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ー种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是目前常用的平板显示器,其中TFT_LCD(Thin Film-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是液晶显示器中的主流产品。液晶面板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部件,现有技术中,通过ODF (One DropFilling,液晶滴注)エ艺在阵列基板或者彩膜基板中的任意ー个基板上滴注液晶,在另ー个基板四周边缘处涂覆封框胶,然后将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进行对盒,从而形成液晶面板,并对封框胶进行固化处理以使封框胶固化。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TFT-LCD面板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点状液晶滴加样式示意图;图3所示为现有的TFT-LCD面板的彩膜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目前的TFT-LCD面板的制作エ艺中,液晶10采用点状液晶滴加方式,真空对盒后,依靠液晶10自身的扩散能力自行充满整个液晶面板。由于液晶10滴下的位置距离基板的四边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液晶10充满整个液晶面板需要一定的时间。若液晶在短时间内未充满整个液晶面板,则会出现真空气泡。如图1和图3所示,传统的TFT-1XD面板中,阵列基板100和彩膜基板上的取向层通常设置于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A,取向层距离边缘处的封框胶有一定距离,使得在无取向层的处于显示区域A和封胶框20之间的周边区域B处液晶10扩散方向无序且速度慢,液晶10继续扩散填充能力大大降低。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传统TFT-1XD面板的阵列基板100上的数据线电极侧和栅线电极侧都会有数据线101和栅线102经过该周边区域;而数据线电极侧的对侧和栅电极侧的对侧则无数据线101和栅线102经过,只有少量的几根公共电极线经过,大部分区域没有任何走线,尤其是在阵列基板的四个角落。因此液晶10在液晶面板内各方向的液晶填充扩散速度是不同的,数据线电极侧和栅电极侧由于有数据线101和栅线102存在,液晶10会沿着数据线101和栅线102扩散,最容易填满;而数据线电极侧的对侧和栅线电极侧的对侧由于无金属走线存在,液晶10填充速度相对较慢,而液晶面板的四个角落液晶10充满速度最慢,最易发生液晶10未充满现象。液晶扩散充满的速度慢不仅会产生目视的气泡,而且严重影响产品的显示性能。目前针对这ー难题,可以从液晶滴加工艺上着手改善,但通常会给エ艺生产稳定性带来很大压力,因此,从产品结构设计上彻底解决这ー难题,会大大减轻生产エ艺的压力,提高产品的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ー种液晶面板及显示装置,其能够有效解决在液晶面板的周边区域液晶扩散慢的问题,避免真空气泡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液晶面板以及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ー种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与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四周的所述封胶框之间形成有一周边区域;且所述液晶面板由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通过四周的所述封胶框对盒形成,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ー个基板在与所述液晶接触的表面上,并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加快所述液晶自所述显示区域ー侧向所述封胶框ー侧扩散填充速度的引流结构。优选的,所述引流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周边区域处的多个沟槽,且每一所述沟槽的槽体自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向靠近所述封胶框ー侧贯通。优选的,所述沟槽的断面呈开ロ端大、底端小的梯形状。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玻璃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的栅线;形成干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位置处,并与所述栅线处于同一层的多根条状金属线,相邻的所述条状金属线之间形成自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端向靠近所述封胶框一端贯通的第一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条状金属线的等厚的栅线保护层;形成于所述栅线保护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栅线保护层的等厚的氮化硅层;形成于所述氮化硅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氮化硅层的等厚的像素电极。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玻璃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栅线保护层;形成于所述栅线保护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的数据线;形成干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位置处,并与所述数据线处于同一层的多根条状金属线,相邻的所述条状金属线之间形成自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端向靠近所述封胶框一端贯通的第二凹槽;形成于所述栅线保护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条状金属线的等厚的氮化硅层;形成于所述氮化硅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氮化硅层的等厚的像素电极。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玻璃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的栅线保护层,所述栅线保护层在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刻蚀出多个自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端向靠近所述封胶框一端贯通的第三凹槽;形成于所述栅线保护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栅线保护层的等厚的氮化硅层;形成于所述氮化硅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氮化硅层的等厚的像素电极。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玻璃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的栅线保护层;形成于所述栅线保护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氮化硅层,所述氮化硅层在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刻蚀出多个自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端向靠近所述封胶框一端贯通的第四凹槽;形成于所述氮化硅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氮化硅层的等厚的像素电极。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玻璃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的栅线保护层,所述栅线保护层在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刻蚀出多个自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向靠近所述封胶框ー侧贯通的第五凹槽;形成于所述栅线保护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氮化硅层,所述氮化硅层在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刻蚀出多个自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向靠近所述封胶框一侧贯通的第六凹槽,且所述第六凹槽与所述第五凹槽位置对应;形成于所述氮化硅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氮化硅层的等厚的像素电极。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玻璃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栅线保护层;形成于所述栅线保护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栅线保护层的氮化硅层;形成于所述氮化硅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在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ー侧的表面上,并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多个所述沟槽。优选的,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玻璃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ー侧,并至少在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第二玻璃基板的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在与所述周边区域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多个自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向靠近所述封胶框ー侧贯通的第七凹槽;形成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与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四周的封胶框之间形成有一周边区域;且所述液晶面板由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通过四周的所述封胶框对盒形成,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在与所述液晶接触的表面上,并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加快所述液晶自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向所述封胶框一侧扩散填充速度的引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面板,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与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四周的封胶框之间形成有一周边区域;且所述液晶面板由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通过四周的所述封胶框对盒形成,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填充有液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中的至少一个基板在与所述液晶接触的表面上,并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加快所述液晶自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向所述封胶框一侧扩散填充速度的引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周边区域处的多个沟槽,且每一所述沟槽的槽体自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向靠近所述封胶框一侧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沟槽的断面呈开口端大、底端小的梯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第一玻璃基板; 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栅线; 形成于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位置处,并与所述栅线处于同一层的多根条状金属线,相邻的所述条状金属线之间形成自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端向靠近所述封胶框一端贯通的第一凹槽; 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条状金属线的等厚的栅线保护层; 形成于所述栅线保护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栅线保护层的等厚的氮化硅层; 形成于所述氮化硅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氮化硅层的等厚的像素电极。5.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第一玻璃基板; 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栅线保护层; 形成于所述栅线保护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数据线; 形成于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位置处,并与所述数据线处于同一层的多根条状金属线,相邻的所述条状金属线之间形成自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端向靠近所述封胶框一端贯通的第二凹槽; 形成于所述栅线保护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条状金属线的等厚的氮化硅层; 形成于所述氮化硅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氮化硅层的等厚的像素电极。6.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第一玻璃基板;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的栅线保护层,所述栅线保护层在与所述周边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处刻蚀出多个自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端向靠近所述封胶框一端贯通的第三凹槽; 形成于所述栅线保护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栅线保护层的等厚的氮化硅层; 形成于所述氮化硅层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氮化硅层的等厚的像素电极。7.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包括 第一玻璃基板; 形成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并至少在整个所述周边区域覆盖所述第一玻璃基板的的栅线保护层; 形成于所述栅线保护层的靠近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纪登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