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麻籽综合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59061 阅读:4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亚麻籽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清理除杂;2)脱胶:亚麻籽经过干法脱胶或者水浸洗湿法脱胶;3)微波加热:使脱胶亚麻籽终温度达到120℃~185℃,听到炸籽声音和/或烤香气味就立即冷却降温;4)调质榨油:调节微波加热后的亚麻籽水分至7wt%~15wt%,进入榨机压榨,获得亚麻籽油和亚麻籽饼;?5)压榨亚麻粕皮仁分离:榨油获得的亚麻籽饼用粉碎机粉碎,再过40~60目筛网分离较粗的皮,分别获得亚麻籽蛋白粉和亚麻籽皮粉。该方法既可以促进亚麻籽资源高效利用,获得多种亚麻籽加工产品,有效提高亚麻籽综合加工效益;还可以推进亚麻籽功能食品推广和普及,提高国民综合健康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亚麻籽加工方法,属于农产品加工

技术介绍
亚麻籽是一种产于我国西北和东北寒凉高原地区的特色油料,富含油脂和a-亚麻酸、亚麻木酹素(lwt% 4wt%)、亚麻籽胶(8wt% 14wt%)、亚麻籽膳食纤维(27wt%左右)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成分。这些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和药理活性,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亚麻籽具有调节血脂、调节血糖、抗癌、抗过敏、抗衰老、改善记忆和皮肤屏障功能等诸多生理活性和药理活性,亚麻籽是一种具有综合加工开发利用价值和应用潜力的天然功能食品原料。我国亚麻籽加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I)由于亚麻籽中存在一类叫生氰糖苷的有毒化合物,且含量较高,不脱毒直接食用容易引起中毒,但压榨获得的亚麻籽油中生氰糖苷很低,所以我国亚麻籽目前主要用于榨油,不论是直接冷榨还是经过常规蒸炒后热榨,压榨后亚麻籽饼柏因为除掉了大部分油月旨,生氰糖苷几乎都留在饼柏中,导致绝大部分饼柏只能用作动物饲料蛋白或肥料,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2)亚麻籽提取亚麻籽胶是亚麻籽另一加工用途;目前我国整籽湿法水浸提胶获得纯度很高的亚麻籽胶,但提胶后亚麻籽采 用常规烘箱干燥法,因为干燥时间长,能耗高,干燥后亚麻籽榨油,获得的油脂品质劣化。而亚麻籽整籽干法制胶获得亚麻籽胶,亚麻籽胶粘度和纯度不及湿法提胶产品,但脱胶后亚麻籽可直接压榨制得的亚麻籽油,获得的亚麻籽油理化品质指标及气味与亚麻籽直接压榨亚麻籽油的接近。(3)未脱胶的亚麻籽经过水煮、微波脱毒直接食用或榨油得到脱毒的亚麻籽蛋白粉,由于含有大量的亚麻胶和纤维,容易粘附于口腔,口感粗糙。实际上,直接榨油或脱胶后榨油获得的亚麻籽蛋白柏除油脂含量降低了之外,木酚素、亚麻籽蛋白、亚麻籽纤维的含量比榨油前含量均有大幅提高,生氰糖苷含量也大幅升高。不论脱胶与否,亚麻籽榨油后的饼柏中仍含大量甚至更高的生氰糖苷,目前除少量亚麻籽柏用于提取木酚素外,绝大部分能用作动物饲料蛋白或肥料,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脱胶亚麻籽榨油获得的亚麻籽柏中亚麻籽胶的含量下降了,获得的亚麻籽蛋白粉粘口性降低,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综上所述,我国亚麻籽加工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加工技术水平不高、加工产品单一、加工过程中毒性物质破坏率低、产品质量差、综合加工利用效益低、加工增值率低等问题。这些因素阻碍了亚麻籽功能食品及食品原料的进一步开发和推广普及。针对目前亚麻籽含有毒物质以及加工过程中毒性物质破坏率低、亚麻籽加工产品品种单一、综合加工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亚麻籽经过脱胶再进行微波预处理、适温压榨技术及皮仁分离技术,脱胶去皮亚麻籽蛋白粉粘口和粗糙状况得到根本性地改善,提高亚麻籽粉的食用口感;脱胶亚麻籽经过微波预处理,亚麻籽饼柏中生氰糖苷下降90%以上,压榨获得浓郁烤香亚麻籽油,亚麻籽油中微量营养成分特别是酚酸含量大幅提高,氧化稳定性也大幅提高,脱胶压榨获得的亚麻籽柏经过皮、仁分离,获得富含木酚素和膳食纤维的亚麻籽皮粉和富含蛋白质和木酚素的亚麻子仁蛋白粉,这些经过脱毒和分离的成分由于富含生物活性成分是良好功能食品开发的原料,具有巨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这种综合加工技术可以使亚麻籽中的亚麻胶、亚麻籽油、亚麻籽蛋白和亚麻籽纤维等都得到有效综合利用,获得多种亚麻籽功能食品原料,有效提高亚麻籽综合加工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该方法可获得多种亚麻籽加工产品、有效地提闻亚麻杆综合加工效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I)清理除杂对亚麻籽除杂(采用风选除尘、筛选除杂、比重去石和磁选除铁对亚麻籽进行处理),得到净洁的亚麻籽;2)脱胶亚麻籽经过·干法脱胶或者水浸洗湿法脱胶,得到亚麻籽胶和脱胶亚麻籽,脱胶亚麻籽水分含量为8wt% 70wt% ;3)微波加热使脱胶亚麻籽终温度达到120°C 185°C,具体微波时间视亚麻籽水份含量、微波功率及亚麻籽样品布样量而定,听到炸籽声音和/或烤香气味就立即快速冷却降温(所述的“快速冷却降温”是指降温速率为大于10°c /min),获得具有坚果烤香味的亚麻籽(微波加热后的亚麻籽);4)调质榨油调节微波加热后的亚麻籽水分至7wt% 15wt%,进入榨机压榨,获得亚麻籽油(具有烤香味)和亚麻籽饼;5)压榨亚麻柏皮仁分离榨油获得的亚麻籽饼用粉碎机(如面粉加工机)粉碎,再过40 60目筛网分离较粗的皮粉,分别获得低脂亚麻籽蛋白粉(即亚麻籽蛋白粉)和较粗的亚麻籽皮粉。步骤2)所述的干法脱胶后需要进行处理亚麻籽干法磨制脱胶后过20目筛,除掉其中较细的亚麻籽胶粉和碎仁。步骤2)所述的水浸洗湿法脱胶后需要进行处理采用水浸湿提法提取亚麻籽胶,提胶后亚麻籽浙净滴水,在45°C 100°C适度烘干,打散至籽粒互不粘连为宜。步骤3)所述的微波加热(亚麻籽经过微波快速加热),视亚麻籽样品量、水分含量不同,加热时间3min 25min,瞬时高温达到140°C 175立即快速降温为佳,获得的亚麻籽表面微微变黄,无明显焦糊,食用时具有愉快的坚果烤香味。步骤3)所述微波加热,微波加热方式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连续的;微波功率在450W 6000W,推荐使用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隧道式微波加热设备。步骤4)所述调节微波加热后的亚麻籽水分为微波加热后的亚麻籽吹风快速降温冷却至100°c以下(所述的“快速降温”是指降温速率为大于10°C /min),进入调质设备中边搅拌边喷洒水分(自来水),使调质后亚麻籽水分含量在7wt% 15wt%进入榨机榨油为佳。步骤4)所述压榨温度在45°C 100°C为宜。步骤5)所述的亚麻籽粉及亚麻籽皮粉可直接开发功能食品或将其作为功能原料成分添加,获得具有一定保健功能食品或饮品。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亚麻籽综合加工技术是依次对除杂亚麻籽脱胶、微波预处理、低温压榨技术、亚麻籽饼柏皮仁分离加工,可依次获得亚麻籽粗胶、亚麻籽毛油、脱胶脱毒低脂亚麻籽粉(即低脂亚麻籽蛋白粉)和亚麻籽皮粉,为进一步加工成品、实现亚麻籽生物活性成分高效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本专利技术采用经过脱胶和微波预处理的亚麻籽低温压榨获得具有坚果烤香味的压榨制油,经检测,其中维生素E、植物留醇等微量营养成分略高于冷榨亚麻籽油,而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增长是普通冷榨和常规蒸炒热榨的亚麻籽油的数十倍,亚麻籽籽油的风味和氧化稳定性得到大幅提高;而且经过微波加热后的脱胶亚麻籽中生氰糖苷脱除率在90wt%以上,榨油后的亚麻籽饼经过粉碎过筛获得亚麻籽粉和部分较粗的亚麻籽皮粉,亚麻籽粉主要是亚麻籽蛋白、压榨残留的少量亚麻籽油及较丰富的亚麻籽膳食纤维及木酚素,亚麻籽皮粉中富含亚麻籽膳食纤维和木酚素,都是开发亚麻籽功能食品的优质原料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可依次生产出亚麻籽胶、富含a-亚麻酸的浓香亚麻籽油、亚麻籽胶含量较低的亚麻籽蛋白粉以及富含膳食纤维和木酚素的亚麻籽皮粉等系列产品。获得的浓香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品质大幅提高,利用脱胶亚麻籽生产亚麻籽蛋白粉口感更好,脱毒后亚麻籽粉和亚麻籽皮粉中生氰糖苷的含量(以HCN计)降到20mg/kg以下,大大提高了亚麻籽蛋白和亚麻籽皮粉食用安全性,对改变目前亚麻籽加工产品单一、综合加工利用效益低,加工增值低的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取的亚麻籽胶、具有烤香味的亚麻籽油、亚麻籽蛋白粉、亚麻籽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亚麻籽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清理除杂:对亚麻籽除杂,得到净洁的亚麻籽;2)脱胶:亚麻籽经过干法脱胶或者水浸洗湿法脱胶,得到亚麻籽胶和脱胶亚麻籽,脱胶亚麻籽水分含量为8wt%~70wt%;3)微波加热:使脱胶亚麻籽终温度达到120℃~185℃,听到炸籽声音和/或烤香气味就立即冷却降温,获得微波加热后的亚麻籽;4)调质榨油:调节微波加热后的亚麻籽水分至7wt%~15wt%,进入榨机压榨,获得亚麻籽油和亚麻籽饼;?5)压榨亚麻粕皮仁分离:榨油获得的亚麻籽饼用粉碎机粉碎,再过40~60目筛网分离较粗的皮,分别获得低脂亚麻籽蛋白粉和亚麻籽皮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亚麻籽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清理除杂对亚麻籽除杂,得到净洁的亚麻籽;2)脱胶亚麻籽经过干法脱胶或者水浸洗湿法脱胶,得到亚麻籽胶和脱胶亚麻籽,脱胶亚麻籽水分含量为8wt% 70wt% ;3)微波加热使脱胶亚麻籽终温度达到120°C 185°C,听到炸籽声音和/或烤香气味就立即冷却降温,获得微波加热后的亚麻籽;4)调质榨油调节微波加热后的亚麻籽水分至7wt% 15wt%,进入榨机压榨,获得亚麻籽油和亚麻籽饼;5)压榨亚麻柏皮仁分离榨油获得的亚麻籽饼用粉碎机粉碎,再过40 60目筛网分离较粗的皮,分别获得低脂亚麻籽蛋白粉和亚麻籽皮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麻籽综合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干法脱胶后需要进行处理亚麻籽干法磨制脱胶后过20目筛,除掉其中较细的亚麻籽胶粉和碎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亚麻籽综合加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德杨金娥黄凤洪许继取邓乾春李文林刘昌盛郭萍梅杨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