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挡装置,包括第一阻挡板及与所述第一阻挡板一端连接的第二阻挡板,且所述第一阻挡板与第二阻挡板呈夹角设置,该夹角小于或等于90°。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阻挡装置的搬运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阻挡板对吸附的间隔片进行阻挡,破坏连片间隔片之间的粘合度,然后再通过第二阻挡板的限位阻挡,进一步破坏了间隔片之间的粘合度,使得多余的间隔片从吸附臂上脱离,从而避免了连片间隔片对液晶面板包装制程造成的破片异常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面板
,尤其涉及用于液晶面板包装过程中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是利用液晶材料的特性来显示图像的一种平板显示装置(Flat Panel Display,FPD),其相较于其他显示装置而言具轻薄、低驱动电压及低功耗等优点,已经成为整个消费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其中,液晶面板是液晶显示器最主要的组成元件。液晶面板制成后,将液晶面板装入包装箱中提供给下游的液晶显示器制造厂商。在将液晶面板装入包装箱时,为减小液晶面板相互之间的影响,一般在两片液晶面板之间设置一间隔片。随着液晶面板高世代的来临,间隔片的尺寸和单重呈几何增长。而在间隔片的补料区,由于间隔片叠加和静电积累,造成在间隔片的吸附时出现相互粘合的两片甚至更多的间隔片同时被吸附,连续的两片间隔片在放入包装箱后,其边缘会弯曲,从而导致放置在间隔片上的液晶面板边缘翘曲,在堆放、搬运和运输过程中,由于液晶面板自身的重力和外部作用力,会导致液晶面板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阻挡装置,旨在避免在液晶面板的包装过程中由于连续多片间隔片造成液晶面板破裂的现象。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挡装置,包括第一阻挡板及与所述第一阻挡板一端连接的第二阻挡板,且所述第一阻挡板与第二阻挡板呈夹角设置,该夹角小于或等于90°。优选地,所述第二阻挡板未与所述第一阻挡板连接的一端向外延伸有与所述第一阻挡板平行的第三阻挡板,且所述第一阻挡板与第三阻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阻挡板的同一侧。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挡板未与第二阻挡板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一倒角部。优选地,所述第三阻挡板未与第二阻挡板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倒角部。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挡板上设有贯穿第一阻挡板设置的安装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搬运装置,包括吸附臂、控制吸附臂运动的控制装置、设置在装料盒上的阻挡装置;所述吸附臂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另一端设置用于吸附间隔片的吸合部;所述吸附臂根据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吸附间隔片后进行运动,并经过阻挡装置的阻挡作用后运动至预定位置;所述阻挡装置包括第一阻挡板及与所述第一阻挡板一端连接的第二阻挡板,且所述第一阻挡板与第二阻挡板呈夹角设置,该夹角小于或等于90°。优选地,所述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吸附臂经过阻挡装置的第一阻挡板及第三阻挡板时上下运动。优选地,所述搬运装置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阻挡装置之间具有间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间隔片搬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控制吸附臂吸附间隔片,并向前运动;控制吸附臂吸附的间隔片经过阻挡装置的第一阻挡板的阻挡时,控制吸附臂进行上下运动第一预置时间;控制吸附臂向前移动并经过阻挡装置的第二阻挡板的阻挡;在吸附臂移动至预定位置时,控制吸附臂与间隔片脱离。优选地,所述控制吸附臂向前移动并经过阻挡装置的第二阻挡板的阻挡之后还包括控制吸附臂向前移动,并在经过阻挡装置的第三阻挡板时,控制吸附臂进行上下运动第二预置时间。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阻挡板对吸附的间隔片进行阻挡,破坏连片间隔片之间的粘合度,然后再通过第二阻挡板的限位阻挡,进一步破坏了间隔片之间的粘合度,使得多余的间隔片从吸附臂上脱离,从而避免了连片间隔片对液晶面板包装制程造成的破片异常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阻挡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阻挡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搬运装置的吸附间隔片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搬运装置带动间隔片向上运动时经阻挡装置中第一阻挡板的阻挡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搬运装置带动间隔片向下运动时经阻挡装置中第一阻挡板的阻挡的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搬运装置带动间隔片经阻挡装置中第二阻挡板的阻挡的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搬运装置带动间隔片经阻挡装置中第三阻挡板的阻挡的状态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搬运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搬运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搬运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参照图1及图2,图1是本专利技术阻挡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阻挡装置的侧面示意图。该阻挡装置100包括第一阻挡板101及与所述第一阻挡板101 —端连接的第二阻挡板102,且所述第一阻挡板101与第二阻挡板102呈夹角设置。上述第一阻挡板101与第二阻挡板102所形成的夹角为0-90°,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挡板101与第二阻挡板102之间的夹角优选为90°。而且,上述第一阻挡板101的长度比第二阻挡板102的长度长,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挡板101的长度为28mm,第二阻挡板102的长度为15mm。上述第二阻挡板102未与所述第一阻挡板101连接的一端向外延伸有与所述第一阻挡板101平行的第三阻挡板103,且所述第一阻挡板101自第二阻挡板102延伸的方向与第三阻挡板103自第二阻挡板102延伸的方向相同,即第一阻挡板101与第三阻挡板103设置在第二阻挡板102的同一侧。所述第一阻挡板101、第二阻挡板102及第三阻挡板103之间围合形成阻挡槽。结合参照图3,图3是本专利技术搬运装置的吸附间隔片的示意图。该搬运装置用于将间隔片201从装料盒200中取出,并将间隔片201放置在液晶面板(图未示)上来间隔两片液晶面板。该搬运装置包括吸附臂110、控制吸附臂110运动的控制装置120以及上述阻挡装置100。该吸附臂110的一端与控制装置120连接,另一端设置用于吸附间隔片201的吸附部111。吸附臂110根据所述控制装置120的控制,吸附间隔片201并带动其进行上下运动使粘合在一起的间隔片201之间的粘合度被破坏,从而使由于间隔片201间的作用力粘合在一起的间隔片从被吸附臂110吸附的间隔片201上脱离,因此搬运装置只会搬运一片间隔片201至预定位置。上述阻挡装置100可以通过卡持装置(图未示)固定在装料盒200上,当然也可以在第一阻挡板101上设有贯穿第一阻挡板101设置的安装孔1012,通过螺钉(图未示)穿过安装孔1012并安装在装料盒200上。所述搬运装置还可包括感应器130,该感应器130与阻挡装置100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优选为6mm。该感应器130用于检测吸附臂110所吸附的间隔片201是否通过该阻挡装置100。参照图4及图5,图4是本专利技术搬运装置带动间隔片向上运动时经阻挡装置的第一阻挡板的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搬运装置带动间隔片向下运动时经阻挡装置的第一阻挡板的状态示意图。如图4所示,以两片粘合的间隔片201a及201b为例,吸附臂110吸附间隔片201a及201b向阻挡装置100移动,吸附臂110运动至阻挡装置100时,该向上运动的间隔片201a及201b自吸附臂110吸附的位置处因第一阻挡板101的阻挡而呈向下弯曲状。而且间隔片201a及201b受到第一阻挡板101的阻力而发生形变,相互之间形成作用力Fl和F2,使得间隔片201a及201b之间的粘合力被破坏。如图5所示,以两片粘合的间隔片201a及201b为例,吸附臂110吸附间隔片201a及201b向阻挡装置100移动,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阻挡板及与所述第一阻挡板一端连接的第二阻挡板,且所述第一阻挡板与第二阻挡板呈夹角设置,该夹角小于或等于9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阻挡板及与所述第一阻挡板一端连接的第二阻挡板,且所述第一阻挡板与第二阻挡板呈夹角设置,该夹角小于或等于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板未与所述第一阻挡板连接的一端向外延伸有与所述第一阻挡板平行的第三阻挡板,且所述第一阻挡板与第三阻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二阻挡板的同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板未与第二阻挡板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一倒角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挡板未与第二阻挡板连接的一端具有第二倒角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板上设有贯穿第一阻挡板设置的安装孔。6.一种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附臂、控制吸附臂运动的控制装置及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阻挡装置;所述吸附臂的一端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吸附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刚,符夏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