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油压轴心设置于四连杆油压体中心穿孔处,利用弹簧压力及补油活塞设置,可使其内部油量不足时能够自行补充,此油压轴心利用轴心外侧调节钮可进行弯曲速度及反弹回复速度进行调整,油压轴心所设置位置与一般常见位置不同,可使膝关节体积缩减,具可调整油压弯曲、伸直的速度,与头部归位呈水平状态时,具有变缓慢的功能;其四连杆油压体可变更设置一控制轴,其控制轴能产生着地缓冲的煞车动作,并可由控制轴上设置的固定螺丝调整高低,具有着地缓冲安全煞车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
技术介绍
一般义肢膝关节,因现有作法多以复合式连杆组合而成,达成模拟膝关节弯曲的作用,当膝关节需伸直着地而受到一冲击力时,该作动用连杆虽然会抵触压合该垫块,而提供吸收沿脚部方向冲击力的作用,有义肢膝关节所需求的人士,其步行速度并不一致,造成吸震效果差异性与佩带的舒适度,且复合式连杆组的设计,易使其义肢膝关节整体较长。随医学发达在医疗实务及技术上也是日益精进,因应时代进步,义肢膝关节也有采用气压、油压等缓冲机构来进行设计,虽然吸震效果有较佳改善,但整体膝关节的长度, 较容易限制身高,因此仍有进一步改良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各种情况及问题的存在,专利技术人积于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开发经验且潜心钻研,并整合上述现有结构等缺失,本专利技术人遂专利技术出更符合现代使用者需求的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包含一四连杆油压头、一连动装置、一弹力装置、一缓冲装置、一缓冲体组件相组合轴心设置组成,四连杆油压头用于向上连接大腿处,下缘缓冲体为连接小腿处,其中该连杆经套合于四连杆油压头内凹槽,四连杆油压头外侧数孔分别连接弧片、拉杆,由滚针轴承、内六角平头螺丝及轴心置入定位,连杆下方穿孔与四连杆油压头凹槽配合,由滚针轴承及轴心置入定位,拉杆下方穿孔设置于四连杆油压体中心穿孔处,以内六角平头螺丝螺合,四连杆油压体下方穿孔经扣接缓冲体穿孔处,滚针轴承配合一轴心置入定位,缓冲体穿孔处外侧配以弧片相扣设,由数个内六角平头螺丝螺合;连杆内凹槽配弹力装置上方穿孔处经滚珠轴承与垫圈配轴心及滚针轴承置入定位, 弹力装置下方则配四连杆油压体凸耳部穿孔,由轴心、垫圈、滚珠轴承定位,四连杆油压体下方扣接防震块合于缓冲翼;其中,油压轴心设置于四连杆油压体中心穿孔处,利用弹簧压力及补油活塞设置,可使内部油量不足时能够自行补充。优选的,其油压轴心,可利用轴心两侧调节钮进行弯曲速度及反弹回复速度调整。优选的,因油压设置改变,体积可缩减。优选的,因缓冲装置内部四连杆油压体设置改变,加入一控制轴,其控制轴为固定螺丝依序穿过一星型环、一垫片、一扣环、一弹簧所构成;其补油控制机构内,设置一补油活塞及圆珠数颗。优选的,因缓冲装置内部四连杆油压体设置改变,其控制轴当产生后倾下压,其控制轴往上推阻油路通道,产生着地缓冲安全煞车动作。优选的,因缓冲 装置内部四连杆油压体设置改变,其控制轴由固定螺丝调整高低。现有技术的义肢膝关节使用时,因使用者习惯不同,造成吸震效果差异性与装配的舒适度,且复合式连杆组的设计,易使其义肢膝关节整体较长,且限制较多不便;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一种缓冲油压关节,改良其油压轴心位置,使整体体积缩减,让更多需求者可摆脱身高限制,并可藉由调整弯曲速度或反弹回复速度,使缓冲油压关节更加舒适与安全的装置于配带者身上,其油压轴心设有自动循环油压机构,可使整体使用时间更为耐用;其缓冲装置内部结构可设置安全装置,可在顷斜状态下阻断油路通道,达到可调整缓冲速度关节及着地缓冲安全煞车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 :为本专利技术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结构的立体图。图2 :为本专利技术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结构的正视图。图3 :为本专利技术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结构的右视图。图4 :为本专利技术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结构的剖面图。图5 :为本专利技术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结构的剖面图。图6 :为本专利技术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结构的剖面图。图7 :为本专利技术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结构的立体系统图。图8 :为本专利技术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结构的立体系统图。图9-1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缓冲装置结构的剖面图。图9-2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缓冲装置C-C线的剖面图。图9-3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缓冲装置D-D线的剖面图。图10-1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缓冲装置结构的剖面图。图10-2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缓冲装置C-C线的剖面图。图10-3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缓冲装置D-D线的剖面图。图11-1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缓冲装置结构的剖面图。图11-2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缓冲装置结构另一个视角的剖面图。图12-1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缓冲装置结构的剖面图。图12-2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缓冲装置结构另一个视角的剖面图。图13-1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四连杆油压体结构的剖面图。图13-2 :为本 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四连杆油压体结构的立体剖面图。图14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四连杆油压体结构的动作示意图。图15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四连杆油压体结构的动作剖面图。图16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四连杆油压体结构的动作剖面图。图17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四连杆油压体结构的动作剖面图。图18-1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四连杆油压体结构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图18-2 :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四连杆油压体结构的局部剖面放大图。图19 :为本专利技术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四连杆油压头11可调螺丝2 连动装置21连杆22拉杆23内六角平头螺丝24滚针轴承25轴心26滚珠轴承27塾圈28弧片3弹力装置31弹簧上座32弹簧调整座33弹簧34轴心35塾圈4缓冲装置41油压轴心411调节钮42回路螺丝43固定螺丝44补油活塞45调整螺丝46四连杆油压体47单向球阀48档块481半圆头内六角螺丝49星型环491钢珠5缓冲体51防震块52承孔螺丝53缓冲翼54凸耳部穿孔6控制轴61扣环62垫片63圆珠7安全装置 8单向补油控制机构81自动补油室9 油路通道91油路通道洞口10自动循环油压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就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功能,采由较佳的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后,使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了解;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缓冲油压关节结构,请参阅如图f图19中图面所示,主要结构包含一四连杆油压头1、一连动装置2、一弹力装置3、一缓冲装置4、一缓冲体5 ;请参阅如图f图19中图面所示,该连杆21经套合于四连杆油压头I内凹槽,四连杆油压头I外侧数孔分别连接弧片28、拉杆22,由滚针轴承24、内六角平头螺丝23及轴心25置入定位,连杆21下方穿孔与四连杆油压头I凹槽配合,由滚针轴承24及轴心34置入定位,拉杆22下方穿孔设置于四连杆油压体46中心穿孔处,以内六角平头螺丝23螺合, 四连杆油压体46下方穿孔经扣接缓冲体5穿孔处,滚针轴承24配合一轴心34置入定位, 缓冲体5穿孔处外侧配以弧片28相扣设,由数个内六角平头螺丝23螺合;连杆21内凹槽配弹力装置3上方穿孔处经滚珠轴承26与垫圈配轴心34及滚针轴承24置入定位,弹力装置3下方则配四连杆油压体46凸耳部穿孔54,由轴心34、垫圈35、滚珠轴承26定位,四连杆油压体46下方扣接防震块51合于缓冲翼53。请参阅如图f图19中图面所示,本专利技术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节主要利用油压轴心41改变设置位置,且利用档块48与半圆头内六角螺丝481及单向球阀47组成自动循环油压机构10,当四连杆缓冲油压膝关膝关节运作时,其油压轴心41用上述自动循环油压机构10来进行油压调节,单向球阀47作为单向阀之用,控制弯曲与伸直流向的转换,单向球阀47、弹簧33、回路螺丝42组成单向补油控制机构8,当油压轴心41转动时弯曲状态,用油压的推力把单向球阀47塞住洞口,使压力无法进入自动补油室81内,当伸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油压关节结构,包含;一四连杆油压头、一连动装置、一弹力装置、一缓冲装置、一缓冲体组件相组合轴心设置组成,四连杆油压头用于向上连接大腿处,下缘缓冲体为连接小腿处,其中:该连杆经套合于四连杆油压头内凹槽,四连杆油压头外侧数孔分别连接弧片、拉杆,由滚针轴承、内六角平头螺丝及轴心置入定位,连杆下方穿孔与四连杆油压头凹槽配合,由滚针轴承及轴心置入定位,拉杆下方穿孔设置于四连杆油压体中心穿孔处,以内六角平头螺丝螺合,四连杆油压体下方穿孔经扣接缓冲体穿孔处,滚针轴承配合一轴心置入定位,缓冲体穿孔处外侧配以弧片相扣设,由数个内六角平头螺丝螺合;连杆内凹槽配弹力装置上方穿孔处经滚珠轴承与垫圈配轴心及滚针轴承置入定位,弹力装置下方则配四连杆油压体凸耳部穿孔,由轴心、垫圈、滚珠轴承定位,四连杆油压体下方扣接防震块合于缓冲翼;其特征在于:油压轴心设置于四连杆油压体中心穿孔处,利用弹簧压力及补油活塞设置,可使内部油量不足时能够自行补充。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9.30 TW 1001354121.一种缓冲油压关节结构,包含;一四连杆油压头、一连动装置、一弹力装置、一缓冲装置、一缓冲体组件相组合轴心设置组成,四连杆油压头用于向上连接大腿处,下缘缓冲体为连接小腿处,其中该连杆经套合于四连杆油压头内凹槽,四连杆油压头外侧数孔分别连接弧片、拉杆,由滚针轴承、内六角平头螺丝及轴心置入定位,连杆下方穿孔与四连杆油压头凹槽配合,由滚针轴承及轴心置入定位,拉杆下方穿孔设置于四连杆油压体中心穿孔处, 以内六角平头螺丝螺合,四连杆油压体下方穿孔经扣接缓冲体穿孔处,滚针轴承配合一轴心置入定位,缓冲体穿孔处外侧配以弧片相扣设,由数个内六角平头螺丝螺合;连杆内凹槽配弹力装置上方穿孔处经滚珠轴承与垫圈配轴心及滚针轴承置入定位,弹力装置下方则配四连杆油压体凸耳部穿孔,由轴心、垫圈、滚珠轴承定位,四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复国,吴祥铭,
申请(专利权)人:肯达路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