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林菌根合成专用菌源的获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55546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0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林菌根合成专用菌源的获得方法,除人工培养菌丝体和真菌孢子以外的一种菌源。属于生物学中微生物学下的真菌学技术领域。该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无菌林业苗木,在苗木长出细根至苗木生长1周年之间,采用分离纯化的菌丝体或菌根菌的孢子进行人工接种苗木细根,培养2周以上,以获得菌根,将获得的菌根用锋利剪刀或切刀截成≥1mm长的片断,直接用作菌源实施苗木菌根化或成林菌根化,或用于下一代菌根接种源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接种源技术简单,易于操作;获得的菌根存活时间比较长,接种成功率比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人工培养菌丝体和真菌孢子以外的一种菌源。属于生物学中微生物学下的真菌学

技术介绍
菌根是指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凡能引起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 外生菌根真菌的特征是以菌丝体紧密地包围植物幼嫩的吸收根形成致密的鞘套,有些鞘套还长出菌丝或菌索,取代了植物的根毛;部分菌丝侵入根的外皮层细胞间隙形成特殊的网状结构,称为哈氏网;菌丝一般不进入皮层细胞之中。形成外生菌根的真菌多属于担子菌, 如红菇菌目、牛肝菌目和口蘑属,也有少数种类属于子囊菌,如块菌目。约有3%的植物具有外生菌根,其中多数是乔木树种,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外生菌根能加强植物对水分和磷、钾、氮、钙等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并向植物提供生长素、维生素、细胞分裂素、抗生素和脂肪酸等代谢产物,促进植物生长。外生菌根还能提高植物对病原菌侵染的抗性和提高对温度、干旱和过酸或过碱或某些重金属等极端环境的抗性。在这一共生体系中,植物则为菌根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有机养料等。尤其是部分高山植物,如松科和壳斗科植物,长期与外生菌根菌共生而产生较强依赖性,没有外生菌根菌共生则无法天然成林。许多试验表明用外生菌根真菌的纯培养体接种树苗建成菌根苗,在荒山造林时有重要作用。在贫瘠的土壤上,外生菌根提高林木成活率并促进成林的作用尤为明显。因此林业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大力推广菌根化苗造林技术,菌根化苗在我国大西北荒漠绿化改造中大显身手。使林木细根感染菌根菌并形成共生体的技术称为菌根化技术。菌根化技术不仅在上述的菌根化苗造林中大显身手,而且是发展珍贵的菌根食用菌的必由之路。目前实现产业化的块菌菌根化技术就是一个经济效益突显的应用例子。而待开发的可食用菌根菌, 包括美味牛肝菌、松茸、正红菇、松乳菇、鸡揪、红牛肝、黄牛肝、干巴菌,但不限止这些种类, 相当多种类被公认是世界著名的有机美味食品。成林菌根化技术是这些菌开发的前提,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到目前为止,能够稳定地进行规模化、商业化仿生栽培的可食用菌根菌仅块菌 {Ttuber sp),该属以尊块菌{Tuber magna turn Pora)为代表的多个种可通过苗期接种、菌根合成、园林化移植、规范化管理来获得块菌商品,商品化栽培的历史愈百年,技术比较成熟。近几年,红须腹菌(Miizopogon rubescens Tul.)、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松乳燕Hactarius deliciosus (L:Fr. )Gra)等模仿块菌仿生栽培的技术路线,也先后获得仿生栽培的专利(谭著明、傅绍春、周小玲,2003)。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utus) 的仿生栽培(吕明亮,2007)则是人工接种后在林木苗圃直接出菇。这些成功获得的仿生栽培的菌根食用菌的共同特征是在林木苗期实现菌根化。目前世界各地,包括我国主要进行林业苗木菌根化,成林菌根化研究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包括其一,林木幼苗期的细根幼嫩,易于菌根侵入,根据孟繁荣等人(孟繁荣邵景文曲绍义,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越是幼龄的苗木越容易菌根化;其二,苗圃的土壤易于人工控制环境,直至使用消毒土壤育苗以减少菌根接种中的杂菌干扰;其三,苗木接种较易控制光温水湿等外部条件。相比较而言,林下接种非但无上述有利条件,还得忍受林下土壤中丰富的微生物种类,包括先期定殖的菌根菌,对菌根菌接种的种种不利影响。林下接种难是外生菌根菌和菌根食用菌发展的瓶颈。试图绕过这个瓶颈,采用美味牛肝菌共生苗木移入成林的办法也无法成功(Hall1. R. Lyon A. J. E. Wang Y.,1998)。菌根化技术中通常使用的接种源有人工培养菌丝体和真菌孢子,人工培养菌丝体在微生物种类丰富的森林土壤中存活时间很短,难以接种成功;真菌孢子可以在森林土壤中获得较长的存活期和接种率,但由于收集难、成本高,且无法进行人工繁殖,从而影响其在生产上的使用,目前主要用于林下菌根化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存活时间比较长,接种成功率比较高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该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无菌林业苗木,在苗木长出细根至苗木生长I周年之间,采用分离纯化的菌丝体或菌根菌的孢子进行人工接种苗木细根,培养2周以上,以获得菌根,所获得的菌根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根上的菌鞘及茂密的、向外延伸的菌丝,甚至可以观察到大量的菌索(见图1)。将菌根用锋利剪刀或切刀截成> Imm长的片断,直接用作菌源实施苗木或成林菌根化,或用于下一代菌根接种源培养。本专利技术综合了现有两大类外生菌根菌接种物的优势,同时避免了各自的弊端,实现既易于大量繁殖,又可有效提高其在天然林下土壤中的存活时间和接种效率,使大面积天然林业山场的菌根化技术实施成为可能。根据室内测定,在同等15-20°c下,森林土壤浸出液中,40hr 时人工培养纯化的红菇属真菌的菌丝体内出现大量液泡,失去侵染活力,在一周内全部消亡。 而本专利技术所介绍的同一菌的菌根可以在4周后仍保持30%以上的侵染活力(见图1-3)。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获得大量在天然林下存活时间较长、接种成功率高的菌源,同时还弥补少数难于分离纯化的菌根菌的繁殖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接种源存活时间可达4周以上。(供试的红菇属真菌在15-20°C条件下,离体4周后的培养成功率30%)。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1、技术简单苗木菌根化是一个很成熟的技术,故本专利技术获得接种源技术简单,易于操作;2、效果显著关键是将容易获得的菌根截成小片断后,其在适宜建立侵染关系的温、湿条件下的森林根系及土壤中可以保持活力至I周以上,确保菌根上的菌丝或菌索有足够的时间延伸并获得成功侵染;3、对于难于分离纯化的菌根菌,也可通过其孢子作为初始接种源获得大量繁殖,大幅度扩大接种源数量,在生产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观察到大量菌索的苗木菌根的实体照片。图2为处理Ihr后菌根(左图)(正常)及菌丝体(右图)(正常)显微照片。图3为处理40hr后菌根(左图)(正常)及菌丝体(右图)(菌丝体内出现大量液泡) 显微照片。图4为处理I周后菌根(左图)(菌根周边出现大量杂菌,但菌根依然有一定活力) 及菌丝体(右图)(菌丝体溶解)显微照片。具体实施方式1、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红菇属真菌仿生栽培,从莆田的白脚红菇印)分离出纯菌丝,扩大培养后接种于三角瓶中无菌培养20天的红楮苗细根上,I个月后移栽至无菌红壤,再培养5个月后,截取长满菌索的(白脚红菇与红楮共生的)菌根,剪成3_大小的根段, 与以细砂与泥碳土为主要成分的接种添加物拌匀,在建瓯市迪口乡选择原来无这种菌的山场,采用林下接种技术接种在红楮细根上,成功地于两年后获得子实体,穴接种成功率32%。 专家现场考察报告显示,在有挂牌接种的区域内观察到红菇属真菌的子实体,每一出菇点仅能观察到I或2个红菇属真菌的子实体,而在当地的野生出菇区域内观察到的野生红菇, 每一出菇点可以观察到多个子实体呈群生态势。这一接种出菇的子实体形态与当地周边山场的红菇属真菌形态有明显差异,表现是异地红菇接种成功。2、本专利技术应用于“美味牛肝菌仿生栽培”,收集自云南的拟美味牛肝菌(此7^心 sp),采用孢子接种于无菌红楮苗上,3个月后收集菌根并再接种,快速扩大接种源,之后采用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成林菌根合成专用菌源的获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无菌林业苗木,在苗木长出细根至苗木生长1周年之间,采用分离纯化的菌丝体或菌根菌的孢子进行人工接种苗木细根,培养2周以上,以获得菌根,将获得的菌根用锋利剪刀或切刀截成≥1mm长的片断,直接用作菌源实施苗木菌根化或成林菌根化,或用于下一代菌根接种源培养。

【技术特征摘要】
1.成林菌根合成专用菌源的获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无菌条件下培养无菌林业苗木,在苗木长出细根至苗木生长I周年之间,采用分离纯化的菌丝体或菌根菌的孢子进行人工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宇航杨菁陈柳英陈政明陈鹏达黄永来马丽珍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