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767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运用于气体压缸、液体压缸的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压缸本体为内、外双缸同轴式设计,于外压缸内设一呈活塞杆形状的可轴向位移的内压缸,于内压缸内设一可轴向位移的活塞杆,通过外压缸底端所设贯穿连接孔及外接的控制阀,和内压缸底端所设与外压缸底端贯穿连接孔相通的贯穿孔,以及外压缸另一端、内压缸另一端分别设置的贯穿连接孔及外接的控制阀,构成单杆双缸同轴的分段式加压的压缸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有效地产生了加压输出的使用功效,进而提升压缸的产业利用性及经济效益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运用于气体压缸、液体压缸的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技术背景一般运用于物品压实的机具中,以气体压缸及液体压缸来设计运用,通过压缸活 塞杆的前进挤压来达到集聚物品的挤压扎实的效果,而在该等已知的机具设计中,其压缸 的设计以压缸活塞杆的前进定位点为设定压实的目标,该目标的预定则受到预期压缸活塞 杆的前进定位点限制,而该预期压缸活塞杆前进定位点则牵涉到整体机具空间与结构条件 的设计限制,也因此在预定输入前进挤压动力源的输入条件下,欲挤压物品的压实效果受 到压缸活塞杆前进定位点的限制,所以在不同受挤压物品不同可缩特性下,并不能够真正 的达到严密压实的理想目标。因此,在同一预定输入前进挤压动力源的条件下,其动作输出 的前进挤压力也未充分的被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出一种在同一预定输入前进挤压动力源的 条件下,使压缸挤压物品的推进压力与效果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能够使压缸动作输出的前 进挤压力得到充分增升的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包括 内、夕卜双缸同轴式的外压缸及内压缸,于外压缸内设一呈活塞杆形状的可轴向位移的内压 缸,该外压缸底端设一贯穿连接孔及外接的控制阀,于外压缸另一端设一贯穿连接孔及外 接的控制阀;设于外压缸中可轴向伸缩位移的内压缸一端伸出外压缸前端,内压缸的底端 为一体的活塞体,内压缸底端活塞体设有贯穿通孔;于内压缸内部设有一活塞杆,内压缸另 一端设一贯穿连接孔及外接的控制阀。进一步地,其中该活塞体外径大于内压缸外径。进一步地,其中该内压缸底端活塞体所设贯穿通孔孔径与外压缸底端贯穿连接孔 孔径相同。本技术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在实际使用效益上达到了同一输入作动源 压力值,有效地产生了加压输出的压缸使用功效,进而提升压缸的产业利用性及经济效益 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技术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三。图中,1.外压缸,11.连接孔,111.控制阀,12.连接孔,121.控制阀,2.内压 缸,20.活塞体,21.贯芽通孔,22.连接孔,221.控制闽,3.活塞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包括内、外双缸同轴式设计的外压缸I及内压缸2。其中,于外压缸I内设一呈活塞杆形状的可轴向位移的内压缸2,如图1所示,该外 压缸I底端设一贯穿连接孔11及外接的控制阀111 (具入、止、出的三段式控制阀),于外压 缸I另一端设一贯穿连接孔12及外接的控制阀121 (具入、止、出之三段式控制阀)。设于外压缸I中可轴向伸缩位移的内压缸2的一端伸出外压缸I前端,而该内压 缸2的底端为一体的活塞体20,该活塞体20外径大于内压缸2外径,该活塞体20与内压缸 2底端为一体的设计,使得该底端具有活塞体20的内压缸2于外压缸I内形同可受力轴向 往复位移的活塞杆。另,内压缸2底端活塞体20设有贯穿通孔21,该贯穿通孔21孔径与外 压缸I底端贯穿连接孔11孔径相同,且该内压缸2底端活塞体20所设的贯穿通孔21与内 压缸2内部相通。于内压缸2内部设有一活塞杆3,内压缸2另一端设一贯穿连接孔22及 外接的控制阀221 (具入、止、出的三段式控制阀)。如图1中所示,该内压缸2的活塞杆3可轴向往复伸缩位移于内压缸2中,以作动 一向前设定压力值的挤压力;而内压缸2亦可轴向往复伸缩位移于外压缸I中,通过内压缸 2活塞体20受力面积大于内压缸2内的活塞杆3受力面积,使得内压缸2的轴向前进位移 速度稍缓但产生大于活塞杆3轴向前进位移的挤压力,达到产生大于内压缸2活塞杆3向 前设定压力值的挤压力输出。其运用动作如图中所示如图1所示,当外压缸I贯穿连接孔11的外接控制阀111操控为入式时,引入压 力源进入外压缸I内部,此时外压缸I另一端贯穿连接孔12的外接的控制阀121操控为止 式,内压缸2另一端贯穿连接孔22的外接的控制阀221操控为出式,因此压力源由内压缸2 的底端活塞体20贯穿通孔21进入的内压缸2中,产生外推活塞杆3位移而向外前伸推挤 至定位。当内压缸2另一端贯穿连接孔22的外接的控制阀221操控为入式时,而外压缸I 贯穿连接孔11的外接控制阀111操控为出式时,则产生内压缸2活塞杆3向内缩回定位。如图2所示,经内压缸2活塞杆3反复作动向前挤压后,因被挤压物逐渐压实,所 以当内压缸2活塞杆3位移而向外伸出到达定位所受阻力达到一设定数值时,该外压缸I 另一端贯穿连接孔12的外接的控制阀121操控为出式,则促使内压缸2的活塞体20在外 压缸I内前进位移,而使整个内压缸2 (连同活塞杆3)向前推进挤压。由于此时外压缸I贯穿连接孔11引入的压力源进入外压缸I内部,且受推的内压 缸2活塞体20受力面积绝对大于内压缸2活塞杆3的受力面积,因此使得受推前进的内压 缸2产生大于先前活塞杆3的前推挤压力的输出,达到内压缸2活塞杆3外伸定位所受阻 力达到一设定数值时,由内压缸2的追加前推挤压,而使被挤压物确实的达到压实效果。如图3所示,当完成内压缸2的活塞杆3以及内压缸2本身前推挤压动作至前伸 定位后,使外压缸I贯穿连接孔11的外接控制阀111操控为止式时,内压缸2另一端贯穿 连接孔22的外接的控制阀221操控为止式以及外压缸I另一端贯穿连接孔12的外接的控制阀121操控为止式,以利被挤压物在压实处境下的包装捆绑。其后,使外压缸I贯穿连接 孔11的外接控制阀111操控为出式,内压缸2另一端贯穿连接孔22的外接的控制阀221 操控为入式,以及外压缸I另一端贯穿连接孔12的外接的控制阀121操控为入式,达到内 压缸2活塞杆3及内压缸2本身同时迅速的后退至缩回定位,供下一循环动作的起始。因此,本技术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在实际使用效益上确实能达到同一输 入作动源压力值,能够有效地产生加压输出的压缸使用功效,进而提升压缸的产业利用性 及经济效益性。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 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外双缸同轴式的外压缸及内压缸,于外压缸内设一呈活塞杆形状的可轴向位移的内压缸,该外压缸底端设一贯穿连接孔及外接的控制阀,于外压缸另一端设一贯穿连接孔及外接的控制阀;设于外压缸中可轴向伸缩位移的内压缸一端伸出外压缸前端,内压缸的底端为一体的活塞体,内压缸底端活塞体设有贯穿通孔;于内压缸内部设有一活塞杆,内压缸另一端设一贯穿连接孔及外接的控制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杆双缸式同轴压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夕卜双缸同轴式的外压缸及内压缸,于外压缸内设一呈活塞杆形状的可轴向位移的内压缸,该外压缸底端设一贯穿连接孔及外接的控制阀,于外压缸另一端设一贯穿连接孔及外接的控制阀;设于外压缸中可轴向伸缩位移的内压缸一端伸出外压缸前端,内压缸的底端为一体的活塞体,内压缸底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祺田
申请(专利权)人:精通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