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层建筑,尤其涉及该高层建筑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高层或超高层结构设计中,通常采用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等混合结构体系,充分利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为结构提供较大的抗侧刚度和良好的抗震性能。然而,混合结构体系的施工工期通长较长,结构本身占用的面积较大。对于竖向交通井偏置、大跨度办公空间和室内空中花园等建筑要求,常规框架-核心筒等混合体系实现的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超高层的斜撑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圆钢管混凝土柱;所述的圆钢管混凝土柱与大跨度H型钢组合梁组成钢框架;还包括跨层折线斜撑;所述的跨层折线斜撑设置在外围钢框架短向的两端;在组成竖向交通井的钢框架中设置中心钢支撑和偏心耗能钢支撑;在若干层所述跨层折线斜撑位置上设置外伸臂钢桁架和腰桁架形成加强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全钢结构体系,结构重量轻,延性好,整体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可采用逆作法(结构封顶后,地下室才封底),施工,经济效益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高层的斜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钢管混凝土柱;所述的圆钢管混凝土柱与大跨度H型钢组合梁组成钢框架;还包括:跨层折线斜撑;所述的跨层折线斜撑设置在外围钢框架短向的两端;在组成竖向交通井的钢框架中设置中心钢支撑和偏心耗能钢支撑;在若干层所述跨层折线斜撑位置上设置外伸臂钢桁架和腰桁架形成加强层。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高层的斜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钢管混凝土柱;所述的圆钢管混凝土柱与大跨度H型钢组合梁组成钢框架;还包括跨层折线斜撑;所述的跨层折线斜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刚,王向峰,曹鹄,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江欢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