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基坑换撑施工过程中的竖向斜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1384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0 0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是一种在基坑换撑施工过程中的竖向斜撑结构,包括竖向斜撑、三角形砼连接块、底板、侧墙、中隔墙,所述的竖向斜撑包括固定端、标准节、活络端,并相互之间通过螺母连接,所述竖向斜撑设置为两道,分别位于两侧的侧墙和中隔墙之间,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内部含有主筋、箍筋和受力筋,本结构减小了钢支撑的使用量,并降低了钢支撑的吊装难度,既解决了钢支撑换撑与中隔墙之间位置冲突问题,不对结构整体性造成影响,又能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并且施工方便,减少工期,后期砼凿除工程量小,且相对于连接钢板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涉及一种基坑的支撑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在基坑换撑施工过程中的竖向斜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密集度的提高,地面空间的利用大大受限,促进了地铁的飞速发展。地铁施工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基坑工程,其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支撑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由于地铁车站的开挖深度大,各层板之间净空大,为保证主体结构施工时基坑的稳定性,往往在站台层侧墙上设置一道钢支撑换撑。地铁折返车站的站台层局部位置包含四车道,地铁设计人员为了增加车站结构的横向净空及刚度,在四车道位置设置两道中隔墙替代结构柱。这种结构设计造成钢支撑换撑与中隔墙之间位置冲突,换撑无法架设,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施工。若改变结构施工工序,将钢支撑换撑与中隔墙交叉位置留作后浇带,待结构封顶换撑拆除后再浇筑,则势必对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并会延长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基坑换撑施工过程中的竖向斜撑结构,通过在两侧的侧墙和中隔墙之间设置两道竖向斜撑,减小了钢支撑的使用量,并降低了钢支撑的吊装难度,既解决了钢支撑换撑与中隔墙之间位置冲突问题,不对结构整体性造成影响,又能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在竖向斜撑的两端使用含有主筋、箍筋和受力筋的三角形砼连接块分别与侧墙和固定端,以及底板和活络端相连接,施工方便,减少工期,后期砼凿除工程量小,且相对于连接钢板成本较低。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设计了一种在基坑换撑施工过程中的竖向斜撑结构,包括竖向斜撑、三角形砼连接块、底板、侧墙、中隔墙,所述的竖向斜撑包括固定端、标准节、活络端,并相互之间通过螺母连接,所述竖向斜撑设置为两道,分别位于两侧的侧墙和中隔墙之间,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内部含有主筋、箍筋和受力筋,箍筋环绕于主筋的外侧,并相互垂直,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成对固定使用,并且三角形砼连接块的斜面通过主筋斜向45°锚分别固于侧墙和底板中,所述固定端连接固定于位于侧墙上的三角形砼连接块的直角面上,所述活络端通过楔块固定于位于底板上的三角形砼连接块的直角面上。优选地,所述标准节与固定端和活络端在同一轴线上,其轴线与侧墙和底板的相交角度分别是45°。优选地,所述的三角形砼连接块的形状是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的侧棱和直角边的长度为750-850mm,并且三角形砼连接块的两个侧面为正方形。优选地,所述主筋为直径20-25mm的钢筋,数量为5根或8根,受力筋直径为8-10mm的钢筋,绑扎间距150-200mm。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3为三角形砼连接块的立体透视图;图4为三角形砼连接块的配筋图;图5为三角形砼连接块的配筋断面图;图中标记示意为:1-竖向斜撑;2-三角形砼连接块;3-底板;4-侧墙;5-中隔墙;6-固定端;7-标准节;8-活络端;9-主筋;10-箍筋;11-受力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4所示,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在基坑换撑施工过程中的竖向斜撑结构,包括竖向斜撑1、三角形砼连接块2、底板3、侧墙4、中隔墙5,所述的竖向斜撑1包括固定端6、标准节7、活络端8,并相互之间通过螺母连接,所述竖向斜撑1设置为两道,分别位于两侧的侧墙4和中隔墙5之间,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内部含有主筋9、箍筋10和受力筋11,箍筋10环绕于主筋9的外侧,并相互垂直,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2成对固定使用,并且三角形砼连接块2的斜面通过主筋9斜向45°锚分别固于侧墙4和底板3中,所述固定端6连接固定于位于侧墙4上的三角形砼连接块2的直角面上,所述活络端8通过楔块固定于位于底板3上的三角形砼连接块2的直角面上。所述标准节7与固定端6和活络端8在同一轴线上,其轴线与侧墙4和底板3的相交角度分别是45°。如图3所示,所述的三角形砼连接块2的形状是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2的侧棱和直角边的长度为750-850mm,并且三角形砼连接块2的两个侧面为正方形。如图4-5所示,所述主筋9为直径20-25mm的钢筋,数量为5根或8根,受力筋11直径为8-10mm的钢筋,绑扎间距150-200mm。使用时,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2与所述底板3和所述侧墙4之间通过预埋锚筋来进行连接,并按照图4-5进行配筋;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2与所述侧墙4连接位置同原换撑支撑点位置,以保证所述竖向斜撑1对围护结构的支撑点同原设计要求;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2与所述底板3的连接位置通过保证所述竖向斜撑1与所述底板3和所述侧墙4的相交角度均为45°来进行确定;待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2强度达到要求后,安装所述竖向斜撑1,先稳定固定端6,再加楔块固定活络端8,保证所述竖向斜撑1端部与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2紧贴。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基坑换撑施工过程中的竖向斜撑结构,通过在两侧的侧墙和中隔墙之间设置两道竖向斜撑,减小了钢支撑的使用量,并降低了钢支撑的吊装难度,既解决了钢支撑换撑与中隔墙之间位置冲突问题,不对结构整体性造成影响,又能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在竖向斜撑的两端使用含有主筋、箍筋和受力筋的三角形砼连接块分别与侧墙和固定端,以及底板和活络端相连接,施工方便,减少工期,后期砼凿除工程量小,且相对于连接钢板成本较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基坑换撑施工过程中的竖向斜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斜撑(1)、三角形砼连接块(2)、底板(3)、侧墙(4)、中隔墙(5),所述的竖向斜撑(1)包括固定端(6)、标准节(7)、活络端(8),并相互之间通过螺母连接,所述竖向斜撑(1)设置为两道,分别位于两侧的侧墙(4)和中隔墙(5)之间,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且内部含有主筋(9)、箍筋(10)和受力筋(11),箍筋(10)环绕于主筋(9)的外侧,并相互垂直,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2)成对固定使用,并且三角形砼连接块(2)的斜面通过主筋(9)斜向45°锚分别固于侧墙(4)和底板(3)中,所述固定端(6)连接固定于位于侧墙(4)上的三角形砼连接块(2)的直角面上,所述活络端(8)通过楔块固定于位于底板(3)上的三角形砼连接块(2)的直角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基坑换撑施工过程中的竖向斜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斜撑(1)、三角
形砼连接块(2)、底板(3)、侧墙(4)、中隔墙(5),所述的竖向斜撑(1)包括固定端(6)、
标准节(7)、活络端(8),并相互之间通过螺母连接,所述竖向斜撑(1)设置为两道,分别
位于两侧的侧墙(4)和中隔墙(5)之间,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2)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并
且内部含有主筋(9)、箍筋(10)和受力筋(11),箍筋(10)环绕于主筋(9)的外侧,并
相互垂直,所述三角形砼连接块(2)成对固定使用,并且三角形砼连接块(2)的斜面通过
主筋(9)斜向45°锚分别固于侧墙(4)和底板(3)中,所述固定端(6)连接固定于位于侧
墙(4)上的三角形砼连接块(2)的直角面上,所述活络端(8)通过楔块固定于位于底板(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洪昌曹岩甫孟德君朱福强申存文梁涛崔新兵张兴永张林林郭涛涛王传立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