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以往膜管水冷装置都是设置在膜管外,冷却速度慢、浪费水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将由冷却芯模、真空室内胆、各种相互同轴套装的冷却进出管、多折弯曲形水流通道及吸水环组成的内循环水冷装置设置在膜管内,水流通道内的水出来后直接顺膜管流入冷却芯模的外芯壁之间,形成水膜直接有效地对膜管内壁进行水冷,而沾在膜管内壁上的水又由与真空室内胆相连的吸水环以真空抽吸的方式快速抽吸干,使冷却后的膜管快速进入下一道工序,整体装置结构简单,冷却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益、节省了能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吹膜机、吹塑机等的膜管或塑管的内循环水冷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冷却装置,特别是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J-U装直。
技术介绍
吹膜机的吹膜过程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通过多次吹膜生产工艺,才能达到所需要的薄膜,而在每次吹膜生产工艺的过程中,膜管的冷却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益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为了缩短冷却时间,普遍的吹膜生产过程都是采用在膜管外设置环形喷水水环或直接向膜管喷水,这样的吹膜生产过程由于只是对膜管的外部进行水冷,既浪费水资源,冷却效果也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冷速度快、节省能源的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在膜管内设置有冷却芯模,冷却芯模内设置有真空室内胆,真空室内胆的中心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外围设置有真空套管,真空套管的外围设置有进水套管,进水套管的中部外围设置有出水套管,进水套管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真空室内胆的底部设置有进水通道,冷却芯模的内侧壁与真空室内胆的外侧表面之间设置有水流通道,水流通道的上方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出水套管相通,真空室内胆的底部设置有吸水环。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冷却芯模的材质为金属铝。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冷却芯模为一种铝质空心模筒。—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真空套管同轴环绕在进气管的外围。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进水套管同轴环绕在真空套管的外围。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出水套管同轴环绕在进水套管的外围。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水流通道设置了至少两个相连的横放漏斗型折弯曲形通道。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水流通道的出水端设置有分流盖。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进水通道下方设置有水道压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在膜管内设置有铝质空心冷却芯模,冷却芯模内设置有真空室内胆,真空室内胆的中心设置有同轴环绕的进气管,进气管的外围设置有同轴环绕的真空套管,真空套管的外围设置有同轴环绕的进水套管,进水套管的中部外围设置有同轴环绕的出水套管,进水套管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真空室内胆的底部设置有进水通道,冷却芯模的内侧壁与真空室内胆的外侧表面之间设置有由多个相连的横放漏斗型折弯曲形通道组成的水流通道,这样的水流通道可以保证水在循环过程中有相对多的时间对冷却芯模的芯内壁进行适当的冷却,水流通道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分流盖,水流从水流通道出来后,一部分通过上方的出水口进入出水套管,另一部分则顺着膜管流到冷却芯模的芯外壁之间,形成冷却水膜,对膜管进行直接有效的冷却,真空室内胆的底部设置的吸水环则通过真空抽吸的方式将沾在膜管表面的水完全吸干,以利于后续工序的进行,整体装置结构简单,冷却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益、节省了能源。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剖示图;图2是本技术的水流通道结构放大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在膜管I内设置有冷却芯模2,本技术所述的冷却芯模2采用了金属铝作为模芯,因为金属铝相对来说重量轻、传热速度快,价格也相对较便宜;冷却芯模2内设置有真空室内胆3,真空室内胆3的中心设置有进气管4,由于真空室内胆3的作用是通过吸水环11对附着在膜管I内的水膜进行真空抽吸,为防止冷却后的膜管I由于真空抽吸而使得其膜管I管体变形,因此本技术设置了该进气管4,时刻保持膜管I的形状,以利于下一道工序的顺利进行;进气管4的外围设置有真空套管5,真空套管5的外围设置有进水套管6,进水套管6的中部外围设置有出水套管7,作为内冷却进出套管件,为保证将整体结构的体积和重量降到最小,本技术将这些进出套管件相互之间设置为同轴环绕的状态,管壁采用耐压性能好、重量轻的材料即可;另外,本技术的进水套管6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 61,真空室内胆3的底部设置有进水通道8,进水套管6内的水经进水口 61及进水通道8,进入到冷却芯模2的内侧壁与真空室内胆3的外侧表面之间设置的水流通道9内,水流通道9是由多个相连通的横放漏斗型折弯曲形通道组成的通道,这样的水流通道9可以保证水在循环过程中有相对多的时间对冷却芯模2的芯内壁进行适当的冷却,水流通道9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分流盖12,水流从水流通道9出来后,一部分通过上方的出水口 10进入出水套管7内,并从整体装置中流出,并从进水套管6中补充冷却水,另一部分则顺着膜管I流到冷却芯模2的芯外壁之间,形成冷却水膜,对膜管进行直接有效的冷却,冷却速度快,提高了生产效益,节省了能源 '为保证冷却后的膜管I可以迅速进入下一道工序,本技术在真空室内胆3的底部设置了吸水环11,吸水环11直接与真空室内胆3相通,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吸水环11通过真空抽吸的方式将沾在冷却后的膜管I的内表面的水完全吸干,以保证后续吹膜工序的顺利进行;最后,在水流通道9的上方设置有出水口 10,山水口 10上方设置有分流盖12,水流从水流通道9出来后,一部分通过上方的出水口 10进入出水套管7内,并从整体装置中流出,另一部分则顺着膜管I流到冷却芯模2的芯外壁之间,形成冷却水膜,对膜管进行直接有效的冷却;出水口 10与出水套管7相连通,将在冷却过程中使用过的水排出冷却装置外,冷却后再循环利用,不会浪费水资源,节省了能源。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冷却芯模2的材质为金属铝,因为金属铝相对其它金属材料来说重量较小,而传热速度相对较快,用在冷却装置中最适当。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冷却芯模2为一种铝质空心模筒,本技术这样的设置也是为了考虑到其重量,相对较小的重量,可以在生产过程中节约能源。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真空套管5同轴环绕在进气管4的外围。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进水套管6同轴环绕在真空套管5的外围。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出水套管7同轴环绕在进水套管6的外围。参照图1、图2,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水流通道9设置了至少两个相连的横放漏斗型折弯曲形通道,由于本技术的进水口 61设置在靠近真空室内胆3的底部,水也是从底部的进水通道8进入到冷却芯模2的内侧壁与真空室内胆3的外侧表面之间设置的水流通道9内的,而进入水流通道9内的水在流动过程中其实是在对冷却芯模2的芯内壁进行适当的冷却,因此水流通道9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当然是越长越好,本技术就在本装置中设置了九个这样的互相相通的横放漏斗型折弯曲形通道,这样的水流通道9可以保证水在循环过程中有相对多的时间对冷却芯模2的芯内壁进行适当的冷却,但整体装置又不会太长,以至妨碍现场工作。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水流通道9的出水端设置有分流盖12,本技术在水流通道9的出水端设置分流盖12,首先是考虑到水是从下方往上出水,如果水压太高,水会直冲而出,另一方面,分流盖12可以将水一部分通过上方的出水口 10进入出水套管7内,并从整体装置中流出,另一部分则顺着膜管I流到冷却芯模2的芯外壁之间,形成冷却水膜,对膜管进行直接有效的冷却。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所述进水通道8下方设置有水道压盖13,控制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膜管(1)内设置有冷却芯模(2),冷却芯模(2)内设置有真空室内胆(3),真空室内胆(3)的中心设置有进气管(4),进气管(4)的外围设置有真空套管(5),真空套管(5)的外围设置有进水套管(6),进水套管(6)的中部外围设置有出水套管(7),进水套管(6)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61),真空室内胆(3)的底部设置有进水通道(8),冷却芯模(2)的内侧壁与真空室内胆(3)的外侧表面之间设置有水流通道(9),水流通道(9)的上方设置有出水口(10),出水口(10)与出水套管(7)相通,真空室内胆(3)的底部设置有吸水环(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膜管(I)内设置有冷却芯模(2),冷却芯模(2)内设置有真空室内胆(3),真空室内胆(3)的中心设置有进气管(4),进气管(4)的外围设置有真空套管(5),真空套管(5)的外围设置有进水套管(6),进水套管(6)的中部外围设置有出水套管(7),进水套管(6)的底部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61),真空室内胆(3)的底部设置有进水通道(8),冷却芯模(2)的内侧壁与真空室内胆(3)的外侧表面之间设置有水流通道(9),水流通道(9)的上方设置有出水口(10),出水口(10)与出水套管(7)相通,真空室内胆(3)的底部设置有吸水环(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芯模(2)的材质为金属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吹膜机膜管内循环水冷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章,林锦海,黄珍美,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诚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