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高温水热釜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43950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7:01
一种用于制备高温水热釜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模具,它涉及一种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制备聚四氟乙烯内衬仅利用聚四氟乙烯棒材进行机械加工,其加工过程存在步骤繁琐、成本高、浪费材料、精度差以及批量化生产废品率高的问题。所述桶部模具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一台肩、第二台肩、第一套筒和整形环,第一模块的底部有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整形环与第一台肩间隙配合,第一套筒与第二台肩贴紧,第一套筒与第一模块之间形成第一填粉空隙;所述盖部模具包括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三台肩、第四台肩和第二套筒,第三模块的底部有第三台肩和第四台肩,第二套筒与第三模块之间形成第二填粉空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制备高温水热釜聚四氟乙烯内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高温水热釜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模具
技术介绍
水热合成方法是现阶段比较常用的制备纳米材料的主要手段之一,水热法是利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使那些在大气条件下不溶或难溶的的物质溶解或反应生成该物质的溶解产物,通过控制高压水热釜内溶液的温差使产生对流以形成过饱和状态而析出生长晶体的方法。由于反应的体系非常复杂,试验过程中不仅高温、高压,往往还要在强酸、强碱的条件下进行,这就要求水热釜的内衬必须具备良好的耐蚀性。由于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低温性、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耐大气老化性和润滑性、不粘性等一系列突出的性能,是当前水热釜内衬的主要使用的材料。现有加工水热釜内衬主要是聚四氟乙烯棒材直接进行机械加工,而此加工过程存在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浪费材料、且内衬的尺寸精度难以保证,批量化生产废品率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高温水热釜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模具,以解决现有制备聚四氟乙烯内衬仅利用聚四氟乙烯棒材进行机械加工,其加工过程存在步骤繁琐、成本高、浪费材料、精度差以及批量化生产废品率高的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模具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备高温水热釜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用于制备桶体的桶部模具(1)和用于制备桶盖的盖部模具(2),所述桶部模具(1)包括第一模块(1?1)、第二模块(1?2)、第一台肩(1?3)、第二台肩(1?4)、第一套筒(1?5)和整形环(1?6),所述第一模块(1?1)的底部由上至下设有第一台肩(1?3)和第二台肩(1?4),第一台肩(1?3)和第二台肩(1?4)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第一台肩(1?3)的直径小于第二台肩(1?4)的直径,所述整形环(1?6)套装在第一台肩(1?3)上并与第一台肩(1?3)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套筒(1?5)套装在整形环(1?6)的外圆周上并与第二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备高温水热釜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用于制备桶体的桶部模具(I)和用于制备桶盖的盖部模具(2),所述桶部模具(I)包括第一模块 (1-1)、第二模块(1-2)、第一台肩(1-3)、第二台肩(1-4)、第一套筒(1-5)和整形环(1_6), 所述第一模块(1-1)的底部由上至下设有第一台肩(1-3)和第二台肩(1-4),第一台肩 (1-3)和第二台肩(1-4)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第一台肩(1-3)的直径小于第二台肩(1-4) 的直径,所述整形环(1-6)套装在第一台肩(1-3)上并与第一台肩(1-3)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套筒(1-5)套装在整形环(1-6)的外圆周上并与第二台肩(1-4)相贴紧,所述第一套筒 (1-5)与第一模块(1-1)之间形成第一填粉空隙(3),当四氟乙烯粉末填充至桶部模具(I) 中桶体底部时,所述第二模块(1-2)位于第一套筒(1-5)的正上方并压紧聚四氟乙烯粉末; 所述盖部模具(2)包括第三模块(2-1)、第四模块(2-2)、第三台肩(2-3)、第四台肩(2-4) 和第二套筒(2-5),所述第三模块(2-1)的底部由上至下设有第三台肩(2-3)和第四台肩 (2-4),所述第三台肩(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庆国刘刚王暄高亮陈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