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红外探测器制造工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选择性湿法腐蚀工艺的碲镉汞探测器的衬底去除技术。
技术介绍
光伏型HgCdTe红外焦平面探测器通常采用混成互连的探测工作模式,探测器制备完成后,在表面生长铟柱阵列,然后采用倒装焊方式将探测器与读出电路进行互连组成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模块,由此可见,焦平面探测器为背照射式探测,衬底处于整个模块最上层,探测目标辐射通量透过探测器衬底层进入外延吸收层,光激发产生光生载流子后由内建电场收集并形成电信号。这样的混成互连致使探测器模块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衬底和铟柱之间由于热应力不匹配,造成在低温工作时存在热失配,对外延薄膜造成损伤;其 次,HgCdTe红外探测器常用的衬底材料主要有CdZnTe、GaAs以及Si,这三种衬底材料禁带宽度均大于HgCdTe,对应截止波长在可见光区域,所以HgCdTe红外探测器的响应光谱曲线会在Ium以下的可见光区域急剧下降,此范围内的光辐射被衬底吸收。新一代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向着大面阵、长线列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探测器尺寸的扩大以及光敏元集成度的不断提高,低温工作时不同层次结构之间的热应力失配越来越严重,会导致焦平面模块的可靠性逐渐降低。同时,在实际的HgCdTe红外探测器应用中,需要能够将探测器的透射光谱做到尽可能地展宽,使探测器的响应波段从中、短波红外波段一直延伸至可见光波段,这样单一的焦平面探测器就能够同时探测可见/红外区域,成为宽谱响应探测器,提高应用范围。但是,目前国内尚未见到有关碲镉汞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去衬底工艺的相关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 ...
【技术保护点】
基于选择性湿法腐蚀工艺的碲镉汞探测器的衬底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机械减薄抛光,将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模块固定在特制玻璃板上,将衬底厚度减薄至250?350μm;2)红外探测器模块清洗:使用纯度为MOS级的三氯乙烯、乙醚、丙酮、异丙醇在室温下分别浸泡清洗各5分钟,确保模块表面没有异物残留;3)将模块贴在宝石片上,在模块上芯片衬底的四周涂掩膜保护电路图形以及引线区域;4)选择性湿法腐蚀:将做好掩膜的焦平面模块用氟塑料螺钉夹在特制的夹具上,静置于两种无机酸以及去离子水以一定比例配成的混合腐蚀液中腐蚀,随时观测衬底状况,直至芯片衬底完全被去除,表面呈现花斑颜色,将模块从混合腐蚀液中取出,用去离子水浸洗5遍以上;所述的混合腐蚀液的配比为:硝酸15?25ml,氢氟酸10?20ml,去离子水55?65ml;5)再将模块浸入室温的5%?10%高锰酸钾溶液中,轻轻晃动,直至芯片背面完全变亮,将模块从溶液中取出,在室温下用去离子水浸洗5遍以上;6)用丙酮溶液去除模块的掩膜保护层,再用酒精或异丙醇清洗。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选择性湿法腐蚀工艺的碲镉汞探测器的衬底去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机械减薄抛光,将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模块固定在特制玻璃板上,将衬底厚度减薄至 250-350 μ m ; 2)红外探测器模块清洗使用纯度为MOS级的三氯乙烯、乙醚、丙酮、异丙醇在室温下分别浸泡清洗各5分钟,确保模块表面没有异物残留; 3)将模块贴在宝石片上,在模块上芯片衬底的四周涂掩膜保护电路图形以及引线区域; 4)选择性湿法腐蚀将做好掩膜的焦平面模块用氟塑料螺钉夹在特制的夹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丹,王晨飞,钟艳红,周松敏,林春,叶振华,廖清君,胡晓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