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能透明导电玻璃模块制程之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可提升光入射透明玻璃基板和光散射角度分布之机率,降低光的反射率,有效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其主要目的采用简易制作绒状结构抗反射层之技术,改善光在进入透明玻璃基板反射的现象,提高光进入玻璃的机率,以增加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太阳能产线所使用的透光层玻璃,若需要较高穿透率玻璃,成本相当高,但再怎么制作透明导电层,都只是在减少光入射玻璃后的损失,而对光在未进入玻璃基板前的损失并无帮助,若能在玻璃基板表面,以简单制成增加一层有绒毛结构之抗反射层, 即可提高光进入玻璃基板的总体比例,这部分的提升,远比提高透明导电层的效果好,便能大大提升整体太阳能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制作有绒状结构抗反射层之技术,加入有绒状结构抗反射层于玻璃受光边的表面,以调整其光折射率方式来增加光穿透率;以绒状结构增加薄膜表面积, 提高光入射后散射角度分布,增加光行进距离;且由于绒状结构并非于透明导电层上,所以可以降低前电极与吸收层间因为接面不平整所导致的缺陷问题,提升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吾将本专利技术搭配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效能透明导电玻璃模块制程之技术示意图,由图中可得知,取得一玻璃基板(I),在其受光面镀制一层折射率约为1. 0〈η〈1. 5的透明抗反射薄膜层(2),之后再对其抗反射层进行蚀刻,产生凹凸绒状结构表面(2-1),接着在背光面镀制上一层透明导电薄膜层(3),即完成一个高效能透明导电玻璃模块。图2为本专利技术各层折射率示意图与反射率公式表,由图中可得知,空气的折射率 rTl. O、 ...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制作有绒状结构抗反射层之技术,加入有绒状结构抗反射层于玻璃受光边的表面,以调整其光折射率方式来增加光穿透率;以绒状结构增加薄膜表面积,提高光入射后散射角度分布,增加光行进距离;且由于绒状结构并非于透明导电层上,所以可以降低前电极与吸收层间因为接面不平整所导致的缺陷问题,提升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主要是利用制作有绒状结构抗反射层之技术,加入有绒状结构抗反射层于玻璃受光边的表面,以调整其光折射率方式来增加光穿透率;以绒状结构增加薄膜表面积,提高光入射后散射角度分布,增加光行进距离;且由于绒状结构并非于透明导电层上,所以可以降低前电极与吸收层间因为接面不平整所导致的缺陷问题,提升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能透明导电玻璃模块制成之技术,其选用薄膜为折射率介于玻璃基板与空气之间的透明薄膜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唯伦,刘幼海,刘吉人,
申请(专利权)人:吉富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