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平流层飞艇等低速无人监测平台数据存储的电子学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掉电不丢失的数据存储系统。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人们在应对严重的地质灾害时,迫切地需要能够长时间浮空的平台,在第一时间进入受灾区域,辅助监测灾情。而作为飞机出现早期的主要监测平台,飞艇这一古老的飞行器正因此得到了空前发展,与过去不同的是,当今的飞艇平台正朝着无人化、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其巨大的载荷潜力,长时间的浮空能力,都为长时期监测灾区提供了有力条件。此外,以美国和以色列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在无人机领域内取得了巨大发展,出现了为数不少的长航时,大载荷能力的无人机平台,亦逐渐成为了减震救灾中强有力的空中监测平台。虽然这些长航时的空中监测平台大大增强了对灾区的监测能力,但却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典型的挑战是监测平台所获得的数据囿于通信信道带宽以及通信距离的限制,并不能实时地、完整地传输给地面处理中心。因而这些平台上仍须自行携带数据存储系统,用以保存监测数据。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半导体存储芯片作为存储介质的固态记录器因其存储密度大,无转动部件,体积小等优点逐渐成为了航天航空平台上存储系统设计的首选。这些半导体存储芯片为载体的存储系统又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基于SDRAM的大容量存储系统和基于闪存的大容量存储系统。以嫦娥一号卫星为例,采用的是SDRAM大容量存储器,存储容量可达48G比特,并可进行扩展。上述两种存储系统若应用在长航时的空中监测平台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基于SDRAM的存储系统能持续高速的保存数据,但是付出的代价是系统过于复杂,功耗过高,一旦遇到系统掉电则所有数据都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闪存与SRAM流水线结构的存储电路系统,包括相机模块、FPGA主控模块、SRAM缓存模块和闪存存储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SRAM缓存模块与闪存存储模块的工作时钟之比是1:2;所述的SRAM缓存模块选取16比特数据位宽,写周期小于100ns;所述的闪存存储模块的编程时间是200μs,闪存容量大于1GB;系统工作时,相机模块产生的数据流经由FPGA主控模块调度,以流水线的方式依次写入闪存存储模块以及SRAM缓存模块中,并不断重复此过程,并不一次性写入SRAM缓存模块内;在相机模块不产生数据流的间歇期内,FPGA主控模块通过时序调度将SRAM缓存模块内的数据转移至闪存存储模块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闪存与SRAM流水线结构的存储电路系统,包括相机模块、FPGA主控模块、SRAM缓存模块和闪存存储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SRAM缓存模块与闪存存储模块的工作时钟之比是1:2 ; 所述的SRAM缓存模块选取16比特数据位宽,写周期小于IOOns ; 所述的闪存存储模块的编程时间是200 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喜中,王跃明,郎均慰,陈杨,王昇玮,庄晓琼,鲍智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