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裁床裁刀转角控制方法,包括步骤:设定裁刀不抬刀转角的最小目标角度值为额定角度α(α>0);当裁刀需要转角时,如果转角角度β(β>0)大于额定角度α,则执行不抬刀直接旋转切割;如果转角角度β(β>0)小于额定角度α,则裁刀旋转α/2角度,此时角度γ=β+α/2大于α值,则执行不抬旋转切割转角;如果角度γ小于额定角度α,则裁刀再次旋转α/4角度,然后直接执行不抬刀旋转切割转角。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裁刀不抬刀转角,实现了连续切割,解决了裁刀抬刀转角过大,容易引起切割定位不准,布料浪费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服装加工设备自动裁床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自动裁床是服装CAM设备当中的高端产品,它利用服装CAD系统中的款式设计、样板设计、放码、排料等数字化信息,控制自动生产制造系统,实现多层衣片自动裁剪。有关自动裁床的相关技术在中国专利文献(专利申请号201020234741.3、 201120115281. 7,201010022892. 7,201010133261. 2)中已有披露。但是在这些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涉及裁刀转角的控制方法,因此如何控制自动裁床裁刀转角的方法,则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依次包括下列步骤(O设定裁刀的运动坐标系设置为X轴、Y轴、M轴,以及旋转轴C轴,由4个伺服电机分别控制各轴的运动,裁刀不抬刀转角的最小目标角度值为额定角度α ( α >0);(2)工作过程中,当裁刀需要转角时,如果转角角度β(β>0)小于步骤(I)中设定额定角度α,则执行(3),否则执行(6);(3)裁刀刀尖运动到转角点,C轴旋转α/2角度,判断此时角度Υ= β + α/2是否大于 α值;(4)如果(3)判断为是,则执行(6); (5)如果(3)判断为否,C轴再旋转α/4角度,然后直接执行(6);(6)裁刀刀尖运动到转角点,旋转C轴,同时移动X轴、Y轴,保持裁刀刀尖始终在转角后的路径上,刀尾在转角前的路径上,直至刀尖和刀尾都在转角后的路径上。本专利技术的自动裁床裁刀转角控制方法,其中,C轴在旋转时,设定顺时针旋转为正向,逆时针旋转为负向若正向旋转时,则转角后的角度等于在原角度的基础上,加上旋转角度;若负向旋转时,则转角后的角度等于在原角度的基础上,减去旋转角度。本专利技术的自动裁床裁刀转角控制方法,其中,额定角度α的数值随着裁刀刀身的宽度、布料的材料和多层布料叠放后的总厚度不同而变化。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的控制系统分别由四个交流伺服电机(X轴电机、Y轴电机、M轴电机,以及旋转轴C轴电机),四个电机分别由4个交流伺服驱动器(X轴交流伺服驱动器、Y轴交流伺服驱动器、M轴交流伺服驱动器,以及旋转轴C轴交流伺服驱动器)控制裁刀各坐标轴的运动。根据裁刀刀身的宽度、布料的材料和布料的厚度,设定裁刀不抬刀转角的最小目标角度值为额定角度α(α>0)。在工作过程中,当裁刀需要旋转角度β (β>0)时,所述转角控制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首先要判断β是否大于α,如果β大于α (含等于),则执行不抬刀转角;如果β小于α,则当裁刀刀尖运动到转角点时,旋转轴C轴旋转α/2角度,同时移动 X轴、Y轴,始终保持裁刀刀尖相对裁割布面位置不变,转角后的角度Υ = β + α/2 ;如果Y小于α,则C轴再旋转α/4角度,然后直接执行不抬刀转角;如果Y大于α,则直接执行不抬刀转角。不抬刀转角过程为当裁刀刀尖切割刀转角点时,通过旋转轴C轴的旋转,同时移动X轴、Y轴,使裁刀刀尖始终保持在转角后的路径上,裁刀刀尾始终保持在转角前的路径上,直至刀尖和刀尾都在转角后的路径上,此次裁刀转角结束;旋转方向有系统控制核心微控制器控制,设定顺时针旋转为正向,逆时针旋转为负向。 设初始角度为Θ,若正向旋转β角度时,则转角后的角度等于在原角度的基础上,加上旋转角度,也即是θ+β;若负向旋转时,则转角后的角度等于在原角度的基础上,减去旋转角度,也即是θ-β。额定角度α的确定一般按如下规则设置如果裁刀刀身越长,α越小;如皮革、麻布等粗糙、生硬布料,α设置较大,棉布、化纤类α设置较小;布料叠放后的总厚度越大,α 设置越小。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裁刀拐角时,裁刀经常需要强制抬起,然后再插入裁割,裁割过程经常停顿不连贯,转角时角料浪费严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裁刀不抬刀转角,实现了连续切割,解决了裁刀抬刀转角过大,容易引起切割定位不准,布料浪费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自动裁床裁刀转角控制结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自动裁刀转角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自动裁刀转角方向判断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说明,以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如图1所示,裁刀转角控制系统包含微控制器1,逻辑控制器2,速度位置控制电路3,数字信号处理器4,X轴驱动器5,X轴电机6,Y轴驱动器7,Y轴电机8,M轴驱动器9,M轴电机10,C轴驱动器11,C轴电机12,信号转换电路13,信号采集电路14,工作台15,裁刀16。微控制器I通过CAN总线与逻辑控制器2和速度位置控制电路3接口。 CAN总线上有控制、地址、数据信号,通过CAN总线,微控制器I分别向逻辑控制器2和速度位置控制电路3发送工作指令,由逻辑控制器2判断后输出具体工作逻辑指令给速度位置控制电路3,由速度位置控制电路3判断来自微控制器I和逻辑控制器2的指令是否一致, 如果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指令,如果判断结果为否,则不执行。速度位置控制电路3将来自微控制器I和逻辑控制器2的指令传输给相应的驱动控制器(X轴驱动器5,Y轴驱动器8,M轴驱动器9,C轴驱动器11),驱动控制器包含位置控制、电流控制、速度控制三个部分, 驱动控制器依次将位置控制、电流控制、速度控制提供给各电机(X轴电机6,Y轴电机8,M 轴电机10,C轴电机12)。在实际工作中,X轴电机6,Y轴电机8,M轴电机10,C轴电机12 往往需要同步联动工作。同步联动指令由微控制器1发出,经逻辑控制器2将工作指令分解后,速度位置控制电路3执行具体工作过程。速度位置控制电路3此时需要控制一个四维运动水平方向运动、竖直方向裁割布料运动和裁刀裁割方向运动。水平方向运动主要由X 轴电机6,Y轴电机8带动裁床工作台15完成,使之进行横向和纵向移动,X轴电机6,Y轴电机8合成方向即为水平面的裁割方向;竖直方向裁割布料运动由M轴电机10带动裁刀16 完成上下切割布料;裁刀裁割方向运动通过控制C轴电机12来调节裁刀16刀身的方向的控制。工作时,水平面上的裁割方向应与裁刀16刀身方向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则通过信号采集电路14调整,否则容易损坏裁刀,浪费布料,甚至整个切割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信号采集电路14包含两部分功能一是采集裁刀旋转角度是否到位,二是判断裁刀16刀身是否与水平运动方向一致。然后将采集的模拟信号数据发送给信号转换电路13,经信号转换电路13把模拟信号量化后,传输给数字信号处理器4,数字信号处理器4与微控制器I互相通信后,微控制器I给数字信号处理器4 一明确处理方案,数字信号处理器4将处理方案处理后经微控制器I。如果裁刀旋转角度不到位,则微控制器I分别向逻辑控制器2和速度位置控制电路3发送要求调整裁刀16刀身角度的工作指令,速度位置控制电路3向C轴驱动器11下达微控制器I的指令,最好由C轴电机12来调整裁刀16刀身的角度。裁刀16刀身不与水平运动方向一致,微控制器I根据采集信号,判断是裁刀16旋转角度的问题,还是水平运动的问题,或者两者均有问题,根据判断结果,分别向逻辑控制器2和速度位置控制电路3发送要求调整工作指令,速度位置控制电路3向(X轴驱动器5,Y轴驱动器8,C轴驱动器11下达微控制器I的相应指令,最好由X轴电机6,Y轴电机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裁床裁刀转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1)设定裁刀的运动坐标系设置为X轴、Y轴、M轴,以及旋转轴C轴,由4个伺服电机分别控制各轴的运动,裁刀不抬刀转角的最小目标角度值为额定角度α(α>0);(2)工作过程中,当裁刀需要转角时,如果转角角度β(β>0)小于步骤(1)中设定额定角度α,则执行(3),否则执行(6);?(3)裁刀刀尖运动到转角点,C轴旋转α/2角度,判断此时角度γ=β+α/2是否大于α值;(4)如果(3)判断为是,则执行(6);(5)如果(3)判断为否,C轴再旋转α/4角度,然后直接执行(6);(6)裁刀刀尖运动到转角点,旋转C轴,同时移动X轴、Y轴,保持裁刀刀尖始终在转角后的路径上,刀尾在转角前的路径上,直至刀尖和刀尾都在转角后的路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裁床裁刀转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1)设定裁刀的运动坐标系设置为X轴、Y轴、M轴,以及旋转轴C轴,由4个伺服电机分别控制各轴的运动,裁刀不抬刀转角的最小目标角度值为额定角度α ( α >0);(2)工作过程中,当裁刀需要转角时,如果转角角度β(β>0)小于步骤(I)中设定额定角度α,则执行(3),否则执行(6);(3)裁刀刀尖运动到转角点,C轴旋转α/2角度,判断此时角度Υ= β + α/2是否大于 α值;(4)如果(3)判断为是,则执行(6);(5)如果(3)判断为否,C轴再旋转α/4角度,然后直接执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本明,杨奕昕,陈波,石航飞,刘玲,刘必标,赵毅忠,张天佑,任纬,王体泮,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维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