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属于地质灾害模型试验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滑坡物理模型试验手动螺杆式自重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滑坡物理模型试验属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范畴,其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期建立的结构模型试验,目前已逐渐发展并延伸出了滑坡现场模型试验、滑坡底摩擦模型试验、滑坡框架式模型试验、滑坡离心模型试验和滑坡综合模型试验等诸多研究方向。其中,滑坡框架式模型试验是指在通常的重力场内,通过在框架模型槽内采用满足相似判据的相似材料制作模型,在模型满足主要边界条件相似的情况下测量其变形和各力学特性参数。该试验既能直观地观察到滑体在滑动过程中的运动特征,也能定量地获得滑坡的应力、应变、位移等参数,可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阐明滑坡孕育和演化的机制。在滑坡框架式模型试验条件下,滑坡物理模型一般是在外力作用条件下发生变形或破坏。外力作用的主要方式有机械震动或爆破形式模拟的地震波;改变框架内部水位高度模拟库水位波动造成的渗流作用;降雨模拟器模拟降雨条件下的渗流作用;人工堆载的方式在滑坡物理模型后缘提供滑坡推力;在滑坡后缘布置钢板,并在液压千斤顶或MTS液压伺服推力装置作用下施加滑坡推力等。其中,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坡物理模型试验手动螺杆式自重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5)、滑动面调节机构和推力加载机构;所述滑动面调节机构位于底板(15)上,滑动面调节机构包括滑动面板(3)、上部连杆(5)、下部连杆(13)、支撑板(14)、插块(6)、插槽(8)、螺杆(12)和手轮(9),所述支撑板(14)固定于底板(15)上,支撑板(14)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与一对下部连杆(13)的下端铰接,每一下部连杆(13)的上端与一根上部连杆(5)铰接、构成连杆,每一对上部连杆(5)与一个插块(6)铰接,每一对下部连杆(13)与一个插槽(8)铰接,所述螺杆(12)穿过插槽(8)并与相应的插块(6)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坡物理模型试验手动螺杆式自重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5)、滑动面调节机构和推力加载机构;所述滑动面调节机构位于底板(15)上,滑动面调节机构包括滑动面板(3)、上部连杆(5)、下部连杆(13)、支撑板(14)、插块(6)、插槽(8)、螺杆(12)和手轮(9),所述支撑板(14)固定于底板(15)上,支撑板(14)的前部和后部分别与一对下部连杆(13)的下端铰接,每一下部连杆(13)的上端与一根上部连杆(5)铰接、构成连杆,每一对上部连杆(5)与一个插块(6)铰接,每一对下部连杆(13)与一个插槽(8)铰接,所述螺杆(12)穿过插槽(8)并与相应的插块(6)螺纹连接,螺杆(12)的底端与手轮(9)固定,用于在手轮(9)的带动下旋转,所述滑动面板(3)的前端与支撑板(14)前部的一对上部连杆(5)顶部铰接、后端与支撑板(14)后部的一对上部连杆(5)顶部铰接;所述推力加载机构包括用于承载重物的加载平台(2),加载平台(2)的底面与滑动面板(3)的顶面滑动配合、可沿滑动面板(3)前后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物理模型试验手动螺杆式自重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平台(2)的底面为光滑面,所述滑动面板(3)的顶面两侧设有边棱,用于加载平台(2)的导向,两个边棱分别设有一列孔且孔两两相对,相对的两孔内设置有滑杆(4),加载平台(2)的底面与滑动面板(3)的顶面通过所述滑杆(4)滑动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滑坡物理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冬,胡新丽,唐辉明,雍睿,谭钦文,易贤龙,夏浩,马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