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50876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10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质力学模型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模拟基岩和滑体的主体部分即第Ⅳ部分,主体部分内依次包括第Ⅰ部分、第Ⅱ部分和第Ⅲ部分,第Ⅰ部分为有垂直的拉裂段,第Ⅱ部分为弧线形状的锁固段,第Ⅲ部分为蠕滑段,蠕滑段倾角为0‑8°,较高的一端通过锁固段与拉裂段下端连接,较低一端延伸至主体部分的侧壁,所述的侧壁上有斜坡,主体部分为五边形块体。各部分由水泥、石膏粉、石英砂、水按照不同比例配置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与野外斜坡结构高度吻合,能有力保障“蠕滑—拉裂—剪断”变形破坏过程的再现,模型的制备方法操作方便,取材易行,用料经济节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地质力学模型制备
,具体涉及,包括模拟基岩和滑体的主体部分即第Ⅳ部分,主体部分内依次包括第Ⅰ部分、第Ⅱ部分和第Ⅲ部分,第Ⅰ部分为有垂直的拉裂段,第Ⅱ部分为弧线形状的锁固段,第Ⅲ部分为蠕滑段,蠕滑段倾角为0?8°,较高的一端通过锁固段与拉裂段下端连接,较低一端延伸至主体部分的侧壁,所述的侧壁上有斜坡,主体部分为五边形块体。各部分由水泥、石膏粉、石英砂、水按照不同比例配置制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与野外斜坡结构高度吻合,能有力保障“蠕滑—拉裂—剪断”变形破坏过程的再现,模型的制备方法操作方便,取材易行,用料经济节约。【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质力学模型制备
,具体涉及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介绍
"三段式"滑坡是在自重作用下,经历"前缘蠕滑"、"后缘拉裂"两阶段的发展演化 后,在结构面中部形成"锁固段",并最终剪断破坏形成的典型灾难性滑坡,因锁固段应力长 期积累下形成的突发脆性破坏而常常表现为高速远程滑移,由此带来惨痛的人员伤亡和重 大的经济损失。坡体主体由相对均质的脆性岩体或半成岩(土)体构成,但坡脚发育近水平 或缓倾坡外的结构面或夹有相对较薄的缓倾坡外的软弱夹层。此类滑坡稳定性主要受控于 锁固段,探明锁固段破坏机制对其防灾减灾意义重大。 "三段式"滑坡的研究概况是:以野外实地调查和宏观地质描述下的地质分析为基 础,主要从数值模拟角度分析和揭示此类滑坡的变形机制。野外地质调查往往是根据灾后 地貌特征、堆积物结构特征等对边坡失稳过程进行推断和分析,属于粗放的、非精细化的研 究;而数值模拟虽是定量分析,但其以诸多假设为前提条件,难以精准模拟野外斜坡失稳。 显然,若要从细观和微观角度揭示"三段式"滑坡变形机理,尤其是"锁固段"破坏机制,物理 模拟实验有极强的优越性。 目前针对锁固段型滑坡的物理实验研究多以岩桥直剪实验为主,较少涉及更为精 细的实验室物理模拟。专利号201310121643.7公开的一种高速滑坡启程机理试验装置可实 现锁固段大小、位置、材料等的制作,进行锁固段破坏机理研究,但只能模拟直线型滑面斜 坡失稳,滑面结构具有显著局限性。若能实现复杂滑面结构的室内物理模拟,动态再现斜坡 变形失稳全过程,必将有力推动"三段式"滑坡锁固段破坏机制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三段式"滑坡模型及其简便易行的制作方 法。基于该模型,将能够完成"三段式"滑坡"蠕滑一拉裂一剪断"全过程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通过一系列监测仪器,实现模型变形一破坏过程中动态信息的捕捉,以期深刻揭示"三段 式"滑坡锁固段破坏机制。 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包括模拟基岩和滑体的主体部分即第IV部分,主体部分内 依次包括第I部分、第π部分和第m部分,第I部分为有垂直的拉裂段,第π部分为弧线形状 的锁固段,第m部分为蠕滑段,蠕滑段倾角为〇-8°,较高的一端通过锁固段与拉裂段下端连 接,较低一端延伸至主体部分的侧壁,所述的侧壁上有斜坡,主体部分为五边形块体,高、宽 分别为L,厚W,斜坡的坡角70°。 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制作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的矩形木质模具 (2)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各部分材料按照以下原料按照重量比配比: 第I部分,水泥:石膏粉:石英砂:水为0.4:1:3:0.7~0.9; 第Π 部分,水泥:石膏粉:石英砂:水为0.7:1:3:0.7~0.9; 第m部分,水泥:石膏粉:石英砂:水为0.5:1:3:0.7~0.9; 第IV部分,水泥:石膏粉:石英砂:水为1:1:3:0.7~0.9; 所述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型号为P · 0 42.5;所述的石英砂为60目; 完成第I部分、第Π 部分、第IV部分各部分材料制作,完成第I部分、第Π 部分、第IV 部分材料装填工作,第m部分用第I部分材料填充占位,在振动棒作用下充分振动密实,用 刮刀剔除浮浆,用水平尺校正上端面; (3)试样成型后养护48h拆模,各部分材料的养护时间:第I部分、第Π 部分、第IV部 分在温度20°C、湿度65%的条件下养护15-18天,第IV部分切边成坡,顶部开缝制作第ΙΠ 部 分,配制第m部分材料,完成第m部分材料换填,第m部分材料在温度2〇°c、湿度65 %的条 件下养护6小时。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与野外斜坡结构高度吻合,能有力保障"蠕 滑一拉裂一剪断"变形破坏过程的再现,具有真实可靠、简单易行的特点。模型的制备方法 操作方便,取材易行,用料经济节约。【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木质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型切割及换填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包括模拟基岩和滑体的主体部分即第IV部分, 主体部分内依次包括第I部分、第Π 部分和第m部分,第I部分为有垂直的拉裂段,第π部分 为弧线形状的锁固段,第m部分为蠕滑段,蠕滑段倾角为〇-8°,较高的一端通过锁固段与拉 裂段下端连接,较低一端延伸至主体部分的侧壁,所述的侧壁上有斜坡,主体部分为五边形 块体高、宽分别为L,厚w,斜坡的坡角70°。 具体的: 第IV部分为主体部分,强度最高,模拟基岩和滑体。 第m部分为蠕滑段,强度最低,为整个模型中的软弱基座。此段左侧起点距模型底 面0.27L,长为0.47L,宽0.03L,厚W,缓倾坡外,倾角为0-8°。 第I部分为拉裂段,强度低于第Π 部分、第IV部分,长0.37L,宽0.03L,厚W。此段垂 向布置,倾角为90°,距离右侧边界0.43L。 第Π 部分为锁固段,其强度仅次于第IV部分,是蠕滑、拉裂变形后的坡体稳定性控 制段。该段厚W,宽0.03L,弧线连接蠕滑段右端点和拉裂段下端点。 第I部分、第Π 部分、第m部分强度均低于第IV部分,联合构成本次试验模型的结 构面。 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1)制作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的矩形木质模具,如图2所示,木质模具为矩形槽状 模具,内部尺寸长宽分别U深W,L = 30cm,W=5cm,无盖。 (2)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各部分材料按照以下原料按照重量比配比:表1实施例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各部分材料配比L〇〇35」所还的水泥为晋通硅酸盐水泥,型兮为P · 0 42.5。 所述的石膏粉普通建筑用石膏粉。 所述的石英砂为普通石英砂,型号为60目。木质模具内,在结构面对应的位置用硬纸板填充占位,倒入搅拌均匀的第IV部分 专配混合料,在振动棒作用下充分振动密实。 (3)取出硬纸板,用相对应的专配混合料对结构面各段进行填充,此时第m部分用 第I部分材料填充占位。模型各部分填充密实之后,用刮刀剔除浮浆,用水平尺校正上端面。 (4)试样成型后养护48h拆模,在温度20°C,湿度65%的条件下养护风干。各部分材 料的养护时间:第I部分、第Π 部分、第IV部分在温度20°C、湿度65 %的条件下养护15-18天。 (5)养护后,如图3所示,切除左上角部分,切除部分为一个直角边长分别为6cm、 24cm的直角三角形块体;然后在与拉裂段对应的坡面顶部位置开设一条宽约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三段式滑坡物理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拟基岩和滑体的主体部分即第Ⅳ部分,主体部分内依次包括第Ⅰ部分、第Ⅱ部分和第Ⅲ部分,第Ⅰ部分为有垂直的拉裂段,第Ⅱ部分为弧线形状的锁固段,第Ⅲ部分为蠕滑段,蠕滑段倾角为0‑8°,较高的一端通过锁固段与拉裂段下端连接,较低一端延伸至主体部分的侧壁,所述的侧壁上有斜坡,主体部分为五边形块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庆唐鹏蒋万增黄润秋冉耀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