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胶带的更换装置及其更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21871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3 23:54
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胶带的更换装置及其更换方法,其所述更换装置是由方形立体机架、四个夹紧装置、8根步进油缸和胶带滚筒相互组装而成。方形立体机架设置有两层,在方形立体机架前端的上下两层的前立柱上连接有上下两个胶带滚筒,方形立体机架上下两层各设置有两个夹紧装置,每个夹紧装置都由对应的步进油缸连接在方形立体机架上,输送机胶带由导向滚筒导入到夹紧装置夹紧梁与底座的间隙中而夹紧。其所述更换方法采用旧胶带拉动新胶带逐步将新胶带铺设到带式输送机上而实现胶带的更换,保证了新胶带递送与旧胶带收卷同步、安全、有序进行,而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大大提改了输送机胶带的更换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带式输送机胶带的更换装置及其更换方法,具体地说,是ー种用于煤矿井下快速更换带式输送机胶带的更换装置及其更换方法。
技术介绍
煤矿主斜井带式输送机担负着煤炭从井下到地面的运输任务,其使用的胶带为钢丝绳芯胶带,其具有強度高、重量大等特点。但胶带在运输过程中不断与托辊和物料发生摩擦,这将导致胶带发生磨损甚至损坏,为了保证煤矿生产需要,输送机胶带需要不定期进行更换。一般来讲,钢丝绳芯胶带根据使用情况平均在三年左右需要更换一次。对于大倾角、长距离的输送机换带难度大,易发生溜带、断带等事故。因而输送机换带过程风险大,由于换带期间井下作业被迫停产,因此,换带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煤矿的生产与经济效益,缩短换带时间,对提升煤碳行业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公开号为CN201817122U的“一种输送机胶带的更换装置”技术专利,其包括主动滚筒、从动滚筒和卷筒,其中所述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的中心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两者之间同向传动,所述的卷筒设置在所述的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的上方,依靠与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之间的摩擦力与所述主动滚筒反向转动。该专利所提供的胶带更换装置虽然能够实现新胶带的铺设与旧胶带的收卷同步进行,但该装置只适用于短距离输送机的胶带更换,对于大长宽胶带(如长为1000m,宽为1200mm的ST3150阻燃胶带,)在倾角为18°的带式输送机斜面上的分力就有约40t,对于类似于这种长宽胶带的更换,该装置光靠三个滚筒根本无法承受沉重的胶带,而且该种方法,一旦卷够ー卷,更换下ー卷时需要停机更换,影响换带效率,从而影响煤碳行业效益。因此,设计ー种简单易行,且适用于多种エ况条件下的连续快速换带的装置,进ー步缩短换带时间,提高换带效率,是煤矿自动化高效生产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以解决煤矿井下现有换带装置安全性差、效率低、换带速度慢、更换周期长,影响煤矿生产效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胶带的更换装置,包括有方形立体机架、夹紧装置、步进油缸和胶带滚筒;其特征是 所述方形立体机架是设置有上下两层,由对应的两根前立柱、两根中立柱和两根后立柱,分别通过两根上横梁导轨、两根下横梁导轨、以及相应的两组六根横梁相连接构成; 在上层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A与第一夹紧装置B ;下层设置有第二夹紧装置A与第二夹紧装置B ; 所述第一夹紧装置A和第一夹紧装置B分别由相应的第一歩进油缸A和第一歩进油缸B连接在相应的方形立体机架上层前立柱和中立柱上的横梁上; 所述第二夹紧装置A和第二夹紧装置B分别由相应的第二步进油缸A和第二步进油缸B连接在相应的方形立体机架下层前立柱和中立柱上的横梁上; 在方形立体机架的前立柱上安设有相应于上下两层夹紧装置的上胶带滚筒和下胶带滚筒,两滚筒分别与新胶带和旧胶带滚动连接; 所述夹紧装置是底座上设置有两组四连杆皮带夹紧机构,并由销轴通过连接板将夹紧梁I与夹紧梁II连接于底座上,夹紧油缸对称设置于夹紧梁I与夹紧梁II两端。进ー步地,附加技术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夹紧装置A和第二夹紧装置B的 方形立体机架后面设置有卷筒。所述第一夹紧装置A和第一夹紧装置B的夹紧面为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夹紧装置A和第二夹紧装置B的夹紧面为同一水平面。本专利技术上述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胶带的更换装置的更换方法,其所述方法如下 (1)首先由胶带夹紧装置将输送机上下胶带夹紧,后在切割点(A)处切割胶带; (2)将割断的胶带两端(B、C)分别用胶带连接板将其与连接胶带II和连接胶带I连接; (3)将连接胶带II绕过方形立体机架的上胶带滚筒,后穿过第一夹紧装置A与第一夹紧装置B的夹紧梁1、夹紧梁II与底座之间的间隙中,再将其与新胶带用胶带连接板连接; (4)将连接胶带I绕过机架的下胶带滚筒,后穿过下层第二夹紧装置A、第二夹紧装置B的夹紧梁I和夹紧梁II与底座之间的间隙中; (5)上层的第一夹紧装置A与第一夹紧装置B分别在与各自相连的第一歩进油缸A和第一歩进油缸B的作用下被动送带; 下层的第二夹紧装置A和第二夹紧装置B在与各自连接的第二步进油缸A和第二步进油缸B的作用下主动拉帯; 具体更换方法如下 A、由上层第一夹紧装置A与下层第二夹紧装置B将连接胶带II和连接胶带I夹紧; 第一夹紧装置B与第二夹紧装置A将连接胶带II和连接胶带I放松; 反向启动输送机,使其呈下运式运动,上胶带沿输送机托辊下滑,拉动方形立体机架上层第一夹紧装置A向前运动,此为被动送带过程; 上层第一夹紧装置A向前运动的同时,下层第二夹紧装置B向后运动而拉旧胶带;第一夹紧装置A与第二夹紧装置B运动的同时,第一夹紧装置B向后空行程运动;第二夹紧装置A向前空行程运动。 B、第一夹紧装置B与第二夹紧装置A分别将连接胶带II和连接胶带I夹紧;然后第一夹紧装置A与第二夹紧装置B分别将连接胶带II和连接胶带I放松; 方形立体机架上层第一夹紧装置B在胶带重力作用下被动向前运动而递送新胶带,在其运动的同时,下层第二夹紧装置A向后运动而拉旧胶带,第一夹紧装置B与第二夹紧装置A运动的同时,第一夹紧装置A向后空行程运动,同时,第二夹紧装置B向前空行程运动,各夹紧装置运动完成后,即为ー个换带周期; 不断依次重复步骤一和步骤ニ,直到新胶带完全铺设在输送机上; C、新胶带铺设在输送机上后,再次用上下胶带夹紧装置夹紧新胶带,切断与新胶带连接的连接胶带II,量好所需新胶带长度后,将其割断,并将割断的新胶带两端硫化接帯,换带结束。实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其优点与积极效果如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用本装置换带无需下井,只要设置于井ロ即可完成带式输送机胶带的更换,且无需拆除托辊与机架,而且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大大节省了井口的空间,解决了井口空间小而带来的设备安装难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操作过程的简便性与安全性。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专利技术更换胶带过程连续,旧胶带收满ー卷,再收卷下ー卷的过程中该换带过程无需任何停顿,因此,使用本专利技术更换带式输送机胶带可以大大缩短换带时间。以带长1200米的胶带为例,使用传统换带方法,更换时间大约需要个16个小时,采用本专利技术换带时间仅需不到两个小吋,为煤矿生产节约了大约十四个多小时,如果该装置被广泛采用后,将大大提高了煤炭行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突出特点还在于利用液压缸驱动平行四连杆夹紧机构进行夹紧,产生的夹紧力足够夹紧沉重的胶带。而且每个夹紧装置都通过两根平行对称布置的高压步进油缸带动,可以产生很大的拉力,保证了运行过程的连续、平稳、安全,而且解决了换带时拉力不足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ー种输送机快速同步更换胶带的装置,全部由液压系统控制,机架上下两层的夹紧装置的夹紧油缸分别采取交叉闭锁动作进行控制,每层的两个夹紧装置总是ー个夹紧另ー个放松,夹紧放松交替进行,这样既可防止溜带,保证了安全,又保证了新胶带的递送与旧胶带的收卷同步、有序、快速地进行。更换过程中即使突然停电,夹紧油缸与步进油缸内的高压油也可以平衡掉胶带重力,将液压缸锁住,避免胶带下溜造成事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换带装置的整体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换带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换带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换带装置的左视图。图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胶带的更换装置,包括有方形立体机架、夹紧装置、步进油缸和胶带滚筒;其特征是:所述方形立体机架是设置有上下两层,由对应的两根前立柱(11)、两根中立柱(15)和两根后立柱(18),分别通过两根上横梁导轨(17)、两根下横梁导轨(22)、以及相应的两组六根横梁(24)相连接构成;在上层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A(13)与第一夹紧装置B(16);下层设置有第二夹紧装置A(19)与第二夹紧装置B(20);所述第一夹紧装置A(13)和第一夹紧装置B(16)分别由相应的第一步进油缸A(12)和第一步进油缸B(14)连接在相应的方形立体机架上层前立柱(11)和中立柱(15)上的横梁(24)上;所述第二夹紧装置A(19)和第二夹紧装置B(20)分别由相应的第二步进油缸A(21)和第二步进油缸B(23)连接在相应的方形立体机架下层前立柱(11)和中立柱(15)上的横梁(24)上;?在方形立体机架的前立柱(11)上安设有相应于上下两层夹紧装置的上胶带滚筒(4)和下胶带滚筒(3),两滚筒分别与新胶带(9)和旧胶带(1)滚动连接;所述夹紧装置是底座(31)上设置有两组四连杆皮带夹紧机构,并由销轴(33)通过连接板(28)将夹紧梁Ⅰ(27)与夹紧梁Ⅱ(34)连接于底座(31)上,夹紧油缸(26)对称设置于夹紧梁Ⅰ(27)与夹紧梁Ⅱ(34)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带式输送机胶带的更换装置,包括有方形立体机架、夹紧装置、步进油缸和胶带滚筒;其特征是 所述方形立体机架是设置有上下两层,由对应的两根前立柱(11)、两根中立柱(15)和两根后立柱(18),分别通过两根上横梁导轨(17)、两根下横梁导轨(22)、以及相应的两组六根横梁(24)相连接构成; 在上层设置有第一夹紧装置A (13)与第一夹紧装置B (16);下层设置有第二夹紧装置A (19)与第二夹紧装置B (20); 所述第一夹紧装置A (13)和第一夹紧装置B (16)分别由相应的第一步进油缸A (12)和第一步进油缸B (14)连接在相应的方形立体机架上层前立柱(11)和中立柱(15)上的横梁(24)上; 所述第二夹紧装置A (19)和第二夹紧装置B (20)分别由相应的第二步进油缸A (21)和第二步进油缸B (23)连接在相应的方形立体机架下层前立柱(11)和中立柱(15)上的横梁(24)上; 在方形立体机架的前立柱(11)上安设有相应于上下两层夹紧装置的上胶带滚筒(4)和下胶带滚筒(3),两滚筒分别与新胶带(9)和旧胶带(I)滚动连接; 所述夹紧装置是底座(31)上设置有两组四连杆皮带夹紧机构,并由销轴(33)通过连接板(28)将夹紧梁I (27)与夹紧梁II (34)连接于底座(31)上,夹紧油缸(26)对称设置于夹紧梁I (27)与夹紧梁II (34)两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带式输送机胶带的更换装置,其所述第二夹紧装置A(19)和第二夹紧装置B (20)的方形立体机架后面设置有卷筒(1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带式输送机胶带的更换装置,其所述第一夹紧装置A(13)和第一夹紧装置B (16)的夹紧面为同一水平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带式输送机胶带的更换装置,其所述第二夹紧装置A(19)和第二夹紧装置B (20)的夹紧面为同一水平面。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带式输送机胶带的更换装置的更换方法,其所述方法如下 1)首先由胶带夹紧装置将输送机上下胶带夹紧,后在切割点(A)处切割胶带; 2)将割断的胶带两端(B、C)分别用胶带连接板将其与连接胶带II(5)和连接胶带I(2)连接; 3)将连接胶带II(5)绕过方形立体机架的上胶带滚筒(4),后穿过第一夹紧装置A (13)与第一夹紧装置B (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子明寇保福秦国栋李永红陈俊如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