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料导料装置和矿料胶带运输转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74274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落料导料装置和矿料胶带输送转运系统,该落料导料装置包括上方的集料溜槽(2)和下方的导料溜槽(3),集料溜槽包括进料口(20),集料溜槽的内壁形成有面向进料口的上导料弧面(21),导料溜槽的内壁形成有下导料弧面(31),上导料弧面朝向下导料弧面延伸,从进料口进入的物料能够依次经过上导料弧面和所述下导料弧面流出,其中下导料弧面的弧面末端的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形成锐角夹角。该落料导料装置使得落料顺畅,解决了矿料胶带输送转运系统积料、堵料问题,降低了矿料对输送胶带的冲击,延长矿料输送胶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矿料的运输,具体地,涉及一种落料导料装置和矿料胶带运输转运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胶带运输系统的物料转运是将物料由上层运输胶带转运至下层运输胶带上,通常情况下采用转运槽来实现上述目的,但传统的转运槽设计主要依靠经验和猜想,来保证转运槽空间足够大能容纳物料通过,并减少磨损,转运槽通常设计成类似箱子的形状,以避免增加制造费用,由于这些转运槽角度是根据物料流动安息角设计,因此很容易发生物料堆积和阻塞。随着物料由上层皮带机到下层皮带机流动方向的改变以及物料向下能量的转移,转运槽金属壁和接收皮带(下层运输胶带)表面很容易磨损和撞损,物料载入接收皮带时物料冲击角度大于75°,严重影响了接收皮带的使用寿命,传统设计的转运槽在接收皮带的卸载点扔出不可控制的物料流并任由其以散开状落下,这也是产生扬尘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落料导料装置和矿料胶带运输转运系统,该落料导料装置使得落料顺畅,降低了对矿料输送胶带的冲击,延长胶带的使用寿命,减少扬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落料导料装置,该落料导料装置包括上方的集料溜槽和下方的导料溜槽,所述集料溜槽包括进料口,所述集料溜槽的内壁形成有面向所述进料口的上导料弧面,所述导料溜槽的内壁形成有下导料弧面,所述上导料弧面朝向所述下导料弧面延伸,从所述进料口进入的物料能够依次经过所述上导料弧面和所述下导料弧面流出,其中所述下导料弧面的弧面末端的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形成锐角夹角。优选地,所述上导料弧面和所述下导料弧面上设置有防物料冲击的耐磨衬板。优选地,所述耐磨衬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所述上导料弧面和所述下导料弧面上,所述螺栓的螺头端压靠在所述耐磨衬板上,所述螺栓的螺杆端套设有压缩弹簧并通过螺母紧固。优选地,所述落料导料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料溜槽上方的漏斗,所述集料溜槽枢接于所述漏斗内,所述漏斗围绕所述上导料弧面设置。优选地,所述漏斗内设有安装座,所述集料溜槽的外壁上形成有凸耳部,所述凸耳部连接有枢轴,该枢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中。优选地,所述集料溜槽的外壁上还形成有位于所述凸耳部下方的固定部,该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漏斗上,使得所述集料溜槽固定安装在所述漏斗内。此外,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矿料胶带输送转运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运输胶带和第二运输胶带,所述矿料胶带输送转运系统还包括所述的落料导料装置,所述落料导料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运输胶带与所述第二运输胶带之间,所述第一运输胶带设置在漏斗的上方并朝向所述进料口输料,所述第二运输胶带设置在所述导料溜槽的下方以承接所述导料溜槽的弧面末端的来料。优选地,所述导料溜槽包括顶端的倾斜段和底端的弧形段,所述弧形段内形成有所述下导料弧面,所述倾斜段与所述漏斗的下端连接。优选地,所述导料溜槽的弧面末端连接有延长板,该延长板倾斜地抵接于所述第二运输胶带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落料导料装置设计为包括有上方的集料溜槽和下方的导料溜槽,集料溜槽的内壁形成有面向进料口的上导料弧面,导料溜槽的内壁形成有下导料弧面,上导料弧面设计为朝向下导料弧面延伸,使得从进料口进入矿料能够依次沿上导料弧面和下导料弧面顺畅的流出,同时由于将下导料弧面的弧面末端的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设计为锐角,改变了矿料的流动方向,使得矿料对加载到第二运输胶带上的垂直方向的速度极小(可忽略),水平方向的速度与第二运输胶带的运行速度相当,因而减少了矿料对第二运输胶带的冲击和磨损,延长了胶带的使用寿命。物料在由上层皮带转运至下层接料皮带过程中,以稳定物料流的方式沿溜槽内壁运动,减少了扬尘的产生。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落料导料装置的集料溜槽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图3沿A-A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3沿B-B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落料导料装置的导料溜槽的俯视图;图7是图6的左视图;图8是图7沿C-C线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落料导料装置的导料溜槽的主视图;图10是图9沿D-D线的剖视图;图11是图9沿E-E线的剖视图;图1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矿料胶带运输转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漏斗2集料溜槽3导料溜槽4耐磨衬板5第一运输胶带 6第二运输胶带11安装座20进料口21上导料弧面 22凸耳部23固定部24枢轴31下导料弧面 32倾斜段33弧形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落料导料装置和矿料胶带运输转运系统的优选实施方式中仅以运输的物料是铁矿为例进行描述和说明,因此其中的数据也是根据运输的物料是铁矿来进行限定的。然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本技术的落料导料装置和矿料胶带运输转运系统也可以进行其他物料(例如煤矿等)的运输,其中的数据可以根据具体的物料进行具体设计。如图1至图11显示了一种落料导料装置,该落料导料装置包括上方的集料溜槽2和下方的导料溜槽3,集料溜槽2包括进料口 20,集料溜槽2的内壁形成有面向进料口 20的上导料弧面21,导料溜槽3的内壁形成有下导料弧面31,上导料弧面21朝向下导料弧面31延伸,从进料口 20进入的物料能够依次经过上导料弧面21和下导料弧面31流出,其中下导料弧面31的弧面末端的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形成锐角夹角。本技术将落料导料装置设计为包括上方的集料溜槽2和下方的导料溜槽3,集料溜槽2将载入的散开矿料进行集中,使得矿料以紧密而连贯的物料流的形式进行转运,降低了矿料在转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确保矿料和两个溜槽接触后不发生反弹现象;由于集料溜槽2的内壁形成有面向进料口 20的上导料弧面21,导料溜槽3的内壁形成有下导料弧面31,因而确保了矿料载入集料溜槽2和导料溜槽3的接触角度尽量小,使得矿料对集料溜槽2和导料溜槽3起到向下冲刷的作用,从而避免了集料溜槽2和导料溜槽3内出现的积料、板结和堵塞的现象;其中,上导料弧面21设计为朝向下导料弧面31延伸,使得矿料能够依次沿上导料弧面21和下导料弧面31顺畅的流出,并且由于将下导料弧面31的弧面末端的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形成的夹角设计为锐角,改变了矿料的流动方向,使得矿料对加载到第二运输胶带6上的垂直方向的速度极小(可忽略),水平方向的速度和第二运输胶带6的运行速度相当,因而减少了矿料对第二运输胶带6的冲击和磨损,延长第二运输胶带6的使用寿命,同时又尽量不破坏物料的粒度组成,降低了矿料的破碎程度。在本技术中,上导料弧面21和下导料弧面31的弧度需要根据矿料脱离上层运输胶带5的实际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落料导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落料导料装置包括上方的集料溜槽(2)和下方的导料溜槽(3),所述集料溜槽(2)包括进料口(20),所述集料溜槽(2)的内壁形成有面向所述进料口(20)的上导料弧面(21),所述导料溜槽(3)的内壁形成有下导料弧面(31),所述上导料弧面(21)朝向所述下导料弧面(31)延伸,从所述进料口(20)进入的物料能够依次经过所述上导料弧面(21)和所述下导料弧面(31)流出,其中所述下导料弧面(31)的弧面末端的切线方向与水平方向形成锐角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坪蒋和建陈刚罗成刘珂周彦明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