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塑支架组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6218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6:56
一种马达塑支架组件结构,属于马达部件领域,包括塑支架、碳刷、刷盒、扭簧、电容、端子和机壳,电容组装在塑支架的外侧,电容通过电容脚,固定在塑支架上;还包括刷盒底板,刷盒底板上设置有2个以上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A;与刷盒底板下方对应的塑支架上、设置有2个以上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B,刷盒下部设置有2个以上防错装配的长方形插片,长方形插片插入长方形小孔A和长方形小孔B,并铆接连接;刷盒的扭簧一侧设置有2个电容脚插孔、另一侧设置有碳刷导线、连接导线和导线压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导线的拉脱力,减少了电磁干扰,电容脚不易断裂,避免造成电机卡死而失效的现象发生;采用防错安装设计,防止了刷盒装错的现象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塑支架组件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马达塑支架组件结构,属于马达部件领域。
技术介绍
有刷马达的塑支架结构方式多种多样,通常方式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方式如图1-1和图1-2所示,端子为出线部位,刷架和端子连接,并且固定在塑支架上,电容通过端子和机壳固定在塑支架上。这种方式适合低电流、小功率、小振动马达。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承受电流小,过载能力小,抗振能力小,当大电流时,刷架由于电流密度大容易产生退火现象而失去弹力或断裂;马达不能承受过大振动端子于导线连接部位容易断裂;碳刷火花大,会产生很大的电磁干扰;易造成电容脚断裂,而使得电容掉入电机内部,造成电机卡死而失效。第二种方式如图2-1和图2-2所示,引线为出线部位,引线与端子焊接,刷架和端子连接,并且固定在塑支架上,电容通过端子和机壳固定在塑支架上。这种方式适合低电流、小功率、马达有一定的抗振能力。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适中,马达在一定的振动环境中,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端子与导线连接部位易断的现象。缺点是承受电流小,过载能力小,当大电流时,刷架由于电流密度大容易产生退火现象而失去弹力或断裂;马达可以承受一定的振动,但是不能太大,如果振动过大会造成碳刷火花大,会产生很大的电磁干扰;易造成电容脚断裂,而使得电容掉入电机内部,造成电机卡死而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有刷马达的塑支架结构技术中,碳刷火花大,会产生很大的电磁干扰,易造成电容脚断裂,而使得电容掉入电机内部,造成电机卡死而失效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马达塑支架组件结构,可以达到有刷马达的塑支架结构技术中,碳刷火花小,不会产生很大的电磁干扰,电容脚不易断裂、避免造成电机卡死而失效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达塑支架组件结构,包括塑支架、碳刷、刷盒、扭簧、电容、端子和机壳,所述碳刷与刷盒压接连接,所述刷盒与端子连接,并且固定在塑支架上,所述扭簧设置在刷盒旁,所述电容包括两侧的电容脚、分别通过端子和机壳固定在塑支架上;还包括刷盒底板,所述刷盒底板上设置有2个以上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A ;与刷盒底板下方对应的塑支架上、设置有2个以上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B,所述刷盒底部、向下设置有2个以上防错装配的长方形插片,刷盒底部防错装配的长方形插片插入长方形小孔A和长方形小孔B,并铆接连接;所述塑支架上、刷盒的扭簧一侧还设置有2个电容脚插孔,电容组装在塑支架的外侧,电容一侧的电容脚穿过I个电容脚插孔与刷盒底板连接,另一侧的电容脚穿过另I个电容脚插孔与机壳连接;所述塑支架上方、刷盒的另一侧设置有碳刷导线、连接导线和导线压块,所述碳刷导线和连接导线导线一端通过刷盒底板铆接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导线另一端通过塑支架上的卡线槽,由塑支架与导线压块配合处引出。所述刷盒底板设置有4个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A,与刷盒底板下方对应的塑支架上、设置有4个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B,刷盒底部、向下设置有4个防错装配的长方形插片。所述防错装配的4个长方形插片中,有I个为短插片,有3个为长插片。所述刷盒底板的4个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A内侧呈2条斜边所组成的钝角形向里凸出。所述塑支架的4个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B外侧中部呈方形向外凸出。所述马达塑支架组件为双碳刷、双电容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当刷盒与刷盒底板和塑支架铆接在一起后,导线通过卡线槽,再由塑支架与导线压块配合处引出,由此增加了导线的拉脱力,且马达外部导线在振动过程中,导线与刷盒底板的连接部位不会受到影响,使振动大时,不会造成碳刷火花大,不会产生很大的电磁干扰,电容脚不易断裂,电容不会掉入电机内部,避免造成电机卡死而失效的现象发生;(2)电容组装在塑支架的外侧,电容脚通过塑支架的两个孔,分别与刷盒底板和机壳连接,当电容脚在大振动下意外断裂,电容仍然会留在塑支架的外侧的小盒子里,电容不会掉入转子内部而导致马达卡死失效;(3)原两种装配方式是采用端子、刷架和塑支架结构进行装配,是采用阵列装配,端子和刷架是一样的,没有装错的问题;而新型方式采用刷盒、刷盒底板和塑支架装配结构是采用镜像装配,刷盒和刷盒底板不是一样的,容易装反,在采用防错设计后,防止了刷盒、刷盒底板和塑支架装配过程中装错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1是原技术导线直接外接端子的马达塑支架主视剖视图;图1-2是原技术导线直接外接端子的马达塑支架右视图;图2-1是原技术导线直接内接端子的马达塑支架主视剖视图;图2-2是原技术导线直接内接端子的马达塑支架右视图;图3-1是本技术塑支架主视剖视图;图3-2是本技术塑支架右视图;图3-3是图3-2的A-A剖视放大图;图3-4是本技术塑支架左视图;图4-1是本技术刷盒底板主视剖视放大图;图4-2是本技术刷盒底板俯视放大图;图4-3是本技术刷盒底板右视放大图;图5-1是本技术刷盒主视剖视放大图;图5-2是本技术刷盒仰视放大图;图5-3是本技术刷盒左视放大图;图6-1是本技术主视剖视图;图6-2是本技术右视图;图6-3是图6-2的B-B剖视图;图6-4是本技术左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塑支架、11长方形小孔B、12电容脚插孔、13卡线槽、2碳刷、21碳刷导线、3刷盒、31短插片、32长插片、4扭簧、5电容、51电容脚、6端子、7刷盒底板、71长方形小孔A、8连接导线、81导线压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3-1至图6-4所示,一种马达塑支架组件结构,包括塑支架1、碳刷2、刷盒3、扭簧4、电容5、端子6和机壳(图中未显示),所述碳刷2与刷盒3压接连接,所述刷盒3和端子6固定在塑支架I上,所述扭簧4设置在刷盒3旁,所述电容5包括两侧的电容脚51、分别通过端子6和机壳(图中未显示)固定在塑支架I上;还包括刷盒底板7,所述刷盒底板7上设置有4个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A71 ;与刷盒底板7下方对应的塑支架I上,设置有4个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BI I,所述刷盒3底部设置有I个短插片31、3个为长插片32,所述短插片31和长插片32插入长方形小孔A71和长方形小孔B11,并铆接连接;所述塑支架I上、刷盒3的扭簧4 一侧还设置有2个电容脚插孔12,电容5组装在塑支架I的外侧,电容5 —侧的电容脚51穿过I个电容脚插孔12与刷盒底板7连接,另一侧的电容脚51穿过另I个电容脚插孔12与机壳(图中未显示)连接;所述塑支架I上方、刷盒3的另一侧设置有碳刷导线21、连接导线8和导线压块81,所述碳刷导线21和连接导线8 —端通过刷盒底板7铆接连接在一起,连接导线8另一端通过塑支架I上的卡线槽13,由塑支架I与导线压块81配合处引出。所述刷盒底板7的4个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A71内侧呈2条斜边所组成的钝角形向里凸出。所述塑支架I的4个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Bll外侧中部呈方形向外凸出。所述马达塑支架组件为双碳刷2、双电容5结构。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马达塑支架组件结构,包括塑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塑支架组件结构,包括塑支架、碳刷、刷盒、扭簧、电容、端子和机壳,所述碳刷与刷盒压接连接,所述刷盒与端子连接,并且固定在塑支架上,所述扭簧设置在刷盒旁,所述电容包括两侧的电容脚、分别通过端子和机壳固定在塑支架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刷盒底板,所述刷盒底板上设置有2个以上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A;与刷盒底板下方对应的塑支架上、设置有2个以上防错装配的长方形小孔B,所述刷盒底部、向下设置有2个以上防错装配的长方形插片,刷盒底部防错装配的长方形插片插入长方形小孔A和长方形小孔B,并铆接连接;所述塑支架上、刷盒的扭簧一侧还设置有2个电容脚插孔,电容组装在塑支架的外侧,电容一侧的电容脚穿过1个电容脚插孔与刷盒底板连接,另一侧的电容脚穿过另1个电容脚插孔与机壳连接;所述塑支架上方、刷盒的另一侧设置有碳刷导线、连接导线和导线压块,所述碳刷导线和连接导线导线一端通过刷盒底板铆接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导线另一端通过塑支架上的卡线槽,由塑支架与导线压块配合处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银菊蒋勇张惠智江玲玲冯豪士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爱优特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