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526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导线、接线柱和连接组件,所述接线柱与电池盖体通过玻璃封接连接,所述接线柱上部车有螺纹,与电池盖体封接的根部上有一接触平台,所述导线和接线柱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从下至上依次为平垫圈、接线端子、弹簧垫圈和自锁螺母,所述接线端子通过冷压方式连接所述导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有益效果在于,避免了原焊接方式在高温环境中的缺陷,有效保证了热电池在高温环境及苛刻力学条件下长时间工作的可靠性,可满足电池400℃高温环境及苛刻力学条件下长时间可靠工作的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热电池的高温环境工作温度一般不超过70°C,传统上电池接线柱与导线的连接均为在接线柱上打孔,导线穿入后采用锡焊方式连接(见图1),完全可以满足长时间的电流输出。而目前随着热电池技术的发展,热电池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高温环境工作温度已有400°C的要求,由于普通焊锡熔点在180°C左右,高温焊锡熔点在220°C左右,均不满足400°C的高温要求,如果接线柱与导线连接仍然采用锡焊方式,就满足不了长时间高温工作的要求,此时必须改变导线与接线柱的常规连接方法,采用机械方式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热电池的高温环境工作温度一般不超过70°C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导线、接线柱和连接组件,所述接线柱与电池盖体通过玻璃封接连接,所述接线柱上部车有螺纹,与电池盖体封接的根部上有一接触平台,所述导线和接线柱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从下至上依次为平垫圈、接线端子,弹簧垫圈和自锁螺母,所述接线端子上连接所述导线。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导线采用冷压连接。所述接触平台高度范围为2mm-4mm。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计将接线柱改为异形接线柱,在接线柱上加工螺纹,并在根部保留一定高度的接触平台,在导线端部压接与接线柱螺纹直径相匹配的带孔接线端子,再将接线柱与接线端子用自锁螺母、平垫圈及弹簧垫圈紧固在一起。接触平台一方面保证与接线端子平面的良好接触,另一方面使接线端子与电池盖表面有一定距离,保证各接线柱间绝缘性。同时导线与接线端子采用冷压方式连接,可耐受高温环境及苛刻力学条件的工作要求。该结构通用、简单,避免了原焊接方式在高温环境中的缺陷,有效保证了热电池在高温环境及苛刻力学条件下长时间工作的可靠性,可满足电池400°C高温环境及苛刻力学条件下长时间可靠工作的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接线柱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接线柱,2.玻璃封接,3.电池盖体,4.锡焊,5.导线,6.接触平台,7.接线端子,8.弹簧垫圈,9.平垫圈,10.自锁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 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包括导线5、接线柱I和连接组件,所述接线柱1与电池盖体3通过玻璃封接2连接,如图2所示的所述接线柱I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接线柱1上部车有螺纹,与电池盖体3封接的根部上有一接触平台6,所述接触平台6高度范围为2mm-4mm。所述导线5和接线柱I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从下至上依次为平垫圈9、接线端子7,弹簧垫圈8和自锁螺母10,所述接线端子7上连接所述导线5,二者由于通过冷压方式连接,通过实际验证考核,可满足电池400°C高温环境及苛刻力学条件下长时间可靠工作的要求。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导线(5)、接线柱(I)和连接组件,所述接线柱(I)与电池盖体(3)通过玻璃封接(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I)上部车有螺纹,与电池盖体(3)封接的根部上有一接触平台¢),所述导线(5)和接线柱(I)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从下至上依次为平垫圈(9)、接线端子(7),弹簧垫圈(8)和自锁螺母(10),所述接线端子(7)上连接所述导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7)与所述导线(5)采用冷压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平台(6)高度范围为2mm-4mm。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导线、接线柱和连接组件,所述接线柱与电池盖体通过玻璃封接连接,所述接线柱上部车有螺纹,与电池盖体封接的根部上有一接触平台,所述导线和接线柱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从下至上依次为平垫圈、接线端子、弹簧垫圈和自锁螺母,所述接线端子通过冷压方式连接所述导线。本技术实施例有益效果在于,避免了原焊接方式在高温环境中的缺陷,有效保证了热电池在高温环境及苛刻力学条件下长时间工作的可靠性,可满足电池400℃高温环境及苛刻力学条件下长时间可靠工作的要求。文档编号H01M2/20GK202839815SQ201220569050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者王 华, 刘明, 唐明州 申请人: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线与接线柱的连接结构,包括导线(5)、接线柱(1)和连接组件,所述接线柱(1)与电池盖体(3)通过玻璃封接(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柱(1)上部车有螺纹,与电池盖体(3)封接的根部上有一接触平台(6),所述导线(5)和接线柱(1)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从下至上依次为平垫圈(9)、接线端子(7),弹簧垫圈(8)和自锁螺母(10),所述接线端子(7)上连接所述导线(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刘明唐明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