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升感值的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14659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30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提升感值的电感,其包含:一铁芯本体,该铁芯本体设有轴部,又该铁芯本体设有第一侧端及第二侧端,该轴部设有第一层绕线组及第二层绕线组,又该第一层绕线组设有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该第二层绕线组设有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又该第一层绕线组与第二层绕线组的绕线方向相反,该第二层绕线组位于第一层绕线组上方;一氧化磁性盖体,该氧化磁性盖体设置于铁芯本体上;借助该铁芯本体其轴部设有第一层绕线组与第二层绕线组,又该铁芯本体设置有氧化磁性盖体,即可使该电感达到感值提升的目的,又可使该电感可应用于高频的电子元件上的功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提升感值的电感
本技术为一种可提升感值的电感,尤指一种电感结构使该电感达到感值提升的目的,又可使该电感可应用于高频的电子元件上的功效。
技术介绍
现有电感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其包含一铁芯本体I,该铁芯本体I设有轴部 10,又该铁芯本体I设有第一侧端11及第二侧端12,该第一侧端11设有第一电极端111与第二电极端112,又该第二侧端12设有第三电极端121与第四电极端122,该轴部10设有第一线圈101及第二线圈102,又该第一线圈101设有第一始端al与第一末端a2,该第二线圈102设有第二始端bl与第二末端b2,又该第一侧端11其第一电极端111与第一线圈 101其第一始端al相电性连接,该第一侧端11其第二电极端112与第二线圈102其第二始端bl相电性连接,又该第二侧端12其第三电极端121与第二线圈102其第二末端b2相电性连接,该第二侧端12其第四电极端122与第一线圈101其第一末端a2相电性连接,又该第一线圈101及第二线圈102绕线方向相同,借助该第一线圈101与第二线圈102其绕线方向相同,可达到感值提升的目的。该电感结构,因该第一线圈101及第二线圈102绕线方向相同,而使该电感结构无法进一步提升感值的缺失,进而使该电感结构无法使用于高频的电子元件的缺失。是故,如何将上述等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技术专利技术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的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的电感结构,因其有电感结构无法提升感值的缺失,而使该电感结构无法使用于高频的电子元件的缺失,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感值的电感,其可借助该铁芯本体设有第一层绕线组与第二层绕线组,又该第一层绕线组设有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该第二层绕线组设有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又该第一层绕线组与第二层绕线组的绕线方向相反,该第二层绕线组位于第一层绕线组上方,又该铁芯本体设置有氧化磁性盖体,即可使该电感达到感值提升的目的,又可使该电感可应用于高频的电子元件上的功效。为达成以上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提升感值的电感,其包含一个铁芯本体,该铁芯本体设有轴部,又该铁芯本体设有第一侧端及第二侧端,该第一侧端设有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第三电极端及第四电极端,又该第二侧端设有第五电极端、第六电极端、第七电极端及第八电极端,该轴部设有第一层绕线组及第二层绕线组,又该第一层绕线组设有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该轴部设有第一层绕线组及第二层绕线组,又该第一层绕线组设有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该第二层绕线组设有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该第一线圈设有第一始端及第一末端,又该第一线圈其第一始端与第一电极端相连接, 该第一末端与第七电极端相连接,又该第二线圈设有第二始端及第二末端,该第二线圈其第二始端与第三电极端相连接,又该第二末端与第五电极端相连接,该第三线圈设有第三始端及第三末端,又该第三线圈其第三始端与第二电极端相连接,该第三末端与第八电极端相连接,又该第四线圈设有第四始端及第四末端,该第四线圈其第四始端与第四电极端相连接,又该第四末端与第六电极端接,又该第一层绕线组与第二层绕线组的绕线方向相反,该第二层绕线组位于第一层绕线组上方;一个氧化磁性盖体,该氧化磁性盖体设置于铁芯本体上,其第一侧端与第二侧端上方,又该氧化磁性盖体位于第一侧端其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第三电极端、及第四电极端与第二侧端其第五电极端、第六电极端、第七电极端、及第八电极端另一侧。优选的,该氧化磁性盖体为平板状或倒U形状。为达成以上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另一种可提升感值的电感,其包含一个铁芯本体,该铁芯本体设有轴部,又该铁芯本体设有第一侧端及第二侧端,该第一侧端设有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第三电极端及第四电极端,又该第二侧端设有第五电极端、第六电极端、第七电极端及第八电极端,该轴部设有第一层绕线组及第二层绕线组,又该第一层绕线组设有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该第一层绕线组上方设有第二层绕线组, 又该第二层绕线组设有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该第一线圈设有第一始端及第一末端,又该第一线圈其第一始端与第一电极端相连接,该第一末端与第七电极端相连接,又该第二线圈设有第二始端及第二末端,该第二线圈其第二始端与第三电极端相连接,又该第二末端与第五电极端相连接,该第三线圈设有第三始端及第三末端,又该第三线圈其第 始端与第二电极端相连接,该第三末端与第八电极端相连接,又该第四线圈设有第四始端及第四末端,该第四线圈其第四始端与第四电极端相连接,又该第四末端与第六电极端接,该第一层绕线组与第二层绕线组绕线方向相反,又该第二层绕线组位于第一层绕线组上方;一个氧化磁性盖体,该氧化磁性盖体设置于第一侧端与第二侧端之间,且该氧化磁性盖体设置于第一层绕线组与第二层绕线组上方。优选的,该氧化磁性盖体为平板状或倒U形状。本技术借助该铁芯本体设有第一层绕线组与第二层绕线组,又该第一层绕线组设有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该第二层绕线组设有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又该第一层绕线组与第二层绕线组的绕线方向相反,该第二层绕线组位于第一层绕线组上方,又该铁芯本体设置有氧化磁性盖体,即可使该电感达到感值提升的目的,又可使该电感可应用于高频的电子元件上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铁芯本体10…轴部101…第一线圈102…第二线圈11…第一侧端111…第一电极端112…第二电极端12…第二侧端121…第三电极端122…第四电极端2…铁芯本体20…轴部201…第一层绕线组2011…第一线圈2012…第二线圈202…第二层绕线组2021…第三线圈2022…第四线圈21…第一侧端211…第一电极端212…第二电极端213…第三电极端214…第四电极端22…第二侧端221…第五电极端222…第六电极端223…第七电极端224···第八电极端3…氧化磁性盖体al…第一始端a2…第一末端b I…第二始端b2…第二末端Al…第一始端A2…第一末端BI…第二始端B2…第二末端Cl…第三始端C2…第三末端Dl…第四始端D2…第四末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方便简捷了解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故此将本技术配合 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提升感值的电感,其包含一铁芯本体2,该铁芯本体2设有轴部20,又该铁芯本体2设有第一侧端21及第二侧端22,该第一侧端21设有第一电极端211、第二电极端212、第三电极端213及第四电极端214,又该第二侧端22设有第五电极端221、第六电极端222、第七电极端223及第八电极端224,该轴部20设有第一层绕线组201及第二层绕线组202,又该第一层绕线组201设有第一线圈2011及第二线圈2012,该第一层绕线组201上方设有第二层绕线组202,又该第二层绕线组202设有第三线圈2021及第四线圈2022,请参阅图2所示,该第一线圈2011 设有第一始端Al及第一末端A2,又该第一线圈2011其第一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提升感值的电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铁芯本体,该铁芯本体设有轴部,又该铁芯本体设有第一侧端及第二侧端,该第一侧端设有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第三电极端及第四电极端,又该第二侧端设有第五电极端、第六电极端、第七电极端及第八电极端,该轴部设有第一层绕线组及第二层绕线组,又该第一层绕线组设有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该第一层绕线组上方设有第二层绕线组,又该第二层绕线组设有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该第一线圈设有第一始端及第一末端,又该第一线圈其第一始端与第一电极端相连接,该第一末端与第七电极端相连接,又该第二线圈设有第二始端及第二末端,该第二线圈其第二始端与第三电极端相连接,又该第二末端与第五电极端相连接,该第三线圈设有第三始端及第三末端,又该第三线圈其第三始端与第二电极端相连接,该第三末端与第八电极端相连接,又该第四线圈设有第四始端及第四末端,该第四线圈其第四始端与第四电极端相连接,又该第四末端与第六电极端接,该第一层绕线组与第二层绕线组绕线方向相反,又该第二层绕线组位于第一层绕线组上方;一个氧化磁性盖体,该氧化磁性盖体设置于铁芯本体其第一侧端与第二侧端上方,又该氧化磁性盖体位于第一侧端其第一电极端、第二电极端、第三电极端、及第四电极端与第二侧端其第五电极端、第六电极端、第七电极端、及第八电极端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谚杨祥忠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台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