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放电研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51085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线放电研磨系统,具有一导电轮,用以支撑一移动的研磨线极,使其与一放电加工机的微电极接近;上述导电轮,其在一导电轴上依轴心相对固定一上导轮及一下导轮;该上导轮及下导轮各以其相对面的圆周上所预设的斜面相交构成一沟槽,该沟槽用以接收该研磨线极。据此,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研磨线极,同时,可以降低研磨线极所承受的水平分力,避免研磨线极于沟槽中发生紧迫的问题,而能维持研磨线极运动顺畅。(*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放电加工机技术有关,更详而言之,系一种线放电研磨系统
技术介绍
欲进行微放电(Micro EDM)需利用微电极(Micro Electrode)。微电极可以用不 同的方法制做,现今最成熟者为线放电研磨法(Wire Electro-Discharge Grinding,简称WEDG),如图1所示,欲修的电极10夹于一旋转轴上,研磨线极 11缓慢地于一导电轮12之中移动,将其与欲修的电极IO通上不同极性的电,并 让其接近产生放电的作用,如此可将旋转电极10的材料去除。类似一般的线切割 放电加工,利用不断补充的新的研磨线极11来与旋转电极10进行放电加工,而加 工时又没有作用力,因此可以得到与主轴旋转同心的微细电极,以用来做后续的微 放电钻孔或微放电铣削。图1所示的导电轮12,其在外围设置圆弧形的沟槽14,以接收直径与之相符 的研磨线极ll。换言之,该导电轮12仅适于单一直径的研磨线,因此不方便使用 不同线径的研磨线的来制做微电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放电研磨系统,以改良习知线放电研磨法中 的导电轮,将该导电轮周边用以接收研磨线极的沟槽改良为夹角至少为90度的沟 槽,使研磨线与沟槽形成点接触,研磨线极可以于沟槽中很稳定的移动,也适用于 不同直径的研磨线极。同时,可以降低研磨线极所承受的水平分力,因此可以避免 研磨线极于沟槽中发生紧迫的问题,而能维持研磨线极的运动顺畅。本技术一种线放电研磨系统,具有一用以支撑一移动的研磨线极,使其与 一放电加工机微电极接近的导电轮;其特征在于-上述导电轮,其在一导电轴上依轴心相对固定一上导轮及一下导轮;该上导轮 及下导轮各以其相对面的圆周上所预设的斜面相交构成一用以接收该研磨线极的 沟槽。其中,该沟槽内角的夹角角度为90。以上。 其中,该夹角角度为90。至160° 。其中,该上导轮及下导轮的圆周位置各设有至少一个向轴心方向开设的开槽。 其中,还包括一用以供一研磨线极放线轴定位的第一线轴; 一用以供研磨线极收线轴定位的第二线轴;数个用以保持研磨线极张力的研磨线极输送轮,以及至少一张力轮。其中,该第一线轴具有一可重复装卸的上止挡片。 其中,该第二线轴具有一可重复装卸的上止挡片。其中,还包括一用以调整研磨线极的放线高度与该导电轮沟槽高度相同的集线 器,其位于该第一线轴部位。其中,该集线器具有一锥状开口 ,该锥状开口以大径端的开口朝向该第一线轴, 以小径端的开口朝向该导电轮的所在方向。其中,该集线器还包括一线性槽,连接在该锥状开口小径端的开口处。本技术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该导电轮具有易组装、制造、加工的特 性,且可依研磨线极的尺寸选配该上导轮及下导轮。本技术改良了习知线放电研磨系统中的线轴结构,该线轴结构系用以定位 巻轴式的研磨线极,该线轴结构具有方便取放研磨线极巻轴的特征。本技术通过在线放电研磨系统中关于放线的线轴结构的相邻位置设置一 集线器,该集线器调整放出的研磨线极的高度,使其保持在一预定的水平位置稳定的通过导电轮,据以提高该研磨线极的运动稳定性。为便于说明本技术于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一栏中所表示的中心思想,兹以具体实 施例表达。实施例中各种不同物件及其变形量或位移量系按适于例举说明的比例, 而非按实际元件的比例予以绘制,合先叙明。附图说明图l是习知线放电研磨系统以导电轮、研磨线极研磨微电极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线放电研磨系统的立体外观图。图3是本技术的线放电研磨系统的导电轮、第一线轴、集线器的立体分解 图。 '图4是本技术的线放电研磨系统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5-5关于第一线轴及集线器的侧视图。 图6是本技术导电轮的平面图。 图7是图6中圈示部份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导电轮、研磨线极研磨微电极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导电轮的俯视使用示意图之一。图10是本技术导电轮的俯视使用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3、图4,本技术线放电研磨系统,包括一第一线轴20,用以供一研磨线极放线轴定位,并进行研磨线极100的放线动作。一第二线轴25,用以供一研磨线极收线轴定位,并进行研磨线极100的收线动作。一导电轮30,用以支托该研磨线极IOO,使其与放电加工机的微电极200接近 (如图8)。数研磨线极输送轮40及一张力轮50,用以保持研磨线极100的张力,并稳定地 输送该研磨线极100移动。一集线器60,位于该第一线轴20的邻近位置,用以调整研磨线极100的放线高 度,使其保持在一预定的水平位置稳定的通过该导电轮30,据以提高该研磨线极IOO 的运动稳定性。如图3、图6、图7、图8,关于上述导电轮30,其在一导电轴31上固定一上导轮 32及一下导轮33。该上导轮32及下导轮33各以其相对面的圆周上所预设的斜面 321, 331相交构成一夹角至少为90度的沟槽34,该沟槽34用以接收该研磨线极IOO, 使研磨线极100与沟槽34形成点接触,研磨线极100可以于沟槽34中很稳定的运动, 也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研磨线极IOO。该沟槽34的夹角为90度以上,以90°至160°为 较佳,据此可降低研磨线极100所承受的水平分力,因此可以避免研磨线极100于沟 槽34中发生紧迫的问题,而能维持研磨线极100的运动顺畅。另,本技术以一 上导轮32以及一下导轮33依其轴心相对组合构成该导电轮30,具有易组装、制造、 加工的特性,且可依研磨线极的尺寸选配该上导轮32及下导轮33。如图3、图9、图IO,该上导轮32及下导轮33的圆周位置各设有至少一个向轴心 方向所开设的开槽322, 332,该开槽322, 332于该上导轮32及下导轮33相对组合时彼 此准确的上、下相对,形成一供微电极200穿伸的空间。该开槽322,332的应用与修 整微电极的加工步骤有关,己知修整微电极200的步骤大致包括端面修整、粗加工、 精加工。端面修整系将微电极200移至该研磨线极100的正上方,进行微电极200的 端面修整,使微电极200的端面修正平坦。微电极200的粗加工,此时微电极200的 径向进给可以加大,该研磨线极100将微电极200的旋转偏心量去除。微电极200的 精加工,将放电电流降至1A以下,之后依实际需求分多次微量的径向进给加工,也 可以进行微电极200的分度加工,修整出异型微电极,加工过程可通过CCD显微量测 系统,进行线上的电极尺寸测量以及加工状态的观察纪录。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的修 整均以圆柱、三角柱、四方柱及针状等微电极为主要成形目的。因此,该导电轮上 开的开槽322, 332则提供空间使研磨线极100及微电极200得以改变相对位置,以便进行加工作业。如图3、图5,关于上述集线器60,其位于该第一线轴20的相邻位置,该集线器 60具有一锥状开口62,以及连接在该锥状开口62小径端的线性槽63。该锥状开口62 系以大径端的开口朝向该第一线轴20,该线性槽63则朝向导电轮30的方向。该锥状 开口62用以接收该第一线轴20所放出的研磨线极100,并以线性槽63调整该研磨线 极100的高度,使其保持在一预定的水平位置稳定的通过导电轮30,据以提高该研 磨线极的运动稳定性。再如图3,该第一线轴20以及该第二线轴25的结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放电研磨系统,具有一用以支撑一移动的研磨线极(100),使其与一放电加工机微电极(200)接近的导电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电轮(30),其在一导电轴(31)上依轴心相对固定一上导轮(32)及一下导轮(33);该上导轮(32)及下导轮(33)各以其相对面的圆周上所预设的斜面(321,331)相交构成一用以接收该研磨线极(100)的沟槽(3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伯型
申请(专利权)人:欧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