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筒段托运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503099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23:42
一种运载火箭筒段托运小车包括前拖车轮系、后拖车轮系、二个支座、横梁和至少两组支架。所述前拖车轮系和后拖车轮系相对设置。所述二个支座分别与前拖车轮系和后拖车轮系连接。所述横梁是一段子横梁或者至少由二段子横梁串联而成,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二个支座连接而跨于所述前拖车轮系与后拖车轮系之间。所有的支架分别安装于所述二个支座,每一组支架包括二个滚轮支架,该二个滚轮支架位于所述支座的相对两侧并分别由枢轴结构与支座铰接,位于所述支座一侧的滚轮支架绕所述枢轴结构向支座内侧顺时针转动,位于所述支座相对另一侧的滚轮支架绕所述枢轴结构向支座内侧逆时针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小车能适应于不同长度和直径的筒段。(*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传动系统,尤其涉及运载火箭筒段托运小车
技术介绍
运载火箭筒段的直径规格和长度规格多种多样,但是,目前用于运载前述运载火箭筒段的运载火箭筒段托运小车功能单一,只能托运某一种特定直径和特定长度的筒段,因此,需要多辆不同的小车来完成所需的筒段托运工作,既增加了使用成本,又占用了大量场地。另外,目前的运载火箭筒段托运小车结构普遍复杂,笨重,操纵不灵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运载火箭筒段托运小车功能单一、结构复杂、笨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运载火箭筒段托运小车,该筒段托运小车包括前拖车轮系、后拖车轮系、二个支座、横梁和至少两组支架。所述前拖车轮系和后拖车轮系相对设置。所述二个支座分别与前拖车轮系和后拖车轮系连接。所述横梁是一段子横梁或者至少由二段子横梁串联而成;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二个支座连接而跨于所述前拖车轮系与后拖车轮系之间。所有的支架分别安装于所述二个支座,每一组支架包括二个滚轮支架,该二个滚轮支架位于所述支座的相对两侧并分别由枢轴结构与支座铰接,位于所述支座一侧的滚轮支架绕所述枢轴结构向支座内侧顺时针转动,位于所述支座相对另一侧的滚轮支架绕所述枢轴结构向支座内侧逆时针转动。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滚轮支架是弯曲呈弧状的支撑杆,所述滚轮支架是支撑杆,该支撑杆弯曲呈弧状而具有弧形开口。作为一种改进方案,位于所述支座两侧的滚轮支架绕各自的枢轴结构旋转而弧形开口相对。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枢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中部的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支座上的第二连接孔和枢轴,所述枢轴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前拖车轮系和后拖车轮系均包括拉手、车轴、车轮和杠杆结构,所述车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车轮,所述拉手与车轴铰接,所述支座与车轴相连,所述杠杆结构包括杠杆、转接盘和两根横拉杆,所述杠杆与所述拉手和转接盘铰接,所述转接盘与所述车轴铰接,一根横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转接盘铰接,另一端与车轴一端的车轮铰接,另一根横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转接盘铰接,另一端与车轴另一端的车轮铰接,所述拉手转动驱动杠杆运动,该杠杆驱动所述转接盘转动,所述转接盘带动每一根横拉杆驱动相应的车轮转向,车轮的转动方向与拉手的转动方向相同。作为一种改进方案,所述杠杆倾斜于所述转接盘与车轴的铰接处与拉手与车轴的铰接处之间的连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本技术的托运小车的横梁是一段子横梁或者至少由二段子横梁串联而成,所以,所述横梁可以根据托运的筒段的长度选择一段子横梁构成所述横梁或者由子横梁串联而构成横梁,这样,能够托运不同长度的筒段,另外,由于位于所述支座一侧的滚轮支架绕所述枢轴结构向支座内侧顺时针转动,位于所述支座相对另一侧的滚轮支架绕所述枢轴结构向支座内侧逆时针转动,这样,托运的筒段被所述滚轮支架支撑,所述滚轮支架转动的角度随着筒段直径的不同而不同,所以,能托运不同直径的筒段。2、由于设置有杠杆结构,所以,能够灵活的转向,灵活的操纵本技术的运载火箭筒段托运小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运载火箭筒段托运小车的正视图;图2是拉手和杠杆结构与车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述的运载火箭筒段托运小车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并结合图2,本技术的运载火箭筒段托运小车包括前拖车轮系1、后拖车轮系2、二个支座3、横梁4和至少两组支架5。所述前拖车轮系I和后拖车轮系2相对设置,所述前拖车轮系I和后拖车轮系2在本实施例中结构相同,包括拉手11、车轴12、车轮13和杠杆结构14。所述拉手11与车轴12相连.所述车轴1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车轮13。所述杠杆结构14的设置是为了所述把手11转动灵活,进而,能够灵活的转动所述托运小车,该杠杆结构14包括杠杆141、转接盘142和两根横拉杆143。所述杠杆141与所述拉手11和转接盘142铰接。所述转接盘142与所述车轴12铰接,一根横拉杆143的一端与所述转接盘142铰接,另一端与车轴12 —端的车轮13铰接,另一根横拉杆143的一端与所述转接盘142铰接,另一端与车轴12另一端的车轮13铰接。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拉手11转动驱动杠杆141运动,该杠杆141驱动所述转接盘142转动,所述转接盘142带动每一根横拉杆143驱动相应的车轮13转向,车轮13的转动方向与拉手11的转动方向相同,也就是说,拉手11向左转动,则,车轮13也向左转动,拉手11向右转动,则,车轮13向右转动,以图3的图面方向为例说明该过程,在拉手11逆时针转动(也即实际使用时候拉手向右转动),拉手11将通过所述杠杆141推动所述转接盘142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得所述转接盘142向上(图面方向)拉动转接盘142下方的横拉杆143而使得转接盘142下方的车轮13逆时针转动,向上推动转接盘142上方的横拉杆143而使得转接盘142上方的车轮13逆时针转动,从而,车轮13的转动方向与拉手11的转动方向相同,通过该杠杆结构14,本技术转动灵活。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二个支座3由钢板焊接而成,分别与前拖车轮系I和后拖车轮系2连接,也就是说,一个支座3连接于前拖车轮系I的车轴12,另一个支座3连接于后拖车轮系2的车轴12。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横梁4是一段子横梁或者至少由二段子横梁串联而成,该横梁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二个支座3连接而跨于所述前拖车轮系I与后拖车轮系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子横梁是桁架结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孔,每一个支座3上也设置有螺孔,当一段子横梁的长度即可满足筒段的托运时,所述子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6穿设螺孔而与位于前拖车轮系I和后拖车轮系2上的支座3连接,当一段子横梁的长度不满足筒段的托运时,先将子横梁串联,也即,一根子横梁的一端和另一根子横梁的一端通过螺栓6穿过螺孔连接直至连接的子横梁构成的横梁能够托运筒段为止,然后,将位于两侧的子横梁分别通过螺栓穿设螺孔分别与前拖车轮系I和后拖车轮系2上的支座3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本技术能够托运不同长度的筒段。请参阅图1和图3,所有的支架5分别安装于所述二个支座3,每一组支架5包括二个滚轮支架51,该二个滚轮支架51位于所述支座3的相对两侧并分别由枢轴结构与支座3铰接,位于所述支座3 —侧的滚轮支架51绕所述枢轴结构向支座3内侧顺时针转动,位于所述支座3相对另一侧的滚轮支架51绕所述枢轴结构向支座3内侧逆时针转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滚轮支架51是支撑杆,该支撑杆弯曲呈弧状而具有弧形开口 511,该支撑杆的两端连接有滚轮512,位于所述支座3两侧的滚轮支架51绕各自的枢轴结构旋转而弧形开口 511相对。所述枢轴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中部的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支座3上的第二连接孔和枢轴513,所述枢轴513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此处,为了方便叙述所述支架5支撑筒段,将支撑杆两端的滚轮命名为上滚轮5121和下滚轮5122并以图2的图面方向为参考,在托运筒段时候,位于支座3左侧和右侧的滚轮支架51的下滚轮5122与筒段的表面抵靠,随着筒段放置于所述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运载火箭筒段托运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拖车轮系、后拖车轮系、二个支座、横梁和至少两组支架;其中:所述前拖车轮系和后拖车轮系相对设置;所述二个支座分别与前拖车轮系和后拖车轮系连接;所述横梁是一段子横梁或者至少由二段子横梁串联而成;该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二个支座连接而跨于所述前拖车轮系与后拖车轮系之间;所有的支架分别安装于所述二个支座,每一组支架包括二个滚轮支架,该二个滚轮支架位于所述支座的相对两侧并分别由枢轴结构与支座铰接,位于所述支座一侧的滚轮支架绕所述枢轴结构向支座内侧顺时针转动,位于所述支座相对另一侧的滚轮支架绕所述枢轴结构向支座内侧逆时针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庹福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