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油装置以及研磨液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98671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1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除油装置以及研磨液搅拌装置,所述除油装置用于去除研磨液搅拌装置的油渍,通过添加第一遮挡盘遮挡住搅拌马达泄露出的油渍,通过添加第二遮挡盘遮挡住研磨液缸的开口,并连接一油管排走第二遮挡盘的油渍,从而避免油渍落入研磨液缸中污染研磨液。(*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除油装置以及研磨液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化学机械研磨(CMP)作为芯片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艺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挑战。在化学机械研磨的工艺中,将半导体晶片放置于研磨头上,并使晶圆表面朝下与研磨垫接触,在所述研磨垫和半导体晶片之间通入研磨液(Slurry),通过晶片表面和研磨垫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得晶片表面平坦化。由于化学机械研磨工艺是同时利用机械方式与化学方式进行,因此必须考虑到很多复杂的工艺参数,例如目标薄膜层的特性、研磨液的成分、研磨垫的组成、平台转速等,其中,研磨液是化学机械研磨工艺中的一项关键的消耗品,在芯片化学机械研磨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上可知,研磨液品质将直接影响化学机械研磨对晶圆表面进行平坦化的好坏,因而,正常生产中不能有任何的杂质污染研磨液。请参考图1,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研磨液搅拌装置包括研磨液缸1、搅拌棒2以及搅拌马达3,所述研磨液缸I设有一开口,研磨液是放置在研磨液缸I中,依靠搅拌马达3带动搅拌棒2对研磨液进行搅拌,保证其密度等均匀,用于正常生产。然而,搅拌马达3中带有一些油,例如润滑油等。在搅拌马达3长期的使用中,油溃将漏出并沿着搅拌棒2滴入研磨液缸I中的研磨液中,从而污染研磨液,若研磨液喷到晶圆表面则会污染晶圆并且损害晶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油装置以及研磨液搅拌装置,以防止油溃污染研磨液。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除油装置,用于去除研磨液搅拌装置的油溃,所述研磨液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马达、搅拌棒以及研磨液缸,所述研磨液缸设有一开口 ;所述除油装置包括第一遮挡盘、第二遮挡盘和油管,所述第一遮挡盘设有一第一开孔,所述第二遮挡盘设有一第二开孔;所述第二遮挡盘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遮挡盘的尺寸,所述搅拌棒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伸入到所述研磨液缸,所述第一遮挡盘与所述搅拌棒连接并随所述搅拌棒转动,所述第二遮挡盘固定于所述研磨液缸的开口上,所述油管与所述第二遮挡盘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挡盘包括圆形的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外边缘连接的侧壁,所述第一开孔设置于所述底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遮挡盘的侧壁高度范围为lcnT3Cm,所述第一遮挡盘的底壁的直径范围为8cnTl2cm。进一步的,所述除油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内的密封圈,所述第一遮挡盘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搅拌棒密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遮挡盘包括圆形的底壁、与所述底壁外边缘连接的外侧壁以及与所述底壁内边缘连接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开孔设置于所述底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遮挡盘的底壁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遮挡盘的底壁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遮挡盘的外侧壁及内侧壁的高度范围均为lcnT3Cm,所述第二遮挡盘的底壁的直径范围为10cnTl4c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遮挡盘通过一螺丝与所述研磨液缸的开口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外侧壁上设有一排油孔,所述油管通过所述排油孔与所述第二遮挡盘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底壁上设有一排油孔,所述油管通过所述排油孔与所述第二遮挡盘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油管通过一便捷卡头固定于所述第二遮挡盘上。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研磨液搅拌装置包括上述除油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主要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添加第一遮挡盘遮挡住搅拌马达泄露出的油溃,通过添加第二遮挡盘遮挡住研磨液缸的开口,并连接一油管排走第二遮挡盘的油溃,从而避免油溃落入研磨液缸中污染研磨液。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研磨液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研磨液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提出的除油装置,用于去除研磨液搅拌装置的油溃,所述研磨液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马达3、搅拌棒2以及研磨液缸I,所述研磨液缸I设有一开口。所述除油装置包括第一遮挡盘4、第二遮挡盘5和油管6,所述第一遮挡盘4设有一第一开孔(未图示),所述第二遮挡盘5设有一第二开孔(未图示);所述第二遮挡盘5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遮挡盘4的尺寸,所述搅拌棒2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伸入到所述研磨液缸1,所述第一遮挡盘4与所述搅拌棒2连接并随所述搅拌棒2转动,所述第二遮挡盘5固定于所述研磨液缸I的开口上,所述油管6与所述第二遮挡盘5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挡盘4包括圆形的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外边缘连接的侧壁,所述第一开孔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方便所述搅拌棒2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并固定所述第一遮挡盘4,使之可以随着所述搅拌棒2旋转。较佳的,所述除油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内的密封圈(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遮挡盘4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搅拌棒2密封连接。所述第一遮挡盘4的侧壁高度范围为lcnT3Cm,例如是2cm。所述第一遮挡盘4的底壁的直径范围为8cnTl2Cm,例如是10cm。第一遮挡盘4用于遮挡从搅拌马达3泄露出的油溃,油溃会沿着搅拌棒2流入第一遮挡盘4中。由于第一遮挡盘4设有高度为2cm的边缘侧壁,在第一遮挡盘4随着搅拌棒2转动时不会被轻易甩出,从而避免油溃漏入研磨液缸I中。所述第二遮挡盘5包括圆形的底壁、与所述底壁外边缘连接的外侧壁以及与所述底壁内边缘连接的内侧壁,所述第二开孔设置于所述底壁上。所述第二遮挡盘5的底壁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遮挡盘4的底壁的直径,防止所述第一遮挡盘4中的油溃溢出滴落所述研磨液缸I中。所述第二遮挡盘5的外侧壁及内侧壁的高度范围均为lcnT3Cm,例如是2cm。所述第二遮挡盘5的底壁的直径范围为10cnTl4cm,例如是12cm。所述第二遮挡盘5通过一螺丝与所述研磨液缸I的开口固定连接,便于拆卸。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遮挡盘5的外侧壁上设有一排油孔,所述油管6通过所述排油孔与所述第二遮挡盘5连通。所述油管6通过所述排油孔与所述第二遮挡盘5连通。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排油孔也可以设置于第二遮挡盘5的底部。所述油管6通过一便捷卡头固定于所述第二遮挡盘5上,所述油管6的另一端与排放管路相(图中未示出)连接,用于把第二遮挡盘5中的油溃排放出。所述搅拌棒2穿过所述第二遮挡盘5的开孔,并与所述第二遮挡盘5保持一定距离,所述第二遮挡盘5的开孔优选大于所述搅拌棒2的直径,避免所述搅拌棒2触碰到所述第二遮挡盘5。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遮挡盘和第二遮挡盘可以为其他形状,并不限于圆盘形。但是得保证第一遮挡盘与搅拌棒固定连接,第二遮挡盘要稍大于第一遮挡盘,并固定在研磨液缸的开口处。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技术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
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技术揭露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实现思路
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油装置,用于去除研磨液搅拌装置的油渍,所述研磨液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马达、搅拌棒以及研磨液缸,所述研磨液缸设有一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装置包括:第一遮挡盘、第二遮挡盘和油管,所述第一遮挡盘设有一第一开孔,所述第二遮挡盘设有一第二开孔;所述第二遮挡盘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遮挡盘的尺寸,所述搅拌棒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伸入到所述研磨液缸,所述第一遮挡盘与所述搅拌棒连接并随所述搅拌棒转动,所述第二遮挡盘固定于所述研磨液缸的开口上,所述油管与所述第二遮挡盘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油装置,用于去除研磨液搅拌装置的油溃,所述研磨液搅拌装置包括搅拌马达、搅拌棒以及研磨液缸,所述研磨液缸设有一开口 ;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装置包括第一遮挡盘、第二遮挡盘和油管,所述第一遮挡盘设有一第一开孔,所述第二遮挡盘设有一第二开孔;所述第二遮挡盘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遮挡盘的尺寸,所述搅拌棒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伸入到所述研磨液缸,所述第一遮挡盘与所述搅拌棒连接并随所述搅拌棒转动,所述第二遮挡盘固定于所述研磨液缸的开口上,所述油管与所述第二遮挡盘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盘包括圆形的底壁以及与所述底壁外边缘连接的侧壁,所述第一开孔设置于所述底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挡盘的侧壁高度范围为lcnT3cm,所述第一遮挡盘的底壁的直径范围为8cnTl2c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内的密封圈,所述第一遮挡盘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搅拌棒密封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叶舟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