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式分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461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歇式分厢器,包括行走装置、分厢装置和底盘(15);在底盘(15)的前端设有入禾筒(5),在入禾筒(5)的后方设有至少一组分厢装置,行走装置设置在底盘(15)上;行走装置设有一间歇运动机构和分厢装置配合动作。在分厢器水平前进完成入禾动作后,行走装置通过间歇运动机构间歇停止,此时分厢装置对作物茎秆进行竖直向上顶开和两侧顶开的挤压动作,这种方式一方面减少了机组行驶作业阻力,另一方面还提高了作业质量,在保证分厢效果的同时不会对作物茎秆产生伤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巧妙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作业阻力小,分厢可靠性高,有效地降低了分厢作业时的断枝率和掉枝率,大大提高了作物分厢的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涉及一种农用分厢器,具体是一种用于对田间植株进行分厢管理的间歇式分厢器
技术介绍
莖杆闻、分枝多、交叉多的农作物在植保和收获期间,随着植株的长闻或者植株出现倒伏现象,相邻厢间接壤的植株会纠缠生长到一起,将厢与厢 之间的界限模糊,导致在田间管理困难,在收获过程中对于人机下田作业造成一定的干扰,难以进入田间作业,需要人工事先对行间进行分厢处理,作业效率低且工作劳动强度大。在作物收获期间,由于分枝交叉现象多,联合收割机在收获作业时,已割与未割间有拉扯,因此会造成收获掉粒损失较大,减少了产量。针对现有的分厢做法是,采用人工采用木棍等器具将厢间的植株扶正分开,这种方式存在作业劳动强度大,并且容易造成减产;在收割作业时则采用人工割倒厢间纠缠在一起的植株,或者用带侧割刀装置的收割机进行直接进行收割,前种方式同样存在劳动强度大的缺陷,后者方式则大大地削减的作物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田间分厢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产量削减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间歇式分厢器,本技术分厢效果显著、自动化程度高且对作物产值不会产生影响。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间歇式分厢器,包括行走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间歇式分厢器,其特征是:包括行走装置、分厢装置和底盘(15);?在所述底盘(15)的前端设有入禾筒(5),在所述入禾筒(5)的后方设有至少一组可以上下进行伸缩动作的分厢装置,将入禾筒(5)初步分开的作物茎秆进一步分离;?所述行走装置设置在所述底盘(15)上,驱动所述底盘(15)在田间行走;?所述底盘(15)上还设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分别驱动所述行走装置和分厢装置;所述行走装置设有一间歇运动机构和所述分厢装置配合动作,实现分厢器在分厢工作时的周期间歇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歇式分厢器,其特征是包括行走装置、分厢装置和底盘(15);在所述底盘(15)的前端设有入禾筒(5),在所述入禾筒(5)的后方设有至少一组可以上下进行伸缩动作的分厢装置,将入禾筒(5)初步分开的作物茎杆进一步分离;所述行走装置设置在所述底盘(15)上,驱动所述底盘(15)在田间行走;所述底盘(15)上还设有电机(14),所述电机(14)分别驱动所述行走装置和分厢装置; 所述行走装置设有一间歇运动机构和所述分厢装置配合动作,实现分厢器在分厢工作时的周期间歇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分厢器,其特征是所述分厢装置包括伸缩圆筒(I)、四杆机构(4 )、双螺旋轴(22 );所述双螺旋轴(22)通过链传动与所述电机(14)连接;在所述双螺旋轴(22)上套装有一主动滑块(23),所述主动滑块(23)上固设有一圆柱导向滑块(33),所述圆柱导向滑块(33)与双螺旋轴(22)上的传动螺纹槽配合;所述主动滑块(23)连接一从动滑块(24),所述从动滑块(24)套装在从动滑杆(21)上可沿所述从动滑杆(21)滑动,所述四杆机构(4)的下部与从动滑块(24)连接,上部连接所述伸缩圆筒(I)。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间歇式分厢器,其特征是所述双螺旋轴(22)的表面为正、反双螺旋槽组合而成,主动滑块(23)在双螺旋轴(22)上来回滑动的周期与所述行走装置的周期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峰汤楚宙官春云吴明亮谢方平汤鑫罗凤莲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