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70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是将被沿着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引导的未割谷秆通畅且切实地移交到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在左右一对行驶部上设置机架,在该机架的前方设置收割部,从该收割部的一侧前端部到机架的一侧后端部以向外侧方鼓出的形状安装侧分禾器,通过该侧分禾器一面使未割谷秆离开机身、一面向后方进行引导,侧分禾器具有设置在收割部的一侧方的前部分禾器形成体、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方的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以及设置在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和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之间的中间部分禾器形成体,中间部分禾器形成体将被沿着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引导的未割谷秆中转到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联合收割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联合收割机。
技术介绍
目前的联合收割机的一个方案是,在左右一对行驶部上设置机架,在该机架的前方设置收割部,从该收割部的一侧前端部到机架的一侧后端部以向外侧方鼓出的形状安装侧分禾器,通过该侧分禾器一面使未割的谷秆离开机身、一面将其向后方引导(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1-231337号公报)。并且,侧分禾器分成设置在收割部的一侧方的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和设置在机架的侧方的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两部分,使各分禾器形成体在向外侧方伸出的使用位置和向上方挑起的收纳位置之间自由地进行位置变换。在上述的侧分禾器中,如果将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和后部分禾器形成体切实地设置在使用位置上,则可使未割谷秆不卡住地从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向后部分禾器形成体进行引导,但在任何一个分禾器形成体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则具有未割谷秆卡在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和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之间、不能被通畅地引导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在左右一对行驶部上设置机架,在该机架的前方设置收割部,从该收割部的一侧前端部到机架的一侧后端部以向外侧方鼓出的形状安装侧分禾器,通过该侧分禾器一面使未割谷秆离开机身、一面向后方进行引导,其特征在于,侧分禾器具有设置在收割部的一侧方的前部分禾器形成体、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方的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以及设置在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和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之间的中间部分禾器形成体,中间部分禾器形成体将被沿着-->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引导的未割谷秆中转到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上。并且本专利技术也具有以下的结构特征。(1)使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在向收割部的外侧方伸出的使用位置、和沿着该收割部的侧面挑起的收纳位置之间自由地进行位置变换,另一方面,使后部分禾器形成体在从机架向外侧方伸出的使用位置、和接近该机架的收纳位置之间自由地进行位置变换,使中间部分禾器形成体直到与设置在收纳位置的后部分禾器形成体处于大致相同的位置为止接近设置在机架上并进行固定。(2)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和后部分禾器形成体,无论在使用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采取何种姿势,都设置成至少在俯视时前部分禾器形成体与中间部分禾器形成体一部分重合、并且中间部分禾器形成体与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一部分重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联合收割机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该联合收割机的机架上的功能部结构的侧视说明图。图3是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部和分选部的侧视说明图。图4是脱粒部的侧视说明图。图5是该脱粒部的正视图。图6是接收网的展开俯视图。图7是切开脱粒部的一部分的正视说明图。图8是切开脱粒部的一部分的俯视说明图。图9是表示遮蔽体的俯视图(a)和侧视图(b)的说明图。图10是原动机部与分选部的俯视说明图。图11是排气流路形成体的侧视说明图。图12是表示侧分禾器的俯视图(a)和侧视图(b)的说明图。图13是表示燃料箱的俯视图(a)和侧视图(b)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所示的A是本专利技术的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A将机架2设置在左右一对的履带式的行驶部1、1上,在该机架2的左侧-->前端部上通过收割框架3可自由升降地安装收割部4和输送部5,在该机架2上的左侧前部设置谷秆移送部6、脱粒部7和分选部8,同时,在后部设置排出秆处理部9,另一方面,在机架2的右侧的前部设置驾驶部10,在该驾驶部10的下方位置设置原动机部11,且在该驾驶部10的右侧方位置(外侧方位置)设置防尘部12,且在该驾驶部10的后方位置设置吸入部13,在该吸入部13的后方位置设置谷粒储存部14。这样,通过收割部4收割谷秆,然后通过输送部5将收割后的谷秆输送到后上方的谷秆移送部6,移交到该谷秆移送部6,通过该谷秆移送部6夹住谷秆根部,同时,以将穗头插入脱粒部7内的状态向后方移送。此时,谷秆的穗头被脱粒部7脱粒,同时,脱粒后的谷粒通过分选部8进行分选,只将精粒输送到谷粒储存部14中进行储存。并且,脱粒后的谷秆作为排出秆被输送到排出秆处理部9,在该排出秆处理部9进行切断、排出处理。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12(a)、(b)所示,从收割部4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侧)前端部到机架2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侧)后端部、以向外侧方鼓出的形状安装侧分禾器80,通过该侧分禾器80一面使未收割的谷秆离开机身、一面向后方引导,以下参照图12(a)、(b)就侧分禾器8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图12(a)是侧分禾器80的俯视说明图,图12(b)是侧分禾器80的侧视图。[侧分禾器80的说明]即,如图12(a)、(b)所示,侧分禾器80具有设置在收割部4的一侧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侧方)的前部分禾器形成体81、设置在机架2的一侧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侧方)的后部分禾器形成体82、以及设置在前部分禾器形成体81和后部分禾器形成体82之间的中间分禾器形成体83,该中间分禾器形成体83将被沿着前部分禾器形成体81引导的未割谷秆中转到后部分禾器形成体82上。-->并且,如图12(a)、(b)所示,前部分禾器形成体81由形成体主片84和支承该形成体主片84的支承片85形成。形成体主片84通过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棒状片向外侧方弯曲成凸弧形而形成,经由前部枢轴支承片86、利用轴线朝向前后方向的前部枢支销87将前端部84a枢支·连接在收割框架3的左侧前部,同时,将后端部84b设置在机架2的左侧前部的侧方。支承片85是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棒状片向外侧方弯曲成凸弧形而形成的,经由后部枢轴支承片88、利用朝向前后方向的后部枢支销89将前端部85a枢支·连接在收割框架3的左侧中间部,同时,支承片85从中间部85b直到后端部85c沿着上述形成体主片84的内侧面连续设置、形成一体。这样,前部分禾器形成体81,在从收割部4向外侧方伸出的使用位置(a)和沿着该收割部4的侧面挑起的收纳位置(b)上可自由变换位置。并且,如图12(a)、(b)所示,后部分禾器形成体82由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形成体主片90,和支承该形成体主片90的前、后部的前、后部支承片91、92形成。形成体主片90通过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的方管片的前端部90a和后端部90b分别向内方弯曲而形成。90c是中间部。前部支承片91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棒形,将外侧端部91a连续设置在上述形成体主片90的前端部90a,而将内侧端部91b可自由滑动地插通筒形的前部滑动引导体93,该前部滑动引导体93设置在机架2的左侧前部。后部支承片92形成为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棒形,将上述外侧端部92a连续设置在上述形成体主片90的中间部90c上,而将内侧端部92b可自由滑动地插通筒形的后部滑动引导体94,该后部滑动引导体94设置在机架2的左侧后部。这样,后部分禾器形成体82在从机架2向外侧方伸出的使用位置(c)和与该机架2接近的收纳位置(d)上可横向自由滑动移动(横-->滑移动),可变换位置。并且,后部分禾器形成体82在使用位置(c)处形成加强结构,该加强结构也可作为操作人员乘坐进行操作的台阶发挥作用。并且,如图12(a)、(b)所示,中间部分禾器形成体83由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形成体主片95,和支承该形成体主片95的前、后部的前、后部支承片96、97形成。形成体主片95是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棒状片向外侧方弯曲成凸弧形而形成的,其配置成直到处于与后部分禾器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合收割机,在左右一对行驶部上设置机架,在该机架的前方设置收割部,从该收割部的一侧前端部到机架的一侧后端部以向外侧方鼓出的形状安装侧分禾器,通过该侧分禾器一面使未割谷秆离开机身、一面向后方进行引导,其特征在于,侧分禾器具有设置在收割部的一侧方的前部分禾器形成体、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方的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以及设置在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和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之间的中间部分禾器形成体,中间部分禾器形成体将沿着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引导的未割谷秆中转到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联合收割机,在左右一对行驶部上设置机架,在该机架的前方设置收割部,从该收割部的一侧前端部到机架的一侧后端部以向外侧方鼓出的形状安装侧分禾器,通过该侧分禾器一面使未割谷秆离开机身、一面向后方进行引导,其特征在于,侧分禾器具有设置在收割部的一侧方的前部分禾器形成体、设置在机架的一侧方的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以及设置在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和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之间的中间部分禾器形成体,中间部分禾器形成体将沿着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引导的未割谷秆中转到后部分禾器形成体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使前部分禾器形成体在向收割部的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垣晴三广濑知义坂田淳哉犹原康裕织田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蜻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