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工具和微分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93868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6:25
一种抑制背景、并提高试样的检测灵敏度的分析工具。在该分析工具(10)中,接合在与接合面(20)相反一侧的面的激发光的路径内形成有第一凹部(13)的第一板(11)、和在接合面(20)形成有试样流过的流路、并在与接合面相反一侧的面的激发光的路径内形成有第二凹部(14)的第二板(12),并且,以薄膜(21)、(22)覆盖第一开口部(13b)和第二开口部(14b),该第一凹部(13)具有第一底面(13a)、第一开口部(13b)、以及其直径从第一底面(13a)的外边缘向第一开口部(13b)的开口边缘扩大的倾斜面(13c),该第二凹部(14)具有第二底面(14a)、第二开口部(14b)、以及其直径从第二底面(14a)的外边缘向第二开口部(14b)的开口边缘扩大的倾斜面(14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树脂制的微流路芯片的分析工具以及具备该分析工具的微分析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科学领域或医学领域中,为了高精度且高速进行蛋白质、核酸(例如,DNA)等微量物质的检查分析,正在使用微分析系统。 作为微分析系统的一种,举出如下的系统,即该系统在分析工具的内部形成数10 200 μ m左右的宽度和深度的微流路(以下简称为“流路”),在流路中填充电泳液(缓冲液、凝胶),从流路的一端注入试样而施加电压,使试样进行电泳从而进行分析。在这样的试样分析中,公知有如下的方法,即在具有能够进行分析光的射出和接受的光学单元的分析装置上,设置具有微流路的分析工具,使试样进行电泳,对流路的规定位置照射光,从而观察流路内的试样发出的荧光波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 - 2880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对试样进行照射的光的路径中存在树脂(基板),由于该树脂具有厚度因此会发出强烈的自身荧光,所以背景变大、试样的检测灵敏度降低。另外,还存在如下问题,S卩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22 JP 2010-1650101.一种分析工具,其接合平面形状的第一板和第二板而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板的接合面上形成有流路, 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已被接合的状态下,在向位于所述流路的规定位置的试样进行照射的激发光和/或从照射了激发光的试样发出的检测光的路径内,隔着所述流路而设置一对密闭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工具,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板上,在与接合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有第一凹部, 在所述第二板上,在与接合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有第二凹部, 以薄膜覆盖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的各开口部,形成所述密闭空间。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航一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