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多层层叠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9323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9 0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将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纵向地配列而邻接的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并将分割后的层叠流向流动方向向反方向引导、接着将两者向流动方向的中心引导而令其在左右方向上邻接地再配置而合流的工序1(L流路);和将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纵向地配列而邻接的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并将分割后的层叠流向流动方向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引导、接着将两者向流动方向的中心引导而令其在左右方向上邻接地再配置而合流的工序2(R流路),将工序1(L流路)及工序1(R流路)以该顺序交互地反复进行至少3工序以上。由此,能够抑制两端部的层的消失,抑制层的厚度不均或纵配列的散乱,制造均一性更优异的多层层叠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具有熔融流动性和硬化性的高分子材料构成的多层层叠体、其制造方法及其制造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以液晶显示器的偏光板保护薄膜、光学补偿薄膜等利用了光的控制的光学薄膜为中心,此外,进行向以提高屏蔽性能为目的的组装的高功能性薄膜用途的扩展。例如,如果将折射率高的层和低的层交互地多层层叠,则借助这些层间的光干涉,成为选择地反射或者透过特定波长的光的光学干涉薄膜。这样的层叠薄膜中,通过令选择地反射或者透过的光的波长区域为可视光区域,例如向反射型的偏光板及发色薄膜、具有金属光泽的薄膜、或者反射镜薄膜等的用途扩展。进而,如果选择地切断近红外,则也能够用作隔断日照用的窗户贴付用薄膜,对于多层层叠薄膜,今后期望向多种用途扩展。上述的多层层叠薄膜利用多层挤压成形技术而通过在薄膜的厚度方向上横层叠化而形成(专利文献1、2 )。该多层挤压成形技术为,令各种的热可塑性材料从各挤压成形机向多层歧管模、多层进料模块、以及薄膜模通过,令各自的流动在进料模块中融合,然后层叠而进入模中,形成层叠体。例如,在专利文献I的段落〔0010〕中记载了下述内容将由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材料的各自的重叠层构成的第I流动分割而变为多个支流,这些支流被再次定向、并且被再次定位,分别地对称地扩张以及收缩,独立地调节对各支流的流动的阻力,该支流再次合流为重叠状态,形成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材料的非常多的各自的重叠层以既定的比例或者其他的分布状态分配的第2流动。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使用具有下述构造的层叠装置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为了减少由至少两种热可塑性树脂层构成且层叠数为两层以上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层间不均,流路各部的尺寸满足既定的关系。但是,专利文献I以及2的制造方法是向横方向配向的层的层叠,所以存在产生层的厚度不均而无法实现层的均一化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此外伴随着多层层叠薄膜的用途的多样化,研究一种不同于在薄膜的厚度方向上层叠化而成的多层层叠薄膜的制造方法的新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初期将两层以上的粘性的高分子流体分割并再配置、然后再结合、从而沿纵向配向的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和其制造装置。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沿纵向配向的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内容提供至少第I硬化性流体的第I流动和第2硬化性流体的第2流动、为了供给由第I流体和第2流体构成流体的复合流而将第I流动和第2流动复合、将复合流分割为各分支流由第I流体和第2流体构成的多个分支流、将分支流配置为相互沿横方向邻接,然后,为了提供沿纵向被配向的多层层叠体而令多个沿横方向邻接的流动融合。在该方式中,记载了包含结合第二流动的内容的方法包含将第I流动分割为第I流体的两个流动、而且在此为了提供第I流动和第3流动而将第I流体的两个的流动和第2流动结合。但是,专利文献3的制造方法是将上下分割、左右配列反复进行的配列化机构,是为了缩短装置全长而从上下分割到左右配列的流路短的机构,所以存在随着分割和配列的次数增加,得到的纵配列品的左右两端部的层消失导致的层的厚度不均及产生纵配列的散乱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3的图7所记载的装置中,本说明书中规定的L2/L1为O. 58。S卩,如本说明书的图4的比较例1-2 1-5,图10及图11的比较例2-1及比较例2-4所示,在进行分割、分支、再配置及合流的本装置内的流路中流动的层叠流中产生局部的流速不均,其结果,每次反复进行分割、分支、再配置、合流,该不均的影响变大,出现层叠截面的混乱、层的垂直性降低的问题。上述的不良部分中,如果在层叠体中产生一次,则每次反复进行分割、再配置,不良部分的比例增加,在最终得到的多层层叠体中包含的不良部分的比例非常大地增加,存在对性能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7832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5-349681号公报。专利文献3 :W0 第 2010/017271 号。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制造方法/制造装置中,在进行分割、分支、再结合的装置内的流路中流动的层叠流中产生局部的流速不均,而且每次反复进行分割、再结合,不均的影响就增大而容易产生层叠截面的混乱,其结果,在多层层叠化的多层层叠体中发生层的厚度不均或者层的垂直性的降低等的不良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两端部的层的消失、抑制层的厚度不均或者纵配列的散乱、制造均一性更加优异的多层层叠体的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其制造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专利技术的第I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有: 工序I (L流路),将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纵向地配列而邻接的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令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为第I层叠流,令下部的层叠流为第2层叠,将上述第I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左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右方引导,接着,将上述第I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右下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左上方引导,然后,令上述第I层叠流和上述第2层叠流在左右方向上邻接而再配置并合流; 工序2 (R流路),将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纵向地配列而邻接的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令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为第3层叠流,令下部的层叠流为第4层叠流,将上述第3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右方引导,将上述第4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左方引导,接着,将上述第3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左下方引导,将上述第4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右上方引导,其后,令上述第3层叠流和上述第4层叠流在左右方向上邻接而再配置并合流, 将上述工序I (L流路)、上述工序2 (R流路)以该顺序交互地反复进行至少3工序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第2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有 工序2 (R流路),将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纵向地配列而邻接的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令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为第I层叠流,令下部的层叠流为第2层叠流,将上述第I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右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左方引导,接着,将上述第I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向左下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向右上方引导,然后,令上述第I层叠流和上述第2层叠流在左右方向上邻接而再配置并合流; 工序I (L流路),将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纵向地配列而邻接的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令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为第3层叠流,令下部的层叠流为第4层叠流,将上述第3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左方引导,将上述第4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右方引导,接着,将上述第3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右下方引导,将上述第4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左上方引导,然后,令上述第3层叠流和上述第4层叠流在左右方向上邻接而再配置并合流, 将上述工序2 (R流路)、上述工序I (L流路)以该顺序交互地反复进行至少3工序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第3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为, 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纵向地配列而邻接,形成具有既定的宽度和厚度的层叠流,在分割点处,将上述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将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作为第I层叠流,将下部的层叠流作为第2层叠流, 在分支点处,将上述第I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5.25 JP 2010-119395;2010.06.03 JP 2010-127781.一种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工序I (L流路),将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纵向地配列而邻接的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令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为第I层叠流,令下部的层叠流为第2层叠,将上述第I 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左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右方引导,接着, 将上述第I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右下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左上方引导,然后,令上述第I层叠流和上述第2层叠流在左右方向上邻接而再配置并合流;工序2 (R流路),将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纵向地配列而邻接的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令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为第3层叠流,令下部的层叠流为第4层叠流,将上述第3 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右方引导,将上述第4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左方引导,接着, 将上述第3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左下方引导,将上述第4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右上方引导,然后,令上述第3层叠流和上述第4层叠流在左右方向上邻接而再配置并合流,将上述工序I (L流路)、上述工序2 (R流路)以该顺序交互地反复进行至少3工序以上。2.一种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具有工序2 (R流路),将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纵向地配列而邻接的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令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为第I层叠流,令下部的层叠流为第2层叠流,将上述第I 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右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左方引导,接着, 将上述第I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向左下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向右上方引导,然后,令上述第I层叠流和上述第2层叠流在左右方向上邻接而再配置并合流;工序I (L流路),将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纵向地配列而邻接的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令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为第3层叠流,令下部的层叠流为第4层叠流,将上述第3 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左方引导,将上述第4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右方引导,接着, 将上述第3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右下方引导,将上述第4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左上方引导,然后,令上述第3层叠流和上述第4层叠流在左右方向上邻接而再配置并合流,将上述工序2 (R流路)、上述工序I (L流路)以该顺序交互地反复进行至少3工序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层叠流的截面形状为矩形。4.一种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纵向地配列而邻接,形成具有既定的宽度和厚度的层叠流,在分割点处,将上述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将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作为第I 层叠流,将下部的层叠流作为第2层叠流,在分支点处,将上述第I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左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右方引导, 在中间点处,将上述第I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右下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左上方弓I导, 在合流点处,令上述第I层叠流和上述第2层叠流左右地邻接而再配置并合流, 其中, 令上述层叠流的上述宽度和上述厚度中较长的一方的长度为L1、从上述分支点到上述合流点的流动行进方向的长度为L2时,上述具有既定的宽度和厚度的层叠流满足L2 /LI彡1.1的关系。5.—种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纵向地配列而邻接,形成具有既定的宽度和厚度的层叠流,在分割点处,将上述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将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作为第I层叠流,将下部的层叠流作为第2层叠流, 在分支点处,将上述第I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右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左方引导, 在中间点处,将上述第I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左下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右上方引导, 在合流点处,令上述第I层叠流和上述第2层叠流左右地邻接而再配置并合流, 其中, 令上述层叠流的上述宽度和上述厚度中较长的一方的长度为L1、从上述分支点到上述合流点的流动行进方向的长度为L2时,上述具有既定的宽度和厚度的层叠流满足L2 /LI彡1.1的关系。6.—种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具有 第I工序,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在纵向中配列而邻接,形成具有既定的宽度和厚度的层叠流,在分割点A2处,将上述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将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作为第I层叠流,将下部的层叠流作为第2层叠流,在分支点B2处,将上述第I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左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右方引导,在中间点C2处,将上述第I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右下方引导,将上述第2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左上方引导,在合流点D2处,令上述第I层叠流和上述第2层叠流左右地邻接而再配置并合流; 第2工序,在分割点E2处,将上述再配置合流后的上述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将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作为第3层叠流,将下部的层叠流作为第4层叠流,在分支点F2处,将上述第3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右方引导,将上述第4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而向左方引导,在中间点G2处,将上述第3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左下方引导,将上述第4层叠流朝向流动方向的中心而向右上方引导,在合流点H2处,令上述第3层叠流和上述第4层叠流左右地邻接而再配置并合流, 其中, 令上述层叠流的上述宽度和上述厚度中较长的一方的长度为L1、从上述分支点B2到上述合流点D2、及/或从上述分支点F2到上述合流点H2的流动行进方向的长度为L2时,上述具有既定的宽度和厚度的层叠流满足L2 / LI ^1.1的关系。7.—种多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具有第I工序,令至少两个的熔融树脂在纵向中配列而邻接,形成具有既定的宽度和厚度的层叠流,在分割点A2处,将上述层叠流上下地分割为两部分,将分割后的上部的层叠流作为第I层叠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井诗门善当利行富山浩太中田博通
申请(专利权)人: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