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使用Cu(Ag)-W(Mo)类放电加工用电极的放电加工中,提高加工速度、电极消耗率、被加工物的表面粗糙度,在Cu(Ag)-W(Mo)类材料中添加适当量的选自由Mg、Ca、Sr、Ba、Sc、Y、镧构成的组(M3)中的元素的硼氧化物和铁族金属。作为硼氧化物,特别优选使用M32B2O5、M3B2O4所示的硼氧化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主要在刻模放电加工中使用的加工电极合适的放电加工用电极。
技术介绍
作为放电加工用电极,主要使用主要包含碳等的非金属物的材料、主要包含以Cu为代表的金属的材料。使用碳或Cu的放电加工用电极时,虽然通过提高放电条件容易提高加工速度,但是,电极本身的消耗激增,电极形状被反映于被加工物。因此,在要求精密度的用途,例如在模具用超硬合金部件的放电加工这样的用途中不优选。在这样要求精密度的领域中,一直以来使用作为良导电材料的Cu或Ag与高熔点金属的作为耐电弧成分优异的W (钨)的复合材料。在这样的用途中,也需要放电加工中被加工物的加工速度快以及加工电极本身的消耗少。同时,由于被加工物上会被转印加工电极的表面状态,所以需要在加工电极的表面或者内部不存在例如一个边超过20 μ m的大小的气孔。因此,目前为止已经证实有Cu-W材料作为基材、添加各种物质得到的放电加工电极材料。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使Cu-W合金中包含碱土金属的硼氧化物(由碱土金属和硼构成的复合氧化物)的放电加工用电极。通过在Cu-W合金中添加O. 05 5质量%的碱土金属的硼氧化物,电子放射性变好,因此能够期待使放电稳定的效果。此外,专利文献I中,表明了能够提高加工效率、没有吸湿性且化学上稳定、能够减少电极消耗的效果。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 Cu-W、Ag-W、Cu_WC等的合金中添加O. 05 O. 2质量%的Ni和O.1 1. O质量%的氧化Ce的技术。说明了 Ni的量少则难以进行烧结,以及氧化Ce的 适量添加对于长寿命化的效果高。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不含有O. 05质量%以上的N1、Cu、W以外的元素及其硼化物、氧化物,W颗粒整体的70%以上使用具有超过I μ m且不足3 μ m的粒径的W颗粒制作得到的、W骨架的维氏硬度(HV)为22以上的放电加工用电极材料。因为不含碱土金属,所以容易促进烧结,可以少量添加或者完全不添加Ni,得到烧结体。记载了由此得到电极消耗降低、加工速度提高、电极本身的加工性提高的效果。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以包含碱土金属(和碱金属或稀土金属等)和W的复合氧化物的Cu-W类合金为材料的放电加工用电极。此外,记载了通过使该材料中含有5mol%以下的Fe、Co、Ni中的至少一种,能够提高烧结性。说明了通过将包含W的复合氧化物均匀分散,则难以发生异常放电,电极消耗率降低,能够提高加工速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1-08449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03-14663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4-130487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6-31513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可以认为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现有方法中的任一种,加工速度的提高或放电加工用电极的消耗的减少都能够提高一定的效果,然而,加工速度的提高和电极消耗的减少的要求进一步深入,要求有更优异的放电加工用电极。此外,例如,如专利文献I中所述,硼氧化物有使放电特性提高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添加硼氧化物会给材料的烧结性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难以充分进行烧结,在内部 容易产生残留气孔。使用具有残留气孔的电极进行放电加工,就会产生被加工物的加工精度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电极消耗率、并且能够进行高速加工和高精度加工的放电加工用电极。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放电加工用电极,用于放电加工,上述放电加工用电极由包含下述(A)、(B)和(C),且(A)、(B)和(C)的质量的和占总质量的95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材料构成。其中,(A)为5 40质量份的M1,(B)为与上述(A)合计为100质量份的M2金属,该M2金属必须含有M2并且包含M2与铁族金属的合金或铁族金属的单体,(C)为相对于上述(A)和上述(B)的合计质量100质量份,为O.05 8外部质量份的M3的硼氧化物。此外,Ml为Cu或Ag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它们的合金,M2为W或Mo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它们的合金,M3为选自Mg、Ca、Sr、Ba、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铁族金属的单体的质量和上述M2与铁族金属的合金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上述(A)的质量与上述(B)的质量的合计为O. 05 2. 5质量%。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放电加工用电极,由还包含下述的(D)和(E)、且上述(A)、(B)、(C)与上述(D)、(E)的质量的和占总质量的95质量%以上100质量%以下的材料构成。其中,(D)为设上述(A)的质量与上述(B)的质量的合计为100质量份时,相对于上述(A)的质量与(B)的质量的合计为O.1 5外部质量份的复合氧化物,该复合氧化物包含上述M2和上述铁族金属,并包含Ca、Sr、Ba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E)为设上述(A)的质量与上述(B)的质量的合计为100质量份时,相对于上述(A)的质量和(B)的质量的合计为O.1 3质量份的氧化硼。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C)的硼氧化物能够由M3aBb0。表示,a=2、b=2、c=5的硼氧化物的比例,设硼氧化物的总体积为I的情况下,为O.1体积份以上O. 99体积份以下。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C)的硼氧化物能够由M3aBb0。表示,包括a=2、b=2、c=5所示的占X体积份的第一硼氧化物,a=l、b=2、c=4所示的占y体积份的第二硼氧化物,与上述第一硼氧化物和上述第二硼氧化物中的任一种均不同的、占z体积份的第三硼氧化物。上述 x、y、z 满足下述关系式(I) (3)。(l)x 彡 O.1、y 彡 O.1, (2)x+y 彡 O. 5, (3)x+y+z=l。并且,满足z彡O.1。在某实施方式中,设上述(C)的硼氧化物的总体积为I体积份的情况下,M1、M2、在铁族金属的单体、M2与铁族金属的合金的晶界分散有O. 5体积份以上的上述硼氧化物。在某实施方式中,上述(C)的硼氧化物的平均粒径超过Ομπι且在20 μ m以下,并且最大粒径超过O μ m且在150 μ m以下。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放电加工用电极,其电子释放特性优异,使用其能够提高加工速度。此外,能够使放电加工用电极的消耗率比较低,使被加工物的表面精度良好。因此,能够缩短模具等的被加工物的加工时间,而且伴随着加工效率的提高,能够减少昂贵的加工机的导入数量和维修等的附带费用,因此在工业上非常有用。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放电加工用电极的组织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放电加工用电极中,在Cu (或Ag)_W (或Mo)类合金中,以复合氧化物(M3xBy0z,其中,M3为Mg、Ca、Sr、Ba、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的形态在合金组织中分散电子释放特性优异的属于周期表2a族的碱土金属元素Ca、Sr、Ba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此外,通过添加铁族金属(Fe、Co、Ni )提高烧结性。更具体来说,放电加工用电极,包含下述(A)到(C)的材料。(A) :5 40 质量份的 Ml。(B):与(A)合计为100质量份的M2金属,该M2金属必须含有M2,并且包含M2与铁族金属的合金和/或铁族金属的单体。(C):相对于(A)和(B)的合计质量100质量份为O. 5 8外部质量份的M3的硼氧化物。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10.18 JP 2010-2334801.一种放电加工用电极,其用于放电加工,所述电极的特征在于由包含下述(A)、(B)和(C),且所述(A)、(B)和(C)的质量的和占总质量的95质量% 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材料构成,(A)5 40质量份的Ml,(B):与所述(A)合计为100质量份的M2金属,所述M2金属必须含有M2,并且包含M2 与铁族金属的合金或铁族金属的单体,和(C):相对于所述(A)和所述(B)的合计质量100质量份,为O.05 8外部质量份的M3 的硼氧化物,其中,Ml为Cu或Ag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它们的合金,M2为W或Mo中的至少一种或者它们的合金,M3为选自Mg、Ca、Sr、Ba和稀土金属中的至少一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加工用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铁族金属的单体的质量和所述M2与铁族金属的合金的质量的合计,相对于所述 (A)的质量与所述(B)的质量的合计为O. 05 2. 5质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加工用电极,其特征在于由还包含下述的(D)和(E),所述(A)、(B)、(C)与所述(D)、(E)的质量的和占总质量的 95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的材料构成,(D):设所述(A)的质量与所述(B)的质量的合计为100质量份时,相对于所述(A)的质量与(B)的质量的合计为O.1 5外部质量份的复合氧化物,所述复合氧化物包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博文,内田雄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钨合金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