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感元件结构,尤指电路载体上设有可供金属内芯定位的对接部,并使复数跳线端子跨置于金属内芯外部与对接部处的线路阵列相连接而形成连续卷绕式金属磁感线圈效应的电性导通状态。
技术介绍
现今电子产品及其周边电子设备都会使用到主动元件与被动元件,其中主动元件(如微处理器或晶片等)可单独执行运算、处理的功能,而被动元件相对于主动元件则是在进行电流或电压改变时,使电阻或阻抗不会随之改变的元件,且电阻、电容与电感合称为三大被动元件,并可相互搭配应用于信息、通讯、消费电子或其它工业产品领域而达成电子回路控制的功能。 再者,电感元件(Inductor)利用电路中电流的改变来储存电能,并进行适度的充电与放电,如图8所示,是现有电感元件的立体外观图,其中芯材A由磁性体或非磁性的金属材料所制成,并在芯材A外部缠绕有环形线圈B,即可通过芯材A配合线圈B通过电流时的改变产生磁通量的变化而形成交流磁场,并利用变动的磁场感应诱发出电流,惟上述的现有电感元件于实际应用时,仍存在有诸多缺失,其中(I)现有电感元件的芯材A外部缠绕线圈B后会造成芯材A的体积变大,并将占用电路板上较大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感元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路载体、金属内芯及复数跳线端子,其中:该电路载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供金属内芯定位的对接部,并在对接部处设有具有复数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且呈放射状间隔排列的线路阵列;该金属内芯为一中空环形体,其中空内部形成有通孔;该复数跳线端子跨置于金属内芯外部,且各跳线端子两端处设有第一接合部及第二接合部,并使跳线端子一端的第一接合部位于金属内芯外侧处与电路载体上线路阵列的第一接点相连接,而跳线端子另一端的第二接合部则位于通孔处与线路阵列上的第二接点相连接,并配合金属内芯形成连续卷绕式金属磁感线圈效应的电性导通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