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电极
,是针对非耐热性基底材料,在低温下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电极的方法,所制备的半导体电极可应用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降解、 光电生物传感等领域。
技术介绍
纳米半导体薄膜不但具有优良的光电化学性质,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低毒性、 低成本和便于加工制备的特性,已经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催化降解、光电化学检测以及室内空气净化等领域。半导体薄膜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包括悬涂法、溅射法、电化学沉积法、原位蚀刻法、物理压缩法等。上述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是也都具有各自的局限性。比如悬涂法,虽然制备简单但是所制备的薄膜不稳定易脱落。溅射法虽然能制备较为稳定的薄膜,但是需要真空操作,制备过程较为复杂。由于工业大规模生产的需要,简单、适用于工业生产的半导体薄膜制备方法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制备方法为实现半导体薄膜光电性能的最优化,都要采用高温煅烧处理过程,以使制备的薄膜具有所需要的半导体晶型, 并促进膜内颗粒之间的接触以降低接触电阻。由于常见的柔性基底材料如塑料、树脂等不能耐受超过200度的高温,上述基于高温煅烧的纳米半导体薄膜制备方法不适用于在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低温下制备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电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将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放入去离子水中,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超声震荡9?11分钟,得到金属氧化物溶胶;2)选择表面光滑的平面导电材料,并先后用有机溶剂和纯水超声清洗,备用;3)取一定体积的金属氧化物溶胶,滴加在2)步中处理的导体材料表面,使之均匀涂覆,并自然晾干;4)将金属氧化物覆盖的导体材料放入马弗炉中,在低温下煅烧≥2小时,得到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良宏,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