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944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单元,适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风扇架。风扇架具有第一连接器。风扇单元包括壳体及风扇本体。壳体可拆卸地组装于风扇架,且具有固定部、固定于固定部的第二连接器及提拉部。提拉部适于沿垂直电子设备的后侧面的第一方向受力而带动壳体沿第一方向被拆卸。壳体适于沿反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组装至风扇架而使第二连接器沿第二方向连接至第一连接器。第一方向垂直电子设备的后侧面。风扇本体配置于壳体内且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器。风扇本体的出风方向平行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单元,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设备的风扇单元。
技术介绍
服务器为网络系统中服务各计算机的核心计算机,可提供网络用户需要的磁盘与 打印服务等功能,同时也可供各客户端彼此分享网络环境内的各项资源。服务器的基本架 构和一般的个人计算机大致相同,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Memory)及输入/输出(I/ O)设备等部件所组成,并由总线(Bus)在内部将其连接起来,透过北桥芯片连接中央处理 器和内存,而透过南桥芯片连接输入/输出设备等。服务器按机箱结构来说大约经历了三 个演变过程从早期的塔式机箱到强调集中性能的机架式、再到高密度计算方式的刀片服 务器。在此以机架服务器为例,机架服务器是一种外观按照统一标准设计的服务器,配 合机柜统一使用。可以说机架式是一种优化结构的塔式服务器,它的设计宗旨主要是为了 尽可能减少服务器空间的占用。很多专业网络设备都是采用机架式的结构,其多为扁平式, 就如同抽屉一般。例如交换机、路由器、硬件防火墙这些。机架服务器的宽度为19英寸,高 度以U为单位(1U =1. 75英寸=44. 45毫米),通常有1U,2U,3U,4U,5U,7U几种标准的服 务器。机柜的尺寸也是采用通用的工业标准,通常从22U到42U不等。机柜内按U的高度 有可拆卸的滑动拖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服务器的标高灵活调节高度,以存放服务器、集线 器、磁盘数组柜等网络设备。服务器摆放好后,它的所有I/o线全部从机柜的后方引出(机 架服务器的所有接口也在后方),统一安置在机柜的线槽中,一般贴有标号,便于管理。一般而言,现有机架服务器的多个风扇并非各自独立地组装于机架,使得各风扇 不便于快速地拆卸及维修。此外,现有机架服务器的多个风扇并非各自独立地电性连接于 机架,而无法独立地进行热插入,因此对单一风扇进行维修时需停止所有风扇的运作,而会 造成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单元,便于独立地进行拆卸及维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风扇单元,适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风扇架。风扇架具有 第一连接器。风扇单元包括壳体及风扇本体。壳体可拆卸地组装于风扇架,且具有固定部、 第二连接器及提拉部。第二连接器固定于固定部。提拉部适于沿第一方向受力而带动壳体 沿一第一方向从风扇架被拆卸。壳体适于沿反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组装至风扇架而使 第二连接器沿第二方向连接至第一连接器。第一方向垂直电子设备的后侧面。风扇本体配 置于壳体内且电性连接于第二连接器。风扇本体的出风方向平行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风扇架具有容纳槽,壳体配置于容纳槽内。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提拉部为弹性结构,壳体具有提拉部,提拉部与风扇架之间的结构性干涉将壳体限位于容纳槽内,提拉部适于受力变形而解除提拉部与风扇 架之间的结构性干涉,以使壳体适于从风扇架被拆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提拉部的末端从容纳槽伸出,末端适于受力而带 动提拉部变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容纳槽内具有卡槽,提拉部上具有凸块,凸块卡入 卡槽以使提拉部与风扇架之间形成结构性干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固定部位于壳体内部且包括座体及限位臂。限位 臂连接于座体,第二连接器的底部被夹置于限位臂与座体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连接器的底部适于沿第三方向移至限位臂与 座体之间,限位臂阻止第二连接器沿第四方向相对座体移动,第二连接器具有凸块,限位臂 具有缺口,凸块卡合于缺口以阻止第二连接器沿第三方向及第五方向相对座体移动,第四 方向垂直第三方向,第五方向垂直第三方向与第四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凸块具有导引斜面,当第二连接器的底部沿第三 方向移至限位臂与座体之间时,凸块藉由导引斜面的导引而卡入缺口。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限位臂与座体之间形成限位空间,第二连接器的 底部被夹置于限位空间内,限位空间的开口方向朝向壳体内部。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风扇单元的壳体用以容纳风扇本体且可拆卸地组装于风扇 架。藉此,风扇单元可藉由壳体与风扇架的结合或分离而独立地拆装于风扇架,且可藉由壳 体的第二连接器独立地电性连接于风扇架的第一连接器以便于热插入。当风扇单元独立地 进行热插入及拆装时,不需停止其它风扇单元的运作,而可提升拆装与维修上的便利性。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风扇单元应用于电子设备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风扇单元及风扇架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风扇架的立体图。图4为图2的风扇单元及风扇架于另一视角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5为图2的风扇单元的立体图。图6为图3的风扇架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7为图4的风扇单元及风扇架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8为图7的壳体的局部立体图。图9为图8的第二连接器移离固定部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50 电子设备54 :风扇架54a :第一连接器54b :容纳槽54c :卡槽100 :风扇单元110:壳体112:提拉部112a、114b:凸块114:第二连接器114a:底部114c:导引斜面116:固定部116a:座体116b:限位臂116c:缺口120 :风扇本体D、D,、V、V,、V”方向S :限位空间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风扇单元应用于电子设备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本实施 例的风扇单元100适用于电子设备50。电子设备50包括多个风扇架54。风扇单元100组 装于风扇架54,以提供散热气流对配置于电子设备50内部的电子构件进行散热。图2为图1的风扇单元及风扇架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风扇架的立体图。图4 为图2的风扇单元及风扇架于另一视角的部分构件立体图。请参考图2至图4,本实施例 的风扇单元100包括壳体110及风扇本体120,壳体110可拆卸地组装于风扇架54,风扇本 体120配置于壳体110内,且风扇本体120的出风方向为图1及图2所绘示的垂直电子设 备50的后侧面的方向D。风扇架54具有第一连接器54a。壳体110适于沿方向D从风扇 架54被拆卸,或沿反向于方向D的方向D’组装至风扇架54而使风扇单元100沿方向D’ 连接至第一连接器54a。图5为图2的风扇单元的立体图。图6为图3的风扇架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7 为图4的风扇单元及风扇架的部分构件立体图。图8为图7的壳体的局部立体图。为使图 式较为清楚,图7未绘示出图4中的第一连接器54a。本实施例的壳体110如图1、图2及 图5所示具有一提拉部112,且如图7及图8所示具有一第二连接器114 一固定部116。第 二连接器114固定于固定部116且电性连接于风扇本体120,提拉部112适于沿图1及图2 所示的方向D受力而带动壳体110沿方向D从风扇架54被拆卸。壳体110适于沿反向于 方向D的方向D’组装至风扇架54而使第二连接器114沿方向D’连接至图3及图4所示 的第一连接器54a,使风扇单元100适于透过第一连接器54a及第二连接器114接收来自电 子设备50的讯号。上述方向D垂直电子设备50的后侧面。在上述配置方式之下,由于风扇单元100可拆卸地组装于风扇架54,且当风扇单 元100组装至风扇架54时可直接连接至风扇架54的第一连接器54a,因此风扇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单元,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一风扇架,该风扇架具有一第一连接器,该风扇单元包括:一壳体,可拆卸地组装于该风扇架,且具有一固定部、一第二连接器及一提拉部,其中该第二连接器固定于该固定部,该提拉部适于沿一第一方向受力而带动该壳体沿该第一方向从该风扇架被拆卸,该壳体适于沿反向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组装至该风扇架而使该第二连接器沿该第二方向连接至该第一连接器,该第一方向垂直该电子设备的后侧面;以及一风扇本体,配置于该壳体内且电性连接于该第二连接器,其中该风扇本体的出风方向平行该第一方向及该第二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世锋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