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攻牙装置,包含:机台,具有受动力可直向线性运动的连动件;受动力旋转的转轴,其下端连接工具;被动套件,其内部连接固定的轴承供穿接固定转轴,被动套件外侧一体连接连动件上;其中,在机台内部/机台附近位置,装设有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数字讯号的驱动电路,在该控制器中的中央处理器与程序集储存电路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出连接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根据中央处理器的输出分别控制动力源动力在不同时序的动力大、小以及连动件在不同时序的移位位置,并控制伺服马达的动力在不同时序的动力大、小及转轴在不同时序的旋转角度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攻牙工具长期攻制成型内螺孔的精密度、准确性,并大幅降低机械传动的噪音。(*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攻牙装置,特别是一种可提高精密度与准确性的遂行攻制内螺孔的攻牙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的攻牙机的攻牙器为表面具有螺纹的高硬度工具,呈圆棒状,可具有不同规格,亦指各种节距(Pitch)不同的攻牙器,以针对被加工物其螺孔规格的不同螺攻出不同节距内螺纹的螺孔。工具加工于被加工物时,包含二个动作,一则控制工具的旋转,一则控制工具的垂直移位。工具旋转速率与工具移位位置控制系根据欲加工出的内螺纹节距(Pitch)而设计的。然而传统工具均是由传统的齿轮、涡杆、涡轮或接触性的仿俏机构来控制工具旋转与垂直移位。由于机械式传动机构,其传动动作均具有机械式的高磨擦性,进一步导致传动元件磨擦而有间隙产生,如此会产生工具旋转角度与位置产生误差、工具垂直上、下移位速率产生误差、产生大量噪音,不同规格工具互换时,必须同时组卸不同规格的齿轮、涡轮或接触性的仿俏机构。因此被螺攻出的被加工物内螺纹的节距(Pitch)产生误差,导致螺丝无法螺接于该螺孔中,整个被加工物均可能被废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精密度与准确性的攻牙装置。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攻牙装置,当在置换不同工具时,只要针对控制器加以重新设定,即可达成不同规格螺孔的加工模式。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攻牙装置,其特征包含机台,具有受动力可直向线性运动的连动件;受动力旋转的转轴,其下端连接工具;被动套件,其内部连接固定的轴承供穿接固定转轴,被动套件外侧一体连接连动件上;其中,在机台内部/机台附近位置,装设有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数字讯号的驱动电路,在该控制器中的中央处理器与程序集储存电路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出连接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根据中央处理器的输出分别控制动力源动力在不同时序的动力大、小以及连动件在不同时序的移位位置,并控制伺服马达的动力在不同时序的动力大、小及转轴在不同时序的旋转角度位置。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可以提高攻牙工具长期攻制成型内螺孔的精密度、准确性,并大幅降低机械传动的噪音。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断面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动作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立体组合图;图6是图5的侧视动作图;图7是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侧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动作流程方块图;图9是本技术的再一动作流程方块图;图10是本技术的再一实施例侧视暨局部断面图。附图标记说明机台10;控制器100;中央处理器102;程序集储存电路103;驱动电路104、106;底座15;支撑元件20;检知器25;感应元件251;连动件40;螺孔41、661;滑座42;动力输出杆45;下端部451;转轴50;工具60;夹套62;夹具65;被加工物66;被动套件70;穿孔74;内孔壁741;轴承80、452;动力源90;马达95;伺服马达M;编码器M1、91。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攻牙装置,包含机台10,具有受动力直向线性运动的连动件40;受动力旋转的转轴50,其下端连接工具60;被动套件70,内部所连接固定的轴承80穿接固定转轴50,被动套件70的外侧一体连接于连动件40上,连动件40带动被动套件70、转轴50及工具60同步线性移位;如图8、图9所示,其中机台10内部/机台10附近位置装设一控制器100,其控制的数字讯号可驱动驱动电路104、106,该控制器100包括中央处理器102,与程序集储存电路103连接,其输出的数字讯号控制驱动电路104、106,驱动电路104、106分别控制动力源90动力其在不同时序的大、小及连动件40在不同时序的移位位置,以及控制伺服马达M的动力在不同时序的大、小及转轴50在不同时序的旋转角度位置。其中机台10上设有支撑元件20,连动件40侧边的滑座42活接于支撑元件20上。如图3所示,其中被动套件70中设有穿孔74,穿孔74上固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轴承80、(80)。如图5所示,其中连动件40的连接端被固接一动力输出杆45,该动力输出杆45受动力源90的驱动,做线性移位并同步驱动连动件40线性的移位。如图3所示,其中转轴50受一伺服马达M的控制而顺或逆向转动。如图2、图3所示,其中工具60是攻制螺牙的攻牙器;夹具65设于机台10之底座15上,夹掣固定被加工物66。如图5、图6、图7所示,其中支撑元件20上设有线性位置检知器25;感应元件251装置于滑座42上。如图2、图3所示,其中动力输出杆45为螺杆,其螺接于连动件40所预设的螺孔41中,动力源90为伺服马达。如图5、图6、图7所示,其中动力输出杆45为直杆,其固接于连动件40上,动力源90为气压缸/油压缸/偏心凸轮等。如图9所示,其中动力输出杆45的下端部451通过过轴承452连接于底座15上。下面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动力源90控制连动件40的直线移位,该动力源90可为伺服马达、气压缸或油压缸或偏心凸轮。如果动力源90为伺服马达,则动力输出杆45为螺杆,受动力源90的驱动而呈旋转运动,连动件40上设有螺孔41以供动力输出杆45的螺接。其中支撑元件20、被动套件70及工具60不限制于垂直的架设,亦可为水平或其它角度架设。如图10所示,动力输出杆45不具螺纹的下端部451通过轴承452连接于底座15上,此时底座15被定义为动力输出杆45支撑的元件,由于下端部451可在底座15中空转,此时原支撑元件20可被删除。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动力源90非限制于伺服马达,还可设有气压缸或油压缸或偏心凸轮,则动力输出杆45不具有螺纹,而呈杆状或条状直接连结于连动件40上。动力源90不论是伺服马达或气压缸或偏心凸轮,其动力的驱动模式由控制器100控制。如图8所示,程序集储存电路103被写入动力源90以及伺服马达M两者在不同时序的动力大小及控制工具60旋转角度位置及线性移位位置控制的执行数据,当执行命令启动时,由程序集储存电路103将实时的执行命令讯号提供给中央处理器102做判读及运算,并将处理后的讯号通过驱动电路104、106的运作而驱动动力源90及伺服马达M动作,如果动力源90为伺服马达,则内建构有编码器91,该编码器91与另一编码器M1的作用相同,于是动力源90间接控制动力输出杆45在不同时序的转速及转向;动力输出杆45在螺孔41中的旋转(如图3所示),并间接控制连动件40在不同时序直线移位,连动件40同步连动被动套件70直线正向或逆向移位,伺服马达M固定于被动套件70的上方,也因此同步随着被动套件70动作。工具60固定在被动套件70的下方,因此工具60随着被动套件70同步直线移位。如图3、图8所示,程序集储存电路103提供一实时的执行命令讯号给中央处理器102,经中央处理器102判读及运算,并将处理后的讯号通过一组驱动电路106输入伺服马达M中,并通过伺服马达M本身所属的编码器M1检测转轴50的旋转角度讯号,并将讯号回馈给中央处理器102运算解译,以确认转轴50实时的旋转角度。当驱动电路106驱动伺服马达M启动时,转轴50乃带动工具60同步旋转,工具60旋转的实时速率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攻牙装置,其特征包含:机台,具有受动力可直向线性运动的连动件;受动力旋转的转轴,其下端连接工具;被动套件,其内部连接固定的轴承供穿接固定转轴,被动套件外侧一体连接连动件上;其中,在机台内部/机台附近位置,装设有一控制器,用于控制数字讯号的驱动电路,在该控制器中的中央处理器与程序集储存电路连接,中央处理器的输出连接控制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根据中央处理器的输出分别控制动力源动力在不同时序的动力大、小以及连动件在不同时序的移位位置,并控制伺服马达的动力在不同时序的动力大、小及转轴在不同时序的旋转角度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资圆,
申请(专利权)人:远瞻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