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装置,包括恒流温控电源,所述恒流温控电源光伏组件连接,恒流温控电源回路上设置有两端与混合式记录仪连接的第一水泥电阻箱和分流电阻;所述光伏组件上并接第二恒压电源,第二恒压电源回路上串接有两端与混合式无纸记录仪连接的第二水泥电阻箱;所述光伏组件外侧连接有第一恒压电源,所述第一恒压电源回路上串接有两端与与混合式无纸记录仪连接的第三水泥电阻箱。这种光伏组件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装置能够使IEC61215标准与UL1703标准中热循环试验兼容使用,试验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监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J-U装直。
技术介绍
目前,在光伏组件实验室测试设备领域,用于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的装置一般由各设备厂商提供,一般采用软件和硬件结合,但偏重于软件的方式;由于IEC 61215标准与UL 1703标准中热循环试验监控装置有较大区别,如IEC 61215 2005对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要求是,在实验过程中25°C以上对光伏组件通以最大功率点电流(监控内部电路的连续性),监控每个光伏组件的温度;UL 1703 2004对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要求是,在实验过程中监控内部电路的连续性,监控绝缘电阻的连续性,监控接地电阻的连续性,监控每个光伏组件的温度。而目前各设备厂商推出的系统集成方案一般只能用在IEC 61215标准上,不能兼容UL 1703标准的热循环试验,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满足IEC 61215与UL 1703热循环试验的光伏组件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光伏组件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装置,包括设置有正、负极的恒流温控电源,所述恒流温控电源正极和负极分别与设置有正、负极的光伏组件正极和负极连接,所述恒流温控电源负极与光伏组件负极之间串接有第一水泥电阻箱和分流电阻,第一水泥电阻箱和分流电阻的两端均与设置在光伏组件外侧的混合式记录仪连接;所述光伏组件上并接设置有正、负极的第二恒压电源,其中第二恒压电源的正极与光伏组件上的正或负极连接,第二恒压电源的负极与设置在光伏组件上的第一接地孔连接,所述第二恒压电源的负极与第一接地孔连接之间串接有第二水泥电阻箱,第二水泥电阻箱两端与所述混合式无纸记录仪连接;所述光伏组件外侧连接设置有正、负极的第一恒压电源,第一恒压电源正极和负极分别与设置在光伏组件上的一接线孔和第二接地孔连接,所述第一恒压电源负极与第二接地孔之间串接有第三水泥电阻箱,第三水泥电阻箱两端与混合式无纸记录仪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泥电阻由八个I Q 5W的电阻并联组成,所述第二水泥电阻和第三水泥电阻分别由两个10Q20W的电阻并联组成。优选的,所述恒流温控电源的电流为4-10A。优选的,所述第一恒压电源的电压为3-5V,第二恒压电源的电压为3V。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是这种光伏组件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装置能够使IEC 61215标准与UL 1703标准中热循环试验兼容使用,试验实用性强。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光伏组件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装置电路图。图中1、恒流温控电源;21、第一恒压电源;22、第二恒压电源;3、混合式无纸记录仪;4、分流电阻;51、第一水泥电阻箱;52、第二水泥电阻箱;53、第三水泥电阻箱;6、光伏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图1所示一种光伏组件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装置,包括设置有正、负极的恒流温控电源1,所述恒流温控电源I的电流为4-10A,所述恒流温控电源I正极和负极分别与设置有正、负极的光伏组件6正极和负极连接,所述恒流温控电源I负极与光伏组件6负极之间串接有第一水泥电阻箱51和分流电阻4,第一水泥电阻箱51和分流电阻4的两端均与设置在光伏组件6外侧的混合式记录仪3连接;所述光伏组件6上并接设置有正、负极的第二恒压电源22,第二恒压电源22的电压为3V,其中第二恒压电源22的正极与光伏组件6上的正或负极连接,第二恒压电源22的负极与设置在光伏组件6上的第一接地孔连接,所述第二恒压电源22的负极与第一接地孔连接之间串接有第二水泥电阻箱52,第二水泥电阻箱52两端与所述混合式无纸记录仪3连接;所述光伏组件6外侧连接设置有正、负极的第一恒压电源21,第一恒压电源21的电压为3-5V,第一恒压电源21正极和负极分别与设置在光伏组件6上的一接线孔和第二接地孔连接,所述第一恒压电源21负极与第二接地孔之间串接有第三水泥电阻箱53,第三水泥电阻箱53两端与混合式无纸记录仪3连接;所述第一水泥电阻51由八个I Q 5W的电阻并联组成,所述第二水泥电阻52和第三水泥电阻53分别由两个10Q20W的电阻并联组成。具体地试验方式如下,试验一,实验过程中对25°C以上光伏组件通以最大功率点电流(监控内部电路的连续性)IEC 61215 2005 :首先通过1500W恒流温控电源1,实现250C以上控制恒流稳压电源输出,具体操作为将恒流温控电I的正极接到光伏组件6的正极,将恒流温控电源I的负极接到光伏组件6的负极;在恒流温控电源I负极与光伏组件6负极之间串接有第一水泥电阻箱51和分流电阻4,将第一水泥电阻箱51的两端接入混合式无纸记录仪3,可以测试温度和电压,此通道调到电压模式,通过测试第一水泥电阻箱51两端的电压来判断该回路是否正常,将分流电阻4的两端也接入混合式无纸记录仪6,通过测试分流电阻4两端的电压来判断通过回路的电流是否为光伏组件6的最大功率点电流,混合式无纸记录仪3将实时记录这些电压参数。实验二,实验过程中监控内部电路的连续性UL 1703 2004 :将恒流温控电源I的电流调低,同时将温度控制器置于OFF位置,此时温度控制器不起作用,恒流温控电源I起到恒流电源的作用。实验三,实验过程中监控绝缘电阻的连续性UL 1703 2004:将第一恒压电源22的正极接到光伏组件6的正极或负极,将第一恒压电源22负极接到光伏组件6的接地孔位置,在第一恒压电源22负极与接地孔之间串入第三水泥电阻箱53,将第三水泥电阻箱53的两端接入混合式无纸记录仪3,此通道调到电压模式,通过测试第三水泥电阻箱53两端的电压来判断光伏组件6的内部电路与外部是否绝缘,混合式无纸记录仪3将实时记录这些电压参数。实验四,实验过程中监控接地电阻的连续性UL1703 2004 :将第二恒压电源22的正极接到光伏组件6的一接线孔,将第二恒压电源22的负极接到光伏组件6的另一接地孔,在第二恒压电源22的负极与接地孔之间串入一第二水泥电阻箱52,将第二水泥电阻箱52的两端接入混合式无纸记录仪3,此通道调到电压模式,,通过测试第二水泥电阻箱52两端的电压来判断光伏组件6的接地系统是否良好,混合式无纸记录仪3将实时记录这些电压参数。这种光伏组件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装置通过混合式无纸记录仪3和热电偶实现,将热电偶的一端焊接好接到光伏组件6的前或后表面的中心位置,将热电偶的正负极接到混合式无纸记录仪3 (此通道调到温度模式),混合式无纸记录仪3将实时记录这些温度参数。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光伏组件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正、负极的恒流温控电源(1),所述恒流温控电源(I)正极和负极分别与设置有正、负极的光伏组件(6)正极和负极连接,所述恒流温控电源(I)负极与光伏组件(6)负极之间串接有第一水泥电阻箱(51)和分流电阻(4),第一水泥电阻箱(51)和分流电阻(4)的两端均与设置在光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伏组件热循环试验电路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正、负极的恒流温控电源(1),所述恒流温控电源(1)正极和负极分别与设置有正、负极的光伏组件(6)正极和负极连接,所述恒流温控电源(1)负极与光伏组件(6)负极之间串接有第一水泥电阻箱(51)和分流电阻(4),第一水泥电阻箱(51)和分流电阻(4)的两端均与设置在光伏组件(6)外侧的混合式记录仪(3)连接;所述光伏组件(6)上并接设置有正、负极的第二恒压电源(22),其中第二恒压电源(22)的正极与光伏组件(6)上的正或负极连接,第二恒压电源(22)的负极与设置在光伏组件(6)上的第一接地孔连接,所述第二恒压电源(22)的负极与第一接地孔连接之间串接有第二水泥电阻箱(52),第二水泥电阻箱(52)两端与所述混合式无纸记录仪(3)连接;所述光伏组件(6)外侧连接设置有正、负极的第一恒压电源(21),第一恒压电源(21)正极和负极分别与设置在光伏组件(6)上的一接线孔和第二接地孔连接,所述第一恒压电源(21)负极与第二接地孔之间串接有第三水泥电阻箱(53),第三水泥电阻箱(53)两端与混合式无纸记录仪(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飞,王启战,缪小芳,陈玉莲,
申请(专利权)人:泰通泰州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