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人保护头部模型撞击位置的调节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88439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行人保护头部模型撞击位置的调节方法,以提高行人保护CAE分析的前处理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行人保护头部模型撞击位置的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首先在车辆模型表面选定若干个撞击点;B:将行人头部模型的轴线对准其中一个撞击点,并沿行人头部模型的轴线方向调整行人头部模型与该撞击点所在车辆表面处的距离,直到行人头部模型与车辆表面的距离在预定距离范围之内;C:记录此时行人头部模型的坐标,即为行人头部模型针对该撞击点的撞击位置;D:重复B、C步骤,直到得出行人头部模型在所有撞击点的撞击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行人保护头部模型撞击位置的调节方法可以手工实现,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相比于传统做法,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安全
,特别涉及到。
技术介绍
当前,行人保护在汽车安全领域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进行行人保护的CAE分析过程中,前处理往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新的Eirn) NCAP规程对头部测试做了全新的规定,要求测试上百个点,用手工调节头部模型的位置的工作量非常大,因此必须寻找其他方法以提闻如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以提高行人保护CAE分析的前处理效率。本专利技术的行人保护头部模型撞击位置的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首先在车辆模型表面选定若干个撞击点; B :将行人头部模型的轴线对准其中一个撞击点,并沿行人头部模型的轴线方向调整行人头部模型与该撞击点所在车辆表面处的距离,直到行人头部模型与车辆表面的距离在预定距离范围之内; C :记录此时行人头部模型的坐标,即为行人头部模型针对该撞击点的撞击位置; D :重复B、C步骤,直到得出行人头部模型在所有撞击点的撞击位置。具体来说,所述A步骤中,首先在车辆模型中心线上生成相隔第一预定间距的基准点,然后再将每个基准点按第二预定间距的间隔向两侧逐渐延伸,直到最边缘的基准点与车辆模型侧面基准线的距离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人保护头部模型撞击位置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首先在车辆模型表面选定若干个撞击点;B:将行人头部模型的轴线对准其中一个撞击点,并沿行人头部模型的轴线方向调整行人头部模型与该撞击点所在车辆表面处的距离,直到行人头部模型与车辆表面的距离在预定距离范围之内;C:记录此时行人头部模型的坐标,即为行人头部模型针对该撞击点的撞击位置;D:重复B、C步骤,直到得出行人头部模型在所有撞击点的撞击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傲东王亚军迟荣海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