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7198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6:05
定子(4)设有环形外部定子突起(51)和环形内部定子突起(52)。柱塞(3)设有环形外部柱塞突起(53)和环形内部柱塞突起(54)。在柱塞(3)和定子(4)之间在三个部分(X,Y,Z)处产生磁力。内部定子突起(52)具有第一锥形表面(5)而外部柱塞突起(53)具有第二锥形表面(6)。当柱塞(3)朝向定子(4)运动时,第一锥形表面(5)和第二锥形表面(6)彼此面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向地驱动物体的电磁致动器。该电磁致动器能够应用到具有被 磁性地吸引的柱塞的液压控制阀。在以下说明中,柱塞的轴向方向称为前后方向,柱塞的被吸引方向称为前方(在图1和6中向左),并且柱塞的被排斥方向称为后方(在图1和6中向右)。前后方向仅仅用于解释而不代表车辆中致动器的实际安装方向。
技术介绍
JP-2004-301165A示出了相对于内燃机的曲轴改变凸轮轴旋转相位的可变阀定时 控制器(VVT)。VVT设有可变凸轮轴定时(VCT)机构,其利用在提前室压力和延迟室压力 之间的液压差调整进气凸轮轴的旋转相位;和油流量控制阀(0CV),其控制液压差。OCV是 电磁滑阀的一个例子。OCV包括具有四向阀结构的滑阀,和驱动该滑阀的电磁致动器(线性电磁阀)。参照 图8,将说明传统的电磁致动器。电磁致动器I具有在其间在其多个部分处产生磁吸引力的柱塞3和定子4。柱塞 3能够相对于定子4从柱塞3不与定子4重叠的位置轴向地滑动到柱塞3与定子4重叠的 位置。为了在多个部分处产生磁吸引力,柱塞3具有环形外部柱塞突起53和环形内部柱 塞突起54,并且定子4具有能够在外部柱塞突起53和内部柱塞突起54之间滑动的环形定 子突起52d。从而,在外部柱塞突起53和定子突起52d之间的部分“X”处产生磁吸引力。 更进一步地,在内部柱塞突起54和定子突起52d之间的部分“Y”处产生磁吸引力。如上所述,由于在两个部分“X”和“Y”处产生磁吸引力,所以当启动来驱动柱塞3 时能够提高磁效率。但是,在以上构造中,当外部柱塞突起53的内周壁与定子突起52d的外周壁重叠 时建立部分“X”。因此,如图8B中一长一短虚线“X”所示,随着柱塞3靠近定子4,在部分 “X”处的磁吸引力减小。类似地,当内部柱塞突起54的外周壁与定子突起52d的内周壁重叠时建立部分 “Y”。因此,如图SB中虚线“Y”所示,随着柱塞3靠近定子4,在部分“Y”处的磁吸引力减 小。在以下说明中,其中随着柱塞3靠近定子4磁吸引力减小的特征称为抛物线特征。柱塞3接收在部分“X”和“Y”处产生的磁吸引力的合力。在柱塞轴向地与定子4 重叠之后,施加到柱塞3的磁吸引力随着柱塞靠近定子而减小,如图SB中实线“G”所示。 即,尽管在驱动柱塞3的启动时能够提高磁效率,但是在柱塞3和定子4彼此重叠之后磁吸 引力显著地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限制柱塞驱动力由于柱塞行程增加而劣化的电磁致动器。电磁致动器具有线圈、柱塞和定子。在柱塞和定子之间多个部分处产生磁力。多个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由每个彼此面对并相对于柱塞的轴向方向以相同方向倾斜的两个锥形表面构成。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作出的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磁致动器的纵向剖视图2A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磁致动器的实质部分的纵向剖视图2B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柱塞的行程和磁吸引力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可变阀定时控制系统的示意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磁致动器的纵向剖视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电磁致动器的实质部分的纵向剖视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磁致动器的纵向剖视图7A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电磁致动器的实质部分的纵向剖视图7B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柱塞的行程和磁吸引力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图8A是示出了现有的电磁致动器的实质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SB是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柱塞的行程和磁吸引力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3,在下文中将说明第一实施例。安装到发动机的VVT控制器具有VCT机构10,其连接到进气/排气凸轮轴并相对于曲轴持续地改变凸轮轴的旋转相位,从而持续地调整进气/排气阀的阀定时。更进一步地,VVT控制器具有液压回路12,其包括液压地控制VCT机构IOa的油控制阀(OCV) 11和电气控制OCVll的电子控制单元(EOT) 13。VCT机构10具有与发动机的曲轴同步地转动的靴壳14和相对于靴壳14随同凸轮轴转动的叶片转子15。在靴壳14中的液压致动器相对于靴壳14转动叶片转子15,以致提前或延迟凸轮轴的旋转相位。靴壳14通过定时带或定时链连接到由曲轴转动的链轮。如图3所示,靴壳14中具有三个扇形室14a。靴壳在图3中顺时针转动。顺时针方向相当于提前方向。叶片转子 15通过螺栓连接到凸轮轴的一端,以致叶片转子15随凸轮轴转动。叶片转子15具有多个叶片15a,其每个将靴壳14的对应扇形室14a分成提前室α 和延迟室β。叶片转子15能够相对于靴壳14以特定角范围转动。提前室α是为了以提前方向转动叶片15a将工作流体(油)引导入其的液压室。延迟室β也是为了以延迟方向转动叶片15a将工作流体引导入其的液压室。提前室α和延迟室β通过密封元件16彼此液密地分离。液压回路12如此构造以致工作流体引入提前室α和延迟室β ,或从提前室α和延迟室β排出,以致在这些室α和β之间产生压力差来相对于靴壳14转动叶片转子15。 OCVll控制油泵17进给到提前室α和延迟室β的液压压力。油泵17由发动机驱动。OCVll是由滑阀20和驱动滑阀20的电磁致动器I构成的电磁滑阀。滑阀20是四向阀。滑阀20插入在气缸盖中形成的OCV孔中并且电磁致动器I固定在发动机上。(滑阀20的解释)滑阀20具有插入OCV孔的套筒21,为了调整每个端口的连通状况在其轴向方向可滑动地容纳在套筒21中的阀芯22,和向后(图1中向左)偏置阀芯22的复位弹簧23。套筒21是基本圆筒的形状并且通过小间隙插入OCV孔。套筒21限定其中阀芯22 轴向地滑动的圆柱形空间。套筒21中轴向可滑动地支撑阀芯22。套筒21具有径向地延伸的多个输入/输出端口。具体地,套筒21具有与油泵17 的排出端口连通的输入端口 24,与提前室α连通的提前端口 25,与延迟室β连通的延迟端口 26,与排放空间连通的提前排放端口 27,和与排放空间连通的延迟排放端口 28。提前排放端口 27、提前端口 25、输入端口 24、延迟端口 26和延迟排放端口 28按照该提及顺序从套筒21的前端布置到后端。此外,呼吸端口 29形成在套筒的前端。呼吸端口 29与排放空间连通。阀芯22是基本圆筒的形状并且通过小间隙插入套筒21。阀芯22具有四个大直径部分(台肩),其每个外径基本等于套筒21的内径(圆柱空间的直径)。在每个大直径部分之间,阀芯22具有用于排放提前室α的第一小直径部分31,用于提供液压压力的第二小直径部分32,和用于排放延迟室β的第三小直径部分33。如图1所示,当阀芯22相对于它的中心位置位于后侧时,第一小直径部分31与提前端口 25连通来排出提 前室α中的工作流体,从而减小在提前室α中的液压压力。第二小直径部分32始终与输入端口 24连通。当阀芯22向前运动时,输入端口 24 通过第二小直径部分32与提前端口 25连通来增加在提前室α中的液压压力。当阀芯22 向后运动时,输入端口 24通过第二小直径部分32与延迟端口 26连通来增加在延迟室β 中的液压压力。当阀芯22相对于它的中心位置位于前侧时,第三小直径部分33与延迟端口 26连通来排出延迟室β中的工作流体,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致动器,包括:用于在通电时产生磁力的线圈(2);被轴向可滑动地支撑的柱塞(3);和在线圈(2)通电来产生磁力时在其轴向磁性地吸引柱塞(3)的定子(4);其中:在柱塞(3)和定子(4)之间在多个部分处产生所述磁力;所述多个部分中的至少一个由彼此面对的两个锥形表面(5,6)构造;并且所述锥形表面中的每个相对于柱塞(3)的轴向以相同的方向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二郎村尾善之松本光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