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开门的安全门。它主要由手动开锁系统、自动上锁系统、监视系统、锁制动系统、钥匙孔报警系统组成。使用隐藏在壳体里面的终端阅读器或者隐藏在壳体里面的无字符密码按键或者隐藏在壳体里面的显示器来控制开门的安全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代替市面上的无钥匙安全门。在发生地震或者在室内发生火灾或者积水时,该安全门将自动开门,在开门的同时自动打开报警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门,尤其是指一种使用隐藏在壳体里面的终端阅读器或者隐藏在壳体里面的无字符密码按键或者隐藏在壳体里面的显示器来控制开门的无钥匙安全门。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带密码的的安全门,是将数字密码盘暴露在外面,这种样式安全门的密码容易被别人破解掉,将门打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带密码的安全门,密码容易被别人破解掉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隐藏在壳体里面的终端阅读器或者隐藏在壳体里面的无字符密码按键或者使用隐藏在壳体里面的显示器来控制开门的无钥匙安全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门的主体外面安装手动开锁系统;在门的主体上面安装自动开锁系统,自动上锁系统,监视系统;在门的主体里面安装锁制动系统,钥匙孔报警系统几个主要系统组成。其中门的主体主要由前蒙皮、后蒙皮和骨架组成;门的主体结构是在骨架外面安装前蒙皮、后蒙皮;在门的主体外面装有门框;手动开锁系统的结构是在前蒙皮上安装壳体,在壳体里面安装终端阅读器或者显示器或者至少五位无字符密码按键和至少一位随机排列的校验码按键,再在显示器上或者无字符密码按键上和校验码按键上安装主支架、副支架,在主支架和副支架上制造出手指触摸时,能够辨别出来的特征。在主支架边上安装隔板,第一传输线一端连接显示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第二传输线一端连接无字符密码按键和校验码按键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第三传输线一端连接终端阅读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微处理器安装在控制主板上,控制主板安装在骨架上,在后蒙皮上安装开关,第四传输线一端连接开关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自动开锁系统的结构是在前蒙皮上安装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报警器,在后蒙皮上安装水位传感器,在门框上安装振动传感器,第五传输线一端连接烟雾传感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第六传输线一端连接温度传感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第七传输线一端连接水位传感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第十四传输线一端连接振动传感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第八传输线一端连接报警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在室内发生火灾,会产生烟雾和气温升高,这时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探测到的信息通过第五、六传输线传递给控制主板,控制主板上的微处理器系统操作控制主板上的伺服电机控制模块系统,伺服电机控制模块系统控制伺服电机转动来拔出锁芯,将门打开;在拔出锁芯的同时微处理器系统通过第八传输线打开报警器;在室内发生积水时,水位传感器将探测到的积水信息通过第七传输线传递给控制主板,控制主板上的微处理器系统操作控制主板上的伺服电机控制模块系统,伺服电机控制模块系统控制伺服电机转动来拔出锁芯,将门打开。在拔出锁芯的同时微处理器系统通过第八传输线自动打开报警器;在发生地震,墙体晃动的同时带起安装在墙体上的门框抖动,这时安装在门框上的振动传感器,将振动信息通过第十四传输线传递给控制主板,控制主板上的微处理器系统操作控制主板上的伺服电机控制模块系统,伺服电机控制模块系统控制伺服电机转动来拔出锁芯,将门打开。在拔出锁芯的同时微处理器系统通过第八传输线自动打开报警器;自动上锁系统的结构是在前蒙皮上安装光源管,在门框上安装光敏传感器,第九传输线一端连接光敏传感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监视系统的结构是在前蒙皮上制造瞭望孔,在瞭望孔里面安装至少一组凹凸镜,在凹凸镜后面安装至少一组反光镜,在反光镜后面安装至少一个图像传感器,第十传输线一端连接图像传感器另外一端连接图像传感器的控制主板,图像传感器的控制主板上主要装有微处理器系统、存储系统、数据输出接口系统,图像传感器的控制主板安装在骨架上,在后蒙皮上安装第二显示器,第十一传输线一端连接第二显示器另外一端连接图像传感器的控制主板;锁制动系统的结构是伺服电机安装在后蒙皮上,伺服电机的轴上安装动轮,动轮上安装连杆,连杆上安装锁芯,锁芯边上安装固定轮,第十二传输线一端连接伺服电机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控制主板上主要装有微处理器系统和伺服电机驱动模块系统;钥匙孔报警系统的结构是在钥匙孔的后面安装基座,在基座上安装定板,在定板边上安装动板,在动板的孔里安装销轴,动板上装有第一触点电极,定板上装有第二触点电极,定板上装有小轴,在小轴上安装垫片,再在小轴上安装弹簧,第十三传输线一端连接定板上的第二触点电极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代替市面上的无钥匙安全门。在发生地震或者在室内发生火灾或者积水时,该安全门将自动开门,在开门的同时自动打开报警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前视图。图中1-透气窗 2-透气窗 3-门框 4-前蒙皮 48-瞭望孔 6_壳体7-钥匙孔 75-门的主体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7-伺服电机图3是图2上标记“B”所指示的部位进行绘制的局部放大图。图中8-基座 9-销轴 10-动板 11-垫圈 12-小轴 13-定板14-第二触点电极 15-第一触点电极 16-弹簧图4是图2上标记“C”所指示的部位进行绘制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8-副支架 19-主支架 20-无字符密码按键 21-校验码按键22-隔板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后视图。图中23-透气窗 24-开关 25-后蒙皮 26-第二显示器 27-水位传感器28-铭牌图6是图5的右视图。图7是图6的C-C剖视图。图中29-光敏传感器 30-光源管 31-温度传感器 32-烟雾传感器 33-固定轮34-骨架 35-伺服电机的轴36-动轮37-锁芯38-连杆39-图像传感器的控制主板40-微处理器系统41-报警器42-数据输出接口系统43-存储系统44-微处理器系统45-伺服电机驱动模块系统46-控制主板73-振动传感器图8是图7的D-D旋转剖视图。图9是图8上标记“E”所指示的部位进行绘制的局部放大图。图中74-第一凸透镜 47-第二凸透镜 48-瞭望孔 49-目镜50-第四凸透镜 51-凹透镜 52-第一反光镜 53-第二反光镜54-第三反光镜 55-目镜 56-图像传感器图10是在壳体里面安装显示器的视图。图中57-显示器图11是在壳体里面安装终端阅读器的视图。图中58-终端阅读器图12是主支架与副支架放在一起所绘制的主视图。图中76-阶梯形特征图13是主支架与副支架放在一起所绘制的左视图。图中77-圆弧形特征 78-圆弧形特征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简易线路图。图中59-第一传输线 60-第二传输线 61-第三传输线 62-第四传输线63-第五传输线 64-第六传输线 65-第七传输线 66-第八传输线67-第九传输线 68-第十传输线 69-第^ 传输线70-第十二传输线71-第十三传输线 72-第十四传输线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中壳体(6)安装在前蒙皮⑷上,门的主体(75)上制造出透气窗(I)、(2),瞭望孔(48),钥匙孔(7);门的主体(75)外面装有门框(3)。在图2中伺服电机(17)安装在后蒙皮(25)上,第十二传输线(70) —端连接伺服电机(17)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46)。在图3中在钥匙孔(7)的后面安装基座(8),在基座⑶上安装定板(13),在定板(13)边上安装动板(10),在动板(10)的孔里安装销轴(9),动板(10)上装有第一触点电极(15),定板(13)上装有第二触点电极(14),定板(13)上装有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藏式开门的安全门,主要由手动开锁系统、自动上锁系统、监视系统、锁制动系统、钥匙孔报警系统组成,其特征是:在骨架外面安装前蒙皮、后蒙皮;在前蒙皮上安装壳体,在壳体里面安装终端阅读器或者显示器或者至少五位无字符密码按键和至少一位随机排列的校验码按键,再在显示器上或者无字符密码按键上和校验码按键上安装主支架、副支架,在主支架边上安装隔板,第一传输线一端连接显示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第二传输线一端连接无字符密码按键和校验码按键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第三传输线一端连接终端阅读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在后蒙皮上安装开关,第四传输线一端连接开关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在前蒙皮上安装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报警器,在后蒙皮上安装水位传感器,在门框上安装振动传感器,第五传输线一端连接烟雾传感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第六传输线一端连接温度传感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第七传输线一端连接水位传感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第十四传输线一端连接振动传感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第八传输线一端连接报警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在前蒙皮上安装光源管,在门框上安装光敏传感器,第九传输线一端连接光敏传感器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在前蒙皮上制造瞭望孔,在瞭望孔里面安装至少一组凹凸镜,在凹凸镜后面安装至少一组反光镜,在反光镜后面安装至少一个图像传感器,第十传输线一端连接图像传感器另外一端连接图像传感器的控制主板,图像传感器的控制主板上主要装有微处理器系统、存储系统、数据输出接口系统,图像传感器的控制主板安装在骨架上,在后蒙皮上安装第二显示器,第十一传输线一端连接第二显示器另外一端连接图像传感器的控制主板;伺服电机安装在后蒙皮上,伺服电机的轴上安装动轮,动轮上安装连杆,连杆上安装锁芯,锁芯边上安装固定轮,第十二传输线一端连接伺服电机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控制主板上主要装有微处理器系统和伺服电机驱动模块系统,控制主板安装在骨架上;在钥匙孔的后面安装基座,在基座上安装定板,在定板边上安装动板,在动板的孔里安装销轴,动板上装有第一触点电极,定板上装有第二触点电极,定板上装有小轴,在小轴上安装垫片,再在小轴上安装弹簧,第十三传输线一端连接定板上的第二触点电极另外一端连接控制主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德胜,
申请(专利权)人:徐德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