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复位式门触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9421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复位式门触开关,包括橡皮帽,由定触板、第一插针、第二插针、共插座注塑而成的共插座组件和底盖,在共插座组件与底盖装配后形成的内腔中装有顶推杆、动触片和回位弹簧,顶推杆的上端穿过共插座组件后伸入橡皮帽内,动触片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触爪,定触板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触板;当外力作用压缩橡皮帽时,橡皮帽推动顶推杆和动触片一起上下移动,并压缩回位弹簧,位于左侧的两个触爪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触板接触,位于右侧的两个触爪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分别与第一插针、第二插针接触。该开关能很好地保证零件的一致性,并具有工艺简单、装拆方便,易于控制、制造成本低等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用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车门灯开关,也叫门触开关。
技术介绍
汽车门触开关装配在车门框主体上,用于控制车门信号输出灯的通断。当车门关闭时,门触开关处于关闭及开关压缩状态,车门信号输出灯断开;当车门打开或未关闭好时,门触开关处于开启及松开状态,车门信号输出灯开启或仪表台提示。现有的门触开关一般是一个端子输出,输出端子少、难控制,且结构复杂、装拆不便、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拆方便、生产成本低且易于控制的自复位式门触开关。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复位式门触开关,包括可压缩变形的橡皮帽(1),由定触板(2)、第一插针(4)、第二插针(5)、共插座(3)注塑而成的共插座组件和底盖(9),所述橡皮帽(1)罩在共插座组件上,底盖(9)卡接在共插座组件内,在所述共插座组件与底盖(9)装配后形成的内腔中由上向下依次装有顶推杆(6)、动触片(7)和回位弹簧(8),所述顶推杆¢)的上端穿过共插座组件后伸入橡皮帽(I)内,所述动触片(7)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触爪(7a),定触板(2)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触板(2a);当外力作用压缩橡皮帽(I)时,橡皮帽(I)推动顶推杆(6)和动触片(7) —起上下移动,并压缩回位弹簧(8),位于左侧的两个触爪(7a)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触板(2a)接触,位于右侧的两个触爪(7a)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分别与第一插针(4)、第二插针(5)接触。所述橡皮帽(I)和定触板(2)分别向右侧延伸,在橡皮帽(I)和定触板(2)上设置有与车体固定的螺母安装孔(A),该门触开关通过螺母固定到车体上的门触开关安装板上。所述顶推杆¢)的下端设置有横截面为方形的小套杆(6a),底盖(9)上设置有锥形凸起(9a),所述动触片(7)套装在小套杆^a)上,所述回位弹簧(8)的上端抵在动触片上,回位弹簧(8)的下端套在锥形凸起(9a)上。小套杆和锥形凸起的设计,是为了避免顶推杆和动触片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晃动,保证运动的平稳性。所述动触片(7)的每个触爪(7a)开有一个长条孔(B),是为了增加触爪与触板、第一插针、第二插针的接触点,减少触点抖动。共插座组件由定触板、第一插针、第二插针、共插座注塑而成一体。安装时,先将顶推杆、动触片、回位弹簧依次装在共插座组件内,将底盖与共插座组件卡接在一起,最后将橡皮帽罩上即可。动触片通过两个触爪分别与第一插针、第二插针接触,构成了两个信号输出端子,通过另外两个触爪与定触板的触板接触,实现接地功能。有益效果:能很好地保证零件的一致性,并具有工艺简单、装拆方便,易于控制、制造成本低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门触开关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复位式门触开关,由橡皮帽I,共插座组件、顶推杆6、动触片7、回位弹簧8和底盖9组成。共插座组件由定触板2、第一插针4、第二插针5、共插座3四者注塑而成一体。橡皮帽I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压缩变形,罩在共插座组件上,起到防尘、防水作用。共插座3、底盖9均为注塑件。底盖9卡接在共插座组件内,底盖9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接凸榫9a,共插座3上设置有卡槽3a,卡接凸榫9a与卡槽3a对应设置。在共插座组件与底盖9装配后形成的内腔中装有顶推杆6、动触片7和回位弹簧8,且顶推杆6、动触片7和回位弹簧8由上向下依次安装。动触片7通过回位弹簧8抵在顶推杆6上,回位弹簧8的下端抵在底盖9上。先将顶推杆6、动触片7和回位 弹簧8装入共插座组件内,再将底盖9从共插座组件的下部装入并进行卡接。安装后,触板2a位于动触片7的左侧,第一插针4、第二插针5位于动触片7的右侧。在共插座组件上设置有顶推杆6过孔,顶推杆6的上端穿过共插座组件后伸入橡皮帽I内。动触片7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触爪7a,共四个触爪7a。定触板2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触板2a,触板2a与设置在左侧的两个触爪7a对应。当外力作用橡皮帽I时,橡皮帽I被压缩变形。橡皮帽I推动顶推杆6和动触片7 —起上下移动,并压缩回位弹簧8。触板2a的延伸长度足够,以保证位于左侧的两个触爪7a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触板2a接触。位于右侧的两个触爪7a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分别与第一插针4、第二插针5接触。优选为,橡皮帽I和定触板2分别向右侧延伸,在橡皮帽I和定触板2上设置有与车体固定的螺母安装孔A。结合图3、图4所示,橡皮帽I通过螺母安装到车体的门触开关安装板10上,螺母可选用安装普通螺母或凸焊螺母。门触开关安装板10起到连接门触开关与车体的作用,其中圆孔IOa用于与门触开关相连,与门触开关上的螺母安装孔A对应;方形孔IOb用于与车体相连。螺母连接的方式,装拆方便快捷,车门关闭时,车门压缩橡皮帽1,从而推动顶推杆6、动触片7向下运动,并压缩回位弹簧8 ;车门打开后,顶推杆6、动触片7在回位弹簧8的回复力作用下回位。另外,顶推杆6的下端设置有横截面为方形的小套杆6a,动触片7上设置有矩形孔7b,动触片7套装在小套杆6a上。底盖9上设置有锥形凸起9a,回位弹簧8的上端抵在动触片7上,回位弹簧8的下端套在锥形凸起9a上。共插座3下端最好设计成方形,同样是便于控制晃动。最好是,动触片7的每个触爪7a开有一个长条孔B。权利要求1.一种自复位式门触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压缩变形的橡皮帽(I),由定触板(2)、第一插针(4)、第二插针(5)、共插座(3)注塑而成的共插座组件和底盖(9),所述橡皮帽(I)罩在共插座组件上,底盖(9)卡接在共插座组件内,在所述共插座组件与底盖(9)装配后形成的内腔中由上向下依次装有顶推杆(6)、动触片(7)和回位弹簧(8),所述顶推杆(6)的上端穿过共插座组件后伸入橡皮帽(I)内,所述动触片(7)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触爪(7a),定触板(2)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触板(2a);当外力作用压缩橡皮帽(I)时,橡皮帽(1)推动顶推杆(6)和动触片(7)—起上下移动,并压缩回位弹簧(8),位于左侧的两个触爪(7a)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触板(2a)接触,位于右侧的两个触爪(7a)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分别与第一插针(4)、第二插针(5)接触。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式门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橡皮帽(I)和定触板(2)分别向右侧延伸,在橡皮帽(I)和定触板(2)上设置有与车体固定的螺母安装孔(A)。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复位式门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杆(6)的下端设置有横截面为方形的小套杆(6a),底盖(9)上设置有锥形凸起(9a),所述动触片(7)套装在小套杆^a)上,所述回位弹簧(8)的上端抵在动触片(7)上,回位弹簧(8)的下端套在锥形凸起(9a)上。4.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复位式门触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片(7)的每个触爪(7a)开有一·个长条孔(B)。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复位式门触开关,包括橡皮帽,由定触板、第一插针、第二插针、共插座注塑而成的共插座组件和底盖,在共插座组件与底盖装配后形成的内腔中装有顶推杆、动触片和回位弹簧,顶推杆的上端穿过共插座组件后伸入橡皮帽内,动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复位式门触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压缩变形的橡皮帽(1),由定触板(2)、第一插针(4)、第二插针(5)、共插座(3)注塑而成的共插座组件和底盖(9),所述橡皮帽(1)罩在共插座组件上,底盖(9)卡接在共插座组件内,在所述共插座组件与底盖(9)装配后形成的内腔中由上向下依次装有顶推杆(6)、动触片(7)和回位弹簧(8),所述顶推杆(6)的上端穿过共插座组件后伸入橡皮帽(1)内,所述动触片(7)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触爪(7a),定触板(2)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触板(2a);当外力作用压缩橡皮帽(1)时,橡皮帽(1)推动顶推杆(6)和动触片(7)一起上下移动,并压缩回位弹簧(8),位于左侧的两个触爪(7a)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触板(2a)接触,位于右侧的两个触爪(7a)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分别与第一插针(4)、第二插针(5)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侠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大明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