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梁板节点及其施工方法。该节点包括节点域、承托板、剪力板和抗剪栓钉、支座负筋。再生混合组合楼板与节点域相接处设置有承托板和剪力板,该再生混合组合楼板由压型钢板和再生混合混凝土组成,该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由U型外包钢和再生混合混凝土组成,该再生混合组合楼板的压型钢板通过抗剪栓钉与承托板焊接连接,该压型钢板端板焊有封口板或与U型外包钢焊接,该承托板与U型外包钢焊接连接,该承托板下方设置有剪力板,该剪力板与承托板和U型外包钢焊接连接,该节点域的上部设置支座负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节点及施工方法安全可靠、施工便捷,同时具有环保、节能、减排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废弃物再生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 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梁板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旧有建筑拆除所产生的混凝土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都是直接运往郊外 堆放,而新建建筑需要的混凝土又完全采用新水泥、石子、河砂等材料配制而成。由此不仅 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危害。为此,如何科学利用旧有建筑拆除产生的 混凝土固体废弃物,以尽量减少新建建筑对新水泥、石子、河砂等材料的消耗,已成为整个 建筑行业践行“环保、节能、减排”国家战略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再生骨料混凝土作为混凝土废弃物的一种再利用途径在国内外均已得到一定程 度的研究,所谓再生骨料混凝土,就是将旧有建筑拆除所得的混凝土废弃物,经过破碎、筛 分、净化等过程,获取大量骨料尺度的颗粒,然后利用其配制而得的新混凝土。但是上述处 理不仅过程繁琐,而且消耗大量能源,加之在再生骨料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中仍然需要耗费 大量水、水泥、砂石和能源,因此当前产生了一种新的混凝土废弃物回收利用策略,即从更 为宏观的角度(块体或节段层次而非骨料层次)对废弃混凝土构件进行回收利用的策略,并 已有钢管再生混合构件、再生混合钢筋混凝土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等相关研究报道。废弃混凝土破碎时会产生不同尺度的混凝土块体,为合理利用破碎后不同尺度的 混凝土块体,同时综合利用U型外包钢梁和组合楼板无需支撑或仅需少量支撑,工效快的 优点,迫切需要研制传力合理、经济可靠、构造简单、施工快捷方便的新型再生混合结构梁 板节点,以利再生混合结构的推广应用,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建筑业废弃物排放。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梁板节 点,其具有传力合理、经济可靠、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等特点,不仅充分利用了 U型外包钢梁 和组合楼板无需支撑或仅需少量支撑,工效快的优点,而且合理利用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 产生的不同尺度的混凝土块体,更好地实现了旧建筑物拆迁、新建筑物建造过程中“节能、 环保、减排”的目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 梁板节点的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 出的一种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梁板节点,包括节点域、承托板、设置 于该承托板下方的剪力板、抗剪栓钉以及支座负筋;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与再生混合组 合楼板交汇处形成所述节点域,再生混合组合楼板与所述节点域相接处设置有承托板和剪 力板;所述再生混合组合楼板由压型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组成;所述压型钢板通过抗剪栓钉与承托板焊接连接;所述剪力板与承托板和U型外包钢焊接连接,所述节点域的上部 设置支座负筋。所述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由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混凝土组成。所述再生混合混凝土由废弃混凝土块体或节段和新混凝土构成,所述废弃混凝土 块或节段分别位于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和再生混合组合楼板的断面中部,废弃混凝土块 与压型钢板之间,废弃混凝土块体或节段与U型外包钢之间以及不同废弃混凝土块或节段 之间的空隙填满新混凝土。所述废弃混凝土块与新混凝土的质量比为1:4 1:1。所述废弃混凝土块体或节段为旧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桥梁或堤坝拆除所得的 去除全部或部分钢筋之后的废弃混凝土块体或节段。所述抗剪栓钉设置与所述压型钢板的波谷间距分布相适应,并应处于压型钢板的 波谷处。所述剪力板设置与所述压型钢板的波谷间距分布相适应,并应处于压型钢板波谷 的下方。所述压型钢板的端部焊有封口板或与U型外包钢腹板外侧焊接。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梁板节点的 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在U型外包钢上焊接承托板和剪力板,其中,剪力板的数量及间距与再生混合 组合楼板所选压型钢板波谷间距分布相适应;2)将压型钢板用抗剪栓钉焊在承托板上,并将压型钢板端部与U型外包钢焊接或 在压型钢板端部焊接封口板;3)通过分布钢筋在梁板交汇节点域上部布置好支座负筋;4)在U型外包钢底部和压型钢板底部先浇筑一层新混凝土 ;5)将废弃混凝土节段或较大块体和新混凝土交替置入U型外包钢内部,将废弃混 凝土较小块体和新混凝土交替置于压型钢板上,并振捣使废弃混凝土块体或节段分布于新 混凝土中。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显著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节点不仅充分利了 U型外包钢梁和组合楼板无需支撑或仅需少量支 撑,工效快的优点,而且合理利用了废弃混凝土破碎后产生的不同尺度的混凝土块体,较大 程度地实现了旧建筑物拆迁所产生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降低了排放。2、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安全可靠、制作简单、施工方便。承托板、剪力板与U型外包 钢之间的焊接工作均可在工厂完成,施工现场只需要完成压型钢板与承托板的焊接,压型 钢板端部与U型外包钢的焊接工作。且压型钢板的就位、安装方便,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 再生混合组合楼板混凝土的浇筑无需支模,施工方便快捷。3、设置的抗剪栓钉和支座负筋保证了再生混合组合楼板与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 梁的连接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采用块体式废弃混凝土的外置承托板式梁板节点大样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3是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采用节段式废弃混凝土的外置承 托板式梁板节点大样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5是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采用块体式废弃混凝土的内置承 托板式梁板节点大样图6是图5的B-B剖面图7是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采用节段式废弃混凝土的内置承 托板式梁板节点大样图8是图7的B-B剖面图。I U型外包钢2、3 :废弃混凝土块体21 :废弃混凝土节段4 :承托板5 :剪力板6 :压型钢板7 :抗剪栓钉8 :支座负筋9 :分布钢筋10 :新混凝土 11 :封口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就具体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 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图广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U型外包钢再生 混合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梁板节点包括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承托 板4、剪力板5和抗剪栓钉7、支座负筋8、分布钢筋9。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与再生混合组 合楼板交汇处形成节点域,再生混合组合楼板与该节点域相接处设置有承托板4和剪力板5。该再生混合组合楼板由压型钢板6和再生混合混凝土组成,该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由 U型外包钢I和再生混合混凝土组成,该压型钢板6通过抗剪栓钉7与承托板4焊接。该节点的构成方式可表述如下再生混合组合楼板的压型钢板6通过抗剪栓钉7与下方设置的承托板4焊接连 接,以保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与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的可靠抗剪连接。同时,压型钢板6 端部与U型外包钢I焊接,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该承托板4下方设置有剪力板5,以 支撑再生混合组合楼板、传递竖向荷载。该承托板4焊于U型外包钢I的腹板外侧,剪力板 5和承托板4、U型外包钢I分别焊接连接。再生混合组合楼板与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交 汇处的上部设置支座负筋8,支座负筋8的截面及间距通过板端抗弯计算确定,并通过分布 钢筋9固定,分布钢筋9可按构造要求配置。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再生混合组合楼板梁板节点,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节点域、承托板、设置于该承托板下方的剪力板、抗剪栓钉以及支座负筋;U型外包钢再生混合梁与再生混合组合楼板交汇处形成所述节点域,再生混合组合楼板与所述节点域相接处设置有承托板和剪力板;所述再生混合组合楼板由压型钢板、再生混合混凝土组成;所述压型钢板通过抗剪栓钉与承托板焊接连接;所述剪力板与承托板和U型外包钢焊接连接,所述节点域的上部设置支座负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吴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