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桁架结构,具体是一种建筑结构领域的组合充气膜结构。
技术介绍
膜结构分为张拉结构和充气结构,充气膜结构又分为气承式和气囊式。现代意义 的充气膜结构起源于20世纪初,1917年英国工程师F. W.兰彻斯特成功地把充气原理应用 到房屋结构中,提出了用鼓风机吹胀膜布用作野战医院的设想,并申请了专利。1946年,美 国工程师Walter Bird建成第一个现代充气膜结构——多谱勒雷达穹顶。1970年日本大阪 万国博览会上,膜结构被系统地推向世界,开始了刚性结构向柔性结构的转变,建成了大 型充气膜结构如气承式的美国馆、气囊式的富士馆等,这以后充气膜结构开始有了广泛的 应用。2002年,瑞士 Airlight公司和EMPA组合结构研究中心的科技人员提出了一种充气 梁,上翼缘为金属压杆,索按照梁的主应力迹线布置作为下翼缘,气囊作为梁的腹板形成了 组合梁,称为气撑式张弦梁,申请了多项专利技术并付诸了工程实践。1988年起,天津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同济大学以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等逐渐对薄膜结构进行研究,并建成了长沙世界之窗剧场、深圳华侨城网球场、青岛颐中 ...
【技术保护点】
具有充气膜压杆的桁架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桁架体系为柔性材料拼装成的结构体系,包括充气膜压杆(1)、预应力拉索(2)组成单榀桁架(3),单榀桁架拼装成整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刚,刘鲁,向阳,谷强,王振,韩中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