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钢筋搭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6059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5:10
采用钢筋搭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的体系,按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计算和设计,预留出构件之间的有效搭接程度,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将预制构件安装到位后,采用设计的普通混凝土灌注(浇筑)即可,构件拆分时需要考虑到构件之间搭接长度的大小,构件制作时应按设计和构造要求预留考虑搭接长度的钢筋和钢筋插入槽,预制构件运输的现场后,进行施工安装时需要按要求将构件摆放就位,保证构件稳定的情况下,按设计要求灌注(浇筑)混凝土即可。该方法不需要采用额外的套筒与螺旋筋等,也无需构件之间的钢筋与预留孔洞的精准对齐,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大大减少构件加工难度与施工安装难度,节约造价和节省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结构体系,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钢筋搭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对建筑工业化推动力度的加大,全国各地装配整体式建筑不断涌现,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关键是如何将在工厂制作好的预制构件有效地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建筑,构件之间连接的牢固、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而连接区域的安装与混凝土灌注(浇筑)难易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因此,寻求一种能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简便的装配整体式连接设计、制作与施工方法,是目前我国装配整体式建筑科的研部门与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当今我国装配整体式建筑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是采用日本技术的套筒连接方式;其二是我国自行研发的螺旋筋浆锚技术。前一种连接方式在日本率先采用,主要适用日本企业的构件加工与现场施工环境,而我国现有的国内构件制作、施工管理水平现场与日资企业有着不小的差距,该技术要求构件加工水平与精度较高,一般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很难达到其精度要求,且套筒的加工制作成本比较高,会增加建筑的造价;后一种尽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使用套筒带来的成本增加和构件制作精度问题。但由于采用了螺旋筋来增强构件间钢筋连接效果,给构件的生产带来一定难度,同时,采用灌浆料作为连接部位钢筋缝隙的填充物,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部分成本;所以说,上述两类装配整体式建筑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均有其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钢筋搭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该体系不需要采用额外的套筒与螺旋筋等,也无需构件之间的钢筋与预留孔洞的精准对齐,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大大减少构件加工难度与施工安装难度,节约造价和节省工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采用钢筋搭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所述体系包括在设计时按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计算和设计,构件制作加工时,预留出构件之间的有效搭接程度,在组装现场施工工程中,将预制构件安装到位后,采用设计要求的普通混凝土灌注即可,构建的结合包括下部预制剪力墙、下部预制剪力墙纵向钢筋、下部预制剪力墙水平钢筋、上部预制剪力墙、上部预制剪力墙纵向钢筋、上部预制剪力墙水平钢筋、剪力墙钢筋搭接槽、剪力墙与梁连接区域现浇混凝土、下部预制剪力墙端部加强钢筋、上部预制剪力墙端部加强钢筋、预制梁、预制梁底筋、预制梁顶筋、预制梁箍筋、预制叠合楼板、下部预制柱、下部预制柱纵向钢筋、下部预制柱箍筋、上部预制柱、上部预制柱纵向钢筋、上部预制柱箍筋、柱钢筋搭接区域箍筋、柱钢筋搭接槽、柱与梁连接区域现浇混凝土。所述的采用钢筋搭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该体系建筑结构设计时按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构件拆分时需要考虑到构件之间搭接长度的大小,构件制作时应按设计和构造要求预留考虑搭接长度的钢筋和钢筋插入槽,预制构件运输的现场后,进行施工安装时需要按要求将构件摆放就位,保证构件稳定的情况下,按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即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符合我国建筑产业化与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2.本专利技术简化工厂预制构件的制作难度;3.本专利技术现场安装方便,加快施工速度;4.本专利技术节约建造成本;5.本专利技术大幅度减低由于连接精度要求而增加的施工难度;6.本专利技术减少大量的现场湿作业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剪力墙与剪力墙的连接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连接处的剖面示意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剪力墙与连梁的连接示意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3连接处的剖面示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剪力墙与叠合楼板的连接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连接处的剖面示意图7为本专利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与叠合楼板的连接示意图8为本专利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柱与柱的连接示意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8连接处的剖面示意图10为本专利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柱与梁的连接示意图11为本专利技术图10连接处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搭接连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构件制作和施工方法,产生的一种新的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在设计时按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计算和设计,构件制作加工时预留出构件之间的有效搭接程度,在组装现场施工工程中,将预制构件安装到位后,采用设计要求的普通混凝土灌注即可,不需要采用额外的套筒与螺旋筋等,也无需构件之间的钢筋与预留孔洞的精准对齐,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大大减少构件加工难度与施工安装难度,达到节约造价和节省工期。解决目前装配整体式建筑结构设计、构件制作和施工过程中构件与构件之间连接技术难题,为国家提倡的工业化建筑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建筑结构设计时可以按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构件拆分时需要考虑到构件之间搭接长度的大小,构件制作时应按设计和构造要求预留考虑搭接长度的钢筋和钢筋插入槽,预制构件运输的现场后,进行施工安装时需要按要求将构件摆放就位,保证构件稳定的情况下,按设计要求灌注混凝土即可,见图1 一 6。在图1 一 11中,所表示的下部预制剪力墙1、下部预制剪力墙纵向钢筋2、下部预制剪力墙水平钢筋3、上部预制剪力墙4、上部预制剪力墙纵向钢筋5、上部预制剪力墙水平钢筋6、剪力墙钢筋搭接槽7、剪力墙(与梁)连接区域现浇混凝土 8、下部预制剪力墙端部加强钢筋9、上部预制剪力墙端部加强钢筋10、预制梁11、预制梁底筋12、预制梁顶筋13、预制梁箍筋14、预制叠合楼板15、下部预制柱16、下部预制柱纵向钢筋17、下部预制柱箍筋18、上部预制柱19、上部预制柱纵向钢筋20、上部预制柱箍筋21、柱钢筋搭接区域箍筋22、柱钢筋搭接槽23、柱(与梁)连接区域现浇混凝土 24。本专利技术中关于混凝土、钢筋加工和施工的要求均可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等国家规范、规程执行。权利要求1.采用钢筋搭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系包括在设计时按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计算和设计,构件制作加工时,预留出构件之间的有效搭接程度,在组装现场施工工程中,将预制构件安装到位后,采用设计要求的普通混凝土灌注即可,构建的结合包括下部预制剪力墙(I)、下部预制剪力墙纵向钢筋(2)、下部预制剪力墙水平钢筋(3)、上部预制剪力墙(4)、上部预制剪力墙纵向钢筋(5)、上部预制剪力墙水平钢筋(6)、剪力墙钢筋搭接槽(7)、剪力墙与梁连接区域现浇混凝土(8)、下部预制剪力墙端部加强钢筋(9)、上部预制剪力墙端部加强钢筋(10)、预制梁(11)、预制梁底筋(12)、预制梁顶筋(13)、预制梁箍筋(14)、预制叠合楼板(15)、下部预制柱(16)、下部预制柱纵向钢筋(17)、下部预制柱箍筋(18)、上部预制柱(19)、上部预制柱纵向钢筋(20)、上部预制柱箍筋(21)、柱钢筋搭接区域箍筋(22)、柱钢筋搭接槽(23)、柱与梁连接区域现浇混凝土(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钢筋搭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该体系建筑结构设计时按现浇混凝土结构进行,构件拆分时需要考虑到构件之间搭接长度的大小,构件制作时应按设计和构造要求预留考虑搭接长度的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采用钢筋搭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体系包括:在设计时按普通现浇钢筋混凝土计算和设计,构件制作加工时,预留出构件之间的有效搭接程度,在组装现场施工工程中,将预制构件安装到位后,采用设计要求的普通混凝土灌注即可,构建的结合包括下部预制剪力墙(1)、下部预制剪力墙纵向钢筋(2)、下部预制剪力墙水平钢筋(3)、上部预制剪力墙(4)、上部预制剪力墙纵向钢筋(5)、上部预制剪力墙水平钢筋(6)、剪力墙钢筋搭接槽(7)、剪力墙与梁连接区域现浇混凝土(8)、下部预制剪力墙端部加强钢筋(9)、上部预制剪力墙端部加强钢筋(10)、预制梁(11)、预制梁底筋(12)、预制梁顶筋(13)、预制梁箍筋(14)、预制叠合楼板(15)、下部预制柱(16)、下部预制柱纵向钢筋(17)、下部预制柱箍筋(18)、上部预制柱(19)、上部预制柱纵向钢筋(20)、上部预制柱箍筋(21)、柱钢筋搭接区域箍筋(22)、柱钢筋搭接槽(23)、柱与梁连接区域现浇混凝土(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辉陈勇刘玉涛刘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易筑建材经销有限公司王东辉陈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