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的选综执行机构,属于纺织机械领域。包括主轴;摆臂和偏心盘;花键盘;离合爪;第一、第二信号摆臂;吸铁摆臂,特点:第一偏心盘啮合腔的腔口的两侧构成第一、第二倾斜面;第二偏心盘啮合腔的腔口的两侧构成第三、第四倾斜面;第一摆臂啮合部的两侧构成第五、第六倾斜面,且第一摆臂啮合部一侧的表面构为第一铣平面,第一铣平面与第五倾斜面间构成第一过渡圆弧面、与第六倾斜面间构成第二过渡圆弧面;第二摆臂啮合部的两侧构成第七、第八倾斜面,且第二摆臂啮合部一侧的表面构成第二铣平面,第二铣平面与第七倾斜面间构成第三过渡圆弧面、与第八倾斜面间构成第四过渡圆弧面。优点:锁定可靠,节约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的选综执行机构。
技术介绍
多臂装置是将织物花纹组织信号转换成开口动作并以此驱动织机的综框作上下提综运动的织机开口部件之一,多臂装置按其开口形式的不同而分为消极式多臂装置和积极式多臂装置。随着无梭织机的普遍使用,尤其是织机速度的不断提高,消极式多臂装置因存在运动惯性冲击,不仅动能消耗大,而且难以保障织机平稳高速动作,例如往复运动的惯性冲击力会引起织机的严重振动,而积极式多臂开口装置能克服消极式多臂装置的这种欠缺,因此,积极式多臂开口装置是当今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为织机配套的主流装置。鉴于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属于积极式多臂装置范畴,又鉴于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系织机开口装置的重要部分,因此称之为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其是由本体部件、传动机构、信号阅读机构、选综执行机构和提综机构组成。传动机构是将来自于织机的匀速运动转为多臂主轴的变速运动,信号阅读机构是将织物组织电信号转为机械选综信号,选综执行机构则根据机械选综信号执行偏心机构是否运动,提综机构用于形成并输出综框开口运动。选综执行机构是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的重要机构,其执行选综动作的正确与否会对织物的质量产生影响,例如当出现选综动作失误时会使织物产生瑕疵,影响织物档次的提升。关于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的技术信息可由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见诸,典型的如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57352C (旋转多臂机构以及装备此类多臂机构的织机),该专利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 FR-A-2540524 (织机用旋转多臂机构)的不足,其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将转臂(专利称绞支转臂)的掣子改为具有内外两个支承面的结构,藉以减小转臂的角运动幅度(见该专利的图1至图5所示以及说明书第3页最后一段至第4页第3行的描述);将偏心盘(专利称盘片)的第一个结合表面到主轴(专利称轴)的旋转轴线的距离改为大于偏心盘的第二个结合表面到主轴的旋转轴线的距离,于是,当转臂与偏心盘的第一结合表面啮合时,转臂便超出阅读装置的作用范围,具体可参见该专利的图3和说明书第6页倒数第2行第7页第4行的说明。客观而言,上述CN1057352C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减小了转臂所受的运动冲击,并且使由此产生的能耗和噪声得以降低,尽管这种能耗和噪声相对于旋转式多臂机构的全部工作能耗和噪音是微不足道的,但毕竟表现出了说明书第3页第2段所称的技术效果。上述CN1057352C存在的所述欠缺由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400257B推荐的“旋转式多臂开口机构”克服,具体可参照该CN102400787B的说明书第007至009栏和第0011栏。应该说该CN102400257B客观体现了其说明书第0021栏所述的技术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信号摆臂与偏心盘相配合的动作失误现象,尤其这种失误现象最终会导致织物布面产生瑕疵,使高档次的织物有失市场优势。经本申请人分析,前述信号摆臂与偏心盘相配合的动作失误源于信号摆臂对偏心盘锁定动作有失可靠,因为在偏心盘从高速旋转状态至瞬间静止(由信号摆臂锁定)状态这一过程中存在巨大的惯性动能,该惯性动能全凭连接于信号摆臂的复位弹簧的弹簧力的有效作用予以抵销,在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一定的情形下,其功效(功效指信号摆臂对偏心盘锁定的动作效果)取决于信号摆臂上的摆臂啮合部与偏心盘上的偏心盘啮合面之间的恰到好处的啮合关系,也就是说,其功效取决于啮合状态(时间点或称时点)与偏心盘啮合面的受力角。而前述专利存在啮合时间点过早的欠缺,啮合时间点过早即提前会使偏心盘脱离主轴(花键盘)时的惯性动能增大,对此,虽然可以采用增大复位弹簧力予以抵销,但是增大复位弹簧的弹簧力会增大能耗,不利于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在信号摆臂的摆臂啮合部与偏心盘啮合面从开始接触到完成啮合的时段内即啮合的过程中,前述受力角的变化较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复位弹簧的弹簧力功效的最大利用程度。再一方面,由于信号摆臂的摆臂啮合部与偏心盘上的偏心盘啮合面的结构均有失合理,致使信号摆臂对偏心盘在静止状态下的保持力矩较大,从而也增大了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的能耗。从工欲其善必先利其器的角度考量,毫无疑问,若要确保织物布面质量而藉以提升织物档次,则必需消除作为选综执行机构的信号摆臂与偏心盘配合失误弊端。然而,由于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的应用已具有较长的历史,业界普遍认为这种装置的技术状况趋于饱和,难以获得实质性的突破,但是,使用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的织物生产厂商期望早日解决前述技术问题的期望与呼声日趋强烈,正鉴于此,本申请人作了深入而有益的探索,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体现信号摆臂的摆臂啮合部与偏心盘的偏心盘啮合面之间的配合效果而藉以保障信号摆臂对偏心盘的可靠锁定或释放、有利于使偏心盘脱离主轴的花键盘时的主动驱动的时间点趋于与主轴的花键盘的运动停顿点相一致而藉以降低偏心盘的惯性动能和有益于保障信号摆臂的摆臂啮合部与偏心盘的偏心盘啮合面两者从开始接触到完全啮合过程中的作用角保持基本不变而藉以使复位弹簧足够轻松地抵销偏心盘的惯性动能并将偏心盘可靠锁定所作的正功更加有效并且体现理想的节约能耗效果的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的选综执行机构。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的选综执行机构,包括一主轴;一摆臂和一偏心盘,摆臂通过摆臂轴承设置在偏心盘上,偏心盘通过偏心盘轴承设置在主轴上,在该偏心盘的盘缘部位构成有一第一偏心盘哨合腔和一第二偏心盘哨合腔,第一、第二偏心盘哨合腔在偏心盘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 花键盘,该花键盘定位在主轴上并且随主轴转动,在该花键盘盘缘上构成有一第一凹槽和一第二凹槽,第一、第二凹槽在花键盘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 ;以摆动状态枢转设置在偏心盘上的一离合爪,该离合爪的一端与设置在偏心盘上的限位销相对应,并且在该一端延伸有一用于与所述的第一凹槽或者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的凸缘和构成有一反力弹簧固定座,在该反力弹簧固定座上固定有一反力弹簧的一端,而反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偏心盘上,离合爪的另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第一偏心盘啮合腔的部位构成有一凹缘;一中部枢转设置在第一信号摆臂轴上的并且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一摆臂啮合部而另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一吸铁摆臂触脚的第一信号摆臂,其中第一摆臂啮合部与所述的第一偏心盘啮合腔相配合或者与所述的第二偏心盘哨合腔相配合;一中部枢轴设置在第二信号摆臂轴上的并且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二摆臂啮合部而另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二吸铁摆臂触脚的第二信号摆臂,其中第二摆臂啮合部与所述的第一偏心盘啮合腔相配合或者与所述的第二偏心盘啮合腔相配合;一枢转设置在吸铁摆臂轴上的并且在电磁铁的作用下交替地对所述的第一吸铁摆臂触脚和第二吸铁摆臂触脚作用的吸铁摆臂,其中所述第一、第二信号摆臂的结构彼此相同,并且彼此交替地对所述的偏心盘作用,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盘啮合腔的腔口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倾斜面,而所述腔口的另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倾斜面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倾斜面;所述的第二偏心盘啮合腔的腔口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三倾斜面,而腔口的另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三倾斜面的位置构成有一第四倾斜面;所述第一摆臂啮合部朝向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五倾斜面,该第五倾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多臂开口装置的选综执行机构,包括一主轴(1);一摆臂(2)和一偏心盘(3),摆臂(2)通过摆臂轴承(21)设置在偏心盘(3)上,偏心盘(3)通过偏心盘轴承(31)设置在主轴(1)上,在该偏心盘(3)的盘缘部位构成有一第一偏心盘啮合腔(32)和一第二偏心盘啮合腔(33),第一、第二偏心盘啮合腔(32、33)在偏心盘(3)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一花键盘(4),该花键盘(4)定位在主轴(1)上并且随主轴(1)转动,在该花键盘(4)盘缘上构成有一第一凹槽(41)和一第二凹槽(42),第一、第二凹槽(41、42)在花键盘(4)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以摆动状态枢转设置在偏心盘(3)上的一离合爪(5),该离合爪(5)的一端与设置在偏心盘(3)上的限位销(34)相对应,并且在该一端延伸有一用于与所述的第一凹槽(41)或者与所述第二凹槽(42)相配合的凸缘(51)和构成有一反力弹簧固定座(52),在该反力弹簧固定座(52)上固定有一反力弹簧(521)的一端,而反力弹簧(521)的另一端固定在偏心盘(3)上,离合爪(5)的另一端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第一偏心盘啮合腔(32)的部位构成有一凹缘(53);一中部枢转设置在第一信号摆臂轴(61)上的并且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一摆臂啮合部(62)而另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一吸铁摆臂触脚(63)的第一信号摆臂(6),其中:第一摆臂啮合部(62)与所述的第一偏心盘啮合腔(32)相配合或者与所述的第二偏心盘啮合腔(33)相配合;一中部枢轴设置在第二信号摆臂轴(71)上的并且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二摆臂啮合部(72)而另一端端部构成有一第二吸铁摆臂触脚(73)的第二信号摆臂(7),其中:第二摆臂啮合部(72)与所述的第一偏心盘啮合腔(32)相配合或者与所述的第二偏心盘啮合腔(33)相配合;一枢转设置在吸铁摆臂轴(81)上的并且在电磁铁(82)的作用下交替地对所述的第一吸铁摆臂触脚(63)和第二吸铁摆臂触脚(73)作用的吸铁摆臂(8),其中:所述第一、第二信号摆臂(6、7)的结构彼此相同,并且彼此交替地对所述的偏心盘(3)作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盘啮合腔(32)的腔口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倾斜面(321),而所述腔口的另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一倾斜面(32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二倾斜面(322);所述的第二偏心盘啮合腔(33)的腔口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三倾斜面(331),而腔口的另一侧并且在对应于第三倾斜面(331)的位置构成有一第四倾斜面(332);所述第一摆臂啮合部(62)朝向所述第一倾斜面(321)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五倾斜面(621),该第五倾斜面(621)与所述第一倾斜面(321)相配合,而第一摆臂啮合部(62)朝向所述第二倾斜面(322)的一侧构成有一第六倾斜面(622),该第六倾斜面(622)与第二倾斜面(322)相配合,并且第一摆臂啮合部(62)正对所述第一偏心盘啮合腔(32)的一侧的表面构成为第一铣平面(623),该第一铣平面(623)与第一偏心盘啮合腔(32)的底部是不接触的,其中:第一铣平面(623)与第五倾斜面(621)之间构成有一第一过渡圆弧面(624),而第一铣平面(623)与第六倾斜面(622)之间构成有一第二过渡圆弧面(625);所述的第二摆臂啮合部(72)朝向所述第三倾斜面(331)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七倾斜面(721),该第七倾斜面(721)与所述第三倾斜面(331)是不接触的,而第二摆臂啮合部(72)朝向所述第四倾斜面(332)的一侧构成有一第八倾斜面(722),该第八倾斜面(722)与第四倾斜面(332)是不接触的,并且第二摆臂啮合部(72)正对所述第二偏心盘啮合腔(33)的一侧的表面构成为第二铣平面(723),该第二铣平面(723)与第二偏心盘啮合腔(33)的底部是不接触的,其中:第二铣平面(723)与第七倾斜面(721)之间构成有一第三过渡圆弧面(724),该第三过渡圆弧面(724)与第三倾斜面(331)相接触,而第二铣平面(723)与第八倾斜面(722)之间构成有一第四过渡圆弧面(725)?,该第四过渡圆弧面(725)与第四倾斜面(332)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晓虹,卫明,李金华,吕雪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