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将实施了延伸处理的聚合物膜(3)在壳体(6a)内部沿着设置于该壳体(6a)内的多个输送辊(41a、41)的输送路输送并使过热水蒸气与聚合物膜(3)接触的处理,所述壳体(6a)内部将与壳体(6b)外部之间的湿度变化率设在100g/m3·sec以上,并且设置于所述壳体(6a)内的所述多个输送辊(41a、41)的第一个输送辊(41a)位于实施了所述延伸处理的聚合物膜(3)的尺寸变化率在0.05%/sec以下的位置,向实施了所述延伸处理的聚合物膜(3)施加的面压在350Pa以下。从而能够防止在输送辊的输送过程中在聚合物膜产生折皱,并能够防止光学特性发生变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别是涉及如下的将实施了延伸处理的聚合物膜在壳体(casing)内部沿着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多个输送辊的输送路输送,并具有使过热水蒸气与该聚合物膜接触的处理。
技术介绍
聚合物膜(以下,称作膜)根据优良的透光性、柔软性以及能够实现轻型薄膜化等优点而多方面地用作光学膜。其中,由酰化纤维素口一7 P—卜)、特别是具有57. 5% 62. 5%的平均醋酸化(酢化)度的三乙酰纤维素(卜丨J 7七f > 口一 7 )(以下,称作TAC)形成的TAC膜,根据其强韧性与阻燃性而用作照片感光材料的膜用的支承体。并且,由于TAC膜的光学各向同性优良,因此用于市场急剧扩张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偏振板的保护膜、相位差膜、视角放大膜等光学膜。作为膜的主要制造方法,众所周知有溶液制膜方法、熔融(溶融)制膜方法。溶液制膜方法是如下的方法将包含聚合物与溶剂的聚合物溶液(以下,称作掺杂剂)流延(流延)于支承体上,从而形成流延膜,在流延膜具有自我支承性之后,将其从支承体剥离而形成湿润膜,对湿润膜进行干燥并卷绕成膜。溶液制膜方法与利用挤出机将溶解了的聚合物挤出而制造膜的熔融挤出方法相比,能够获取光学特性的各向同性和膜厚的均匀性优良且含有异物少的膜,因此膜、特别是光学功能性膜的制造方法采用溶液制膜方法。然而,对液晶显示装置进行湿热耐久试验,该湿热耐久试验对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是否能够确保恒定的特性、品质进行调查。同样地,对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的光学功能性膜也进行湿热耐久试验。然而,当对该膜进行湿热耐久试验时,了解到膜的光学特性发生了变动。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例如,温度60°C以上湿度90% RH)下的湿热耐久试验的前后,厚度方向的迟滞(retardation)Rth发生较大的变动,其结果是,多发生有膜的迟滞Rth较大地从适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范围脱离的现象。作为用于提高该湿热耐老化性的方法,众所周知有使湿润气体(水蒸气)与实施了延伸处理的聚合物膜接触的过热水蒸气处理(例如,专利文献I)。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58833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专利文献I那样的过热水蒸气处理,当利用膜收缩来使膜进入输送辊时,具有在聚合物膜产生表面凹凸不平(,^trough)、表面凹凸不平撞上输送辊而在聚合物膜产生折皱(wrinkle)之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中具有将聚合物膜在壳体内部沿着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多个输送辊的输送路输送并使过热水蒸气与该聚合物膜接触的处理,该防止在输送辊的输送过程中在聚合物膜产生折皱,并且防止光学特性发生变动。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处理即一边将实施了延伸处理的聚合物膜即延伸完成聚合物膜在壳体内部沿着具有设置于该壳体内的多个输送辊的输送路输送,一边使过热水蒸气与所述聚合物膜接触,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壳体外部之间的湿度变化率为100g/m3-sec以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多个输送辊中的、从所述延伸完成聚合物膜的输送方向观察的第一个输送辊,位于所述延伸完成聚合物膜的尺寸变化率在O. 05% /sec以下的位置,并且向所述延伸完成聚合物膜施加的面压为350Pa以下。利用将进行与过热水蒸气接触的处理的壳体内部与壳体外部之间的湿度变化率设为100g/m3 · sec以上的急剧的湿度变化来处理聚合物膜,由此能够适宜地防止光学特性的变动。然而,利用该急剧的湿度变化而在合物膜引起收缩。而且,当利用该膜收缩来使膜进入输送辊时,在聚合物膜产生表面凹凸不平,表面凹凸不平(7 > )撞上输送辊而在聚合 物膜产生折皱。因此,将设置于壳体内的多个输送辊的第一个输送辊设在聚合物膜的尺寸变化率为O. 05%/sec以下的位置,将向第一个输送辊的聚合物膜施加的面压(面压)设在350Pa以下,由此能够防止在输送辊的输送过程中在聚合物膜产生折皱。而且,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为所述聚合物膜是三乙酰纤维素膜(TAC)膜。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为实施了所述延伸处理的聚合物膜的厚度是40 60 μ m。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能够防止在输送辊的输送过程中在聚合物膜产生折皱,并且能够防止光学特性发生变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离线式(才7 9 4 > )延伸设备的概要的说明图。图2是示出拉幅机(>夕)部的概要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过热水蒸气接触室的概要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过热水蒸气接触室的其他形态的一例的说明图。图5是示出实施例的条件以及结果的表。图中2...离线式延伸设备,3. . . TAC膜(聚合物膜),5...拉幅机部,6...过热水蒸气接触室,6a...壳体(’ 一 O' ), 41...输送棍,41a...第一个输送棍,43b...供气头,44···排气口。具体实施例方式(离线式延伸设备)如图1所示,离线式延伸设备2是对TAC膜3进行延伸的设备,具备供给室4、拉幅机部5、过热水蒸气接触室6、以及卷取室8。在供给室4收纳有长条状的TAC膜3,TAC膜3形成为卷绕于卷芯的状态。TAC膜3由后述的膜制造设备制造。供给辊9从卷芯取出TAC膜3并向拉幅机部5供给。(拉幅机部)如图2所示,拉幅机部5具有将TAC膜3朝X方向输送的膜输送路。拉幅机部5对位于该膜输送路的TAC膜3进行朝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作Y方向)延伸的延伸处理,具备第一导轨11、第二导轨12、以及在上述导轨11、12中被导向(案内)的一对循环链(以下,称作第一链、第二链)13、14。在第一链13、第二链14以恒定的间隔安装有多个夹子15。 导轨11、12以沿着膜输送路的Y方向两端的方式设置,以隔着膜输送路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在导轨11、12的X方向上游侧设置拉幅机入口 26,在导轨11、12的X方向下游侧设置拉幅机出口 27。在拉幅机出口 27的膜输送路的Y方向两侧设置主动链轮(^ 7°口夕'> 卜)21、22,在拉幅机入口 26的膜输送路的Y方向两侧设置从动链轮23、24。第一链13、第二链14架设(overlay across)于主动链轮21、22以及从动链轮23、24之间。在上述链轮21 24之间,第一链13被第一导轨11导向,第二链14被第二导轨12导向。当各个链轮21 22旋转时,第一链13、第二链14沿着导轨11、12移动。在拉幅机入口 26附近的导轨11、12设置把持开始位置Pi,在拉幅机出口 27附近的导轨11、12设置把持解除位置Po。根据第一链13、第二链14的移动,当夹子15通过把持开始位置Pi时,夹子15形成为把持TAC膜3的边缘部(耳部)的状态。然后,当夹子15通过把持解除位置Po时,夹子15形成为解除TAC膜3的边缘部的把持的状态。导轨11、12配置为,把持解除位置Po的TAC膜3的Y方向的宽度Wo大于把持开始位置Pi的TAC膜3的Y方向的宽度Wi。根据链13、14的行进,夹子15 —边将位于把持开始位置Pi的TAC膜3输送到把持解除位置Po为止一边将TAC膜3朝Y方向延伸。此外,在X方向的位置Pi以及位置Po之间设置位置Pk,以该位置Pk的TAC膜3的Y方向的宽度Wk大于宽度Wi的方式配置导轨11、12即可。此外,宽度Wk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物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处理:即一边将实施了延伸处理的聚合物膜即延伸完成聚合物膜在壳体内部沿着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的具有多个输送辊的输送路输送,一边使过热水蒸气与所述聚合物膜接触,所述壳体内部与壳体外部之间的湿度变化率为100g/m3·sec以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所述多个输送辊中的、从所述延伸完成聚合物膜的输送方向观察的第一个输送辊,位于所述延伸完成聚合物膜的尺寸变化率为0.05%/sec以下的位置,并且向所述延伸完成聚合物膜施加的面压为350Pa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冲崎建,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